一個台南市民對新任市長、議長的期待

嚴婉玲
602 人閱讀

台南的地方政治新聞最近突然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從地方選舉期間的學甲88槍案,到市長連任得票率未過五成,再到議長選舉前後不同陣營間的互相攻擊,使得台南人最近提到地方政治似乎都覺得有點丟臉。這篇文章並沒有打算解析這其中的地方政治派系傾軋內幕,而是在市長、議長選舉結果塵埃落定後,想好好跟黃偉哲市長、邱莉莉議長提出一個小市民的期待。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黃市長,請嚴肅面對市政問題

2022年的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大敗,台南是少數從選前到選後賭盤都無懸念認為現任市長將連任的地方,但一般人沒想到的是當選人黃偉哲開出來的得票數竟不到五成,與國民黨候選人謝龍介的差距甚至不到十萬票,整體投票率更下降到僅有五成四,顯見市民對本次選舉冷淡的態度。我身邊有不少在總統大選或政策、議題上較支持民進黨的朋友,也都在投完後表態說他們這次沒有把市長票投給現任市長,而是投廢票或是其他非國民黨籍的候選人。種種跡象都顯示民進黨在台南不再能安心地一黨獨大。

舊台南縣自1994年陳唐山當選縣長、舊台南市自1997年張燦鍙當選市長至今(2022),台南縣市近三十年的時間從未換過執政黨,2011年合併升格後,目前六席立委也全數為民進黨籍。無怪乎媒體總是把台南形容成民進黨鐵票倉,即使2018年韓流旋風翻掉高雄,台南仍穩穩在民進黨掌握中,甚至坊間還流傳一個說法,台南市長及立委選舉只待民進黨黨內初選完,結果大概就差不多決定了,到目前為止,這個說法仍有可信度,但下一次市長選舉可就不一定了。

舊台南市民在戒嚴時期曾選出數次「黨外」市長,包括葉廷珪、蘇南成等人都曾以無黨籍選上市長,顯見台南市民並不一定會以政黨作為投票選擇的唯一標準。台南人長期支持民進黨當然與其高舉的本土價值相關,但政治只是操作台灣價值就可以勝選嗎?台南的民進黨政治人物都沒有金權問題嗎?其實,市民都清楚知道,地方政治中金錢與權力關係連結其實無所不在,哪一邊陣營都不可能脫得了關係,這難道是簽了一紙透明廉政公約就可以解決的?相信涉貪的陳凱凌前局長若未被揭發而仍連任,他也會在12月25日的就職典禮上跟著大家一起簽名吧?宣示完,任期開始,市民正等著看台南市府如何自我調查並定期公布結果。

另一方面,台南在縣市合併後,加上南科及沙崙等園區的發展,確實在經濟發展上比起過去顯得有所成長,但隨之而來的工業搶水、搶電的問題、房價高漲的問題、沿海地區因能源轉型而導致的產業、社會衝擊、市區因觀光客湧入而導致的交通混亂、壅塞問題、前縣區居民感受到的邊緣化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四年前存在,四年來沒有得到改善,接下來四年又會如何?

若觀察網路輿情,四年來,一般人對黃市長印象最深刻的政績,恐怕是他賣力地做著各種城市行銷,賣肉燥飯、賣關廟麵、賣水果,而接下來2023年的全運會、2024年的台南400年,可以想見又會是大量資源與人流湧入的時刻,如何避免又只剩下上述的印象,值得市長好好思考。

根據筆者過去幾年接觸市府不同層級的經驗,不少局處長以降的政務官及文官們在面對問題時,是有不少值得嘉許的想法,也並非都只期待煙火式的表演活動,甚至希望可以把資源善用在能讓改變持續發生的作法上,但經常他們也會無奈地表示,這些想法如果長官不同意也沒辦法執行。筆者認為,即使有些議題市長沒興趣,但若願意放手讓局處長們嘗試新議題、新做法,不論是創新的公私協力模式,或與民眾溝通的多元管道,都將有機會讓民眾意識到市府有動起來,有在做事。而不是只會開記者會、辦活動而已。

回到政治人物最在意的選票來看,這次票數不如預期,反映的是中間選民及旅外青年選民的流失,這正是只經營網路聲量及鞏固組織票所漏接的兩大社群,中間選民在意的是民生政策,踏實的市政經營才有機會拿到他們的票,而年輕的北漂學生、上班族,若對於市政無感,又無法產生對城市的認同感,地方選舉自然很難動員他們返鄉投票。

雖然黃偉哲市長已無連任顧慮,但若民進黨想在台南繼續執政,他才有再往上發展的可能性的話,恐怕必須在接下來四年來,用心執政說服這兩個社群民進黨仍有可期待之處。

邱議長,請勇敢實踐競選承諾

台南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後的府會關以來一直充滿張力,每一次的議長選舉結果都牽動接下來四年的府會關係,更由於民進黨在台南家大業大,派系鬥爭嚴重,因此議長選舉的戲碼看的不是黨籍而是民進黨內派系間的角力。郭信良前議長在2018年成功策動退黨奇襲,讓民進黨敗下陣來,這次民進黨內整合成功,甚至策反國民黨籍議員跑票,邱莉莉議員終於如民進黨所願當上議長。

選舉過程中,民進黨內兩邊派系互相放話指稱對方是黑金,而黃偉哲市長雖然是受議員監督的對象,卻成為該黨議長選舉督導召集人,並成功主導黨內整合。整個議長選舉過程令對代議政治有所期待的選民搖頭不已。

但值得一提的是,邱莉莉前所未見的在議長選舉中提出三項議會改革方案,政見全文如下:

(1) 市民議會:台南市幅員遼闊,我將推動在議會休會期間,到各區巡迴舉行市民會議,邀請市民及公民團體提供建言,貼近最基層心聲,提升民主效能與區域平衡,讓市議會成為市民議會。

(2) 陽光行動:問政公開、協商公開、進度公開,強化公費助理符合法規、支持議會助理成立工會。成立透明廉政專線、市民陳情案件處理進度上網公開。

(3) 草根立法:落實社區主義,由議員、專業團體與市民共同召開審議民主,擬訂自治法規,由下而上強健民主體質,真正促成市民做主。

此舉令人激賞之處在於試圖轉化議長的定位與議長選舉的印象。過去議長選舉從來沒聽過有候選人提出政見,因為重點是政治角力,如同韓前市長所說,選舉最大的祕密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而議長寶座就是政治利益結盟的成果,在這樣的思維下選出的議長,工作重點就會放在如何確保結盟關係的穩固與利益是否均衡分配,而鮮少有人會將議會做為一個組織進行整體性的改革思考。

放眼國內各縣市議會議長,端出來的政績多是代表議會寒冬送暖、出國考察,舉辦各種聯歡活動。這些事項與其說是議長該做的事,不如說是議長想做的事,透過這些活動所累積的,不過是議長一人的政治人情。針對議會的各種開放與改革,主動積極作為的議長可說付之闕如。

而針對政見內容,筆者認為,市民會議的功能應更明確的法制化,例如依請願法規定,將市民會議結論以請願案方式於議會開會期間審理,以確保會議結論不至流於空談。而陽光行動則可與民間公民科技社群協力合作,使議會更及時的做到資訊公開。至於草根立法,則應擇定當前市政重大議題如光電設置或南山公墓等案作為示範案例處理。民間團體也應更積極看待這三項承諾並主動與議會及議長提出合作的意願與計畫。

邱莉莉議長願意提出這些政見,值得市民肯定,而當選之後,我們更期待四年後的執行成果能成功說服其他縣市議會的議長選舉跟進,讓議長選舉可以不再只有槍聲、謾罵與抹黑,而能有更進一步的民主深化想像。

留言評論
嚴婉玲
Latest posts by 嚴婉玲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