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接外推──民進黨不能一意孤行,公民社會得『學會』妥協

林艾德
432 人閱讀

討論許久的三接外推案,最終在5月3日拍板定案,行政院展現最大誠意,為了避開水下礁體,將工業港外推455公尺,這是避免重新環評的極限範圍,離岸總距離因此來到1.2公里,根據探鑽資料此處水下僅存零星礁體,原定的港道浚挖及21公頃的外海填地也取消,進一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此方案推出後,雖有部分環團人士出面力挺,但藻礁公投的提案方並不領情,反在「珍愛桃園藻礁」的官方粉絲專頁中直接嘲諷行政院「外推上癮」、「可以考慮外推到中國福建」,無疑是在原本已吵得不可開交的議題上火上加油;同時,也有一部分原本就反對藻礁公投的群眾,認為民進黨政府一直以來對環團的態度太過退讓,處處妥協的結果,才會讓藻礁公投提案方軟土深掘,演變成至今難以收拾的局面。

民進黨與公民社會唇齒相依

與試圖操作藻礁公投謀取政治利益的國民黨不同,民進黨素有環保基因,與公民社會一直保持著微妙的關係,尤其在陳水扁失去多數民眾信任,隨之2008年民進黨在總統及國會大選慘敗後,社會運動某種程度上補強了當時積弱的民進黨在國會中監督力量的不足,歷經野草莓、陳雲林訪台爭議、反媒體壟斷、澎湖反博奕、大埔事件、洪仲丘事件等等,並最終在太陽花運動時達到高峰,公民社會的動員成為政治決策者不可忽視的力量,其抗爭後續的選票轉移效應也對民進黨重返執政有一定幫助。

我認為民進黨在此經歷了與公民社會關係的三次轉變。第一次是創黨之初,社會中長期被壓抑的各種多元價值開始匯聚在民進黨大旗下與黨國體制對抗,當時的公民社會依附著民進黨、仰賴民進黨的動員能力;

第二次是陳水扁執政時期,這個跛腳政權上台後常常無法滿足公民社會的期待,尤其在核四復工事件上,環保團體開始與民進黨決裂並產生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此時的公民社會是獨立的,甚至是完全反對政治介入的。

第三次就是馬英九執政時期,獨立的公民社會成為強而有力的監督力量,間接幫助民進黨重返執政以及第三勢力政黨興起,此時公民社會與政黨交流頻繁,社運人士也開始流入政治體制內。

因為馬英九時代的經驗背景,蔡英文治下的民進黨有著很強的社運傾向,公民團體的支持者們也多是廣義的泛綠群眾,也因此在藻礁公投這類環保議題中產生了巨大矛盾。從台灣民意基金會四月底的調查就能看出,民進黨支持者中竟有46.4%傾向支持藻礁公投,而願意與黨一起反對公投的比例低到28.7%。

這是民進黨必須提出新方案的第一個原因。唯有以執政黨的高度展現他們對環保的誠意,讓支持者們理解這個議題上的努力與困境,才能拉回自己在整體公民社會中原有的支持度。

利益共榮外,更是民主機制的鞏固

對此持相反意見的民進黨支持者則來自其他型態,他們可能更在意經濟、供電穩定或是民主鞏固,尤其在外有中國威脅、內部國民黨仍是第二大黨的情況下,以民主、自由為核心價值的群眾會和以台灣民族意識為核心價值的群眾合流,成為民進黨另一部分的支持者來源。這些人環保意識遠比國民黨高,但因為他們主要的憂慮是擔心國民黨重返執政,因此國民黨介入藻礁公投後,這些人就在第一時間完成備戰成為堅定的反對者,乃至於無法理解民進黨對環團持續的溝通與退讓。

不過若是從中選會5月7日公布的連署人名冊查對結果,還是能看出,無論在不合格率或死亡前連署的數量上,藻礁公投都跟國民黨提出的政治公投有著一定差距,顯示的結果和此前民調相同,國民黨對藻礁公投操弄的影響有限,更大的因素依然是綠營支持者內部核心價值的分裂。

民進黨提出新方案的第二個原因,包含著更廣泛的社會學及民主防衛的理念。從馬英九時代我們可以窺見,一個強健的公民社會能在本土政黨最疲弱的時刻扮演起阻擋傾中潮流的角色,而在綠營支持者與公民社會群眾重疊性高的情況下,民進黨若是不願意放下身段溝通而選擇一意孤行,全面開戰的結果必然導致民進黨與公民社會各自內部的分裂。

政治上,民進黨的分裂將使本土政權面臨失去政權的危機,而在社會上,公民間的分裂將使公民社會對政府的監督力道減弱,若不幸兩者同時發生,甚至如同2008年般,國民黨、親民黨及新黨等親中政黨聯合取得超過七成席次,此時民間與第三勢力又都各自為戰,沒有具公信力、能發起大規模社會運動的公民團體,那要由誰來扮演民主的最後一道防線?蔡英文與公民社會的頻繁往來,我認為除了拉攏過去的支持者外,還有著更宏觀的政治目的。

選擇不提公投對案而以新方案來說服人民,是一條艱難但值得肯定的道路。比起向人民解釋三接政策的必要性,提出一個諸如維持用電及電價穩定的對案公投是更容易操作民粹的方法,但也是違反公投用意、傷害民主審議的方式,如今這個外推的方案是各種不同理念妥協的結果,試圖同時兼顧環保、用電穩定甚至民主鞏固,這也是台灣民主化過程中一次寶貴的經驗。

當然,對民進黨來說,絕對還有能力跟人民進行更充分的溝通,多數環團應該也能從中學習到政治邏輯跟現實制約的重要,兩者可以攜手讓台灣的直接民主及公民審議機制更加完善。真正讓人失望的是藻礁公投的提案團體,一個複雜的公共政策本來就難有絕對的是非對錯,但他們放棄了讓人民更深入理解政策的機會,反而和國民黨一樣,污名化公共政策所需要的溝通與妥協,加深了社會的衝突與對立,這種反政治操作與其帶來的混亂正是國民黨需要的,逃避政治的人,往往只會成為更惡劣政黨的政治工具。

留言評論
林艾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