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用台灣未來,換取中國國民黨今日的苟延

林艾德
1.2K 人閱讀

打從台灣開放萊豬進口後,作為一個不想吃到萊豬的消費者,我三不五時就會打開衛福部的豬肉儀表板,看看什麼時候台灣會進口含有萊劑的美豬,讓我需要在消費前注意一下產地標示。結果我想大家都知道,至今台灣尚未驗出過任何萊豬。

今年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終於復談,我方談判代表鄧振中並不諱言,制定豬肉萊克多巴胺的安全容許量並開放進口,展現台灣願意與國際規範接軌的決心,正是談判重啟的關鍵。與此同時,台灣也正式提出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申請,而CPTPP的所有會員國都開放萊豬進口,反萊豬極可能成為台灣重返國際路上的一顆巨大絆腳石。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用台灣的未來,換國民黨的未來

台灣人作為海洋民族,貿易是我們生存的根本。開放萊豬展現了我們願意遵守國際公平貿易的精神,而民眾抵制萊豬、至今沒有任何萊豬進口則是市場的自由選擇,其他國家無從置喙,這樣的路線幾乎是走了取巧的捷徑,「標示豬肉原產地而非萊劑」更是遊走規則邊緣,藉此爭取台灣最大的貿易利益。

悶聲發大財的道理人人都懂,更不用說當年開放萊牛換取台美免簽及TIFA開啟談判的國民黨,至今,國民黨反萊豬的理由只剩下「國人食用豬肉比例高於牛肉」。這本質上就是荒唐言,如果萊劑真的有毒,難道吃牛肉為主的國人健康就不用顧嗎?更何況台灣市場上有接近50%的牛肉來自美國進口,幾乎全部都是萊牛,而美豬只佔市場0.5%還是沒有萊劑的,兩者差距高達100倍,如果真的要說平均食用比例,台灣每人每年平均消費美牛2.7公斤,是消費美豬的4倍,吃出過什麼問題嗎?

早就在吃萊牛,進口量還逐年上升的台灣,為了從來沒有進入過市場的萊豬,甘冒未來數十年的貿易風險,究竟這樣的公投實際意義何在?在公投辯論會後,國民黨反萊豬公投的領銜人林為洲立委才坦承,台灣「應該嚴肅思考不開放萊豬也能加入CPTPP的方案策略」,那這個策略是什麼?

我想他的答案很簡單,意義就是反對執政黨,策略就是讓國民黨重返執政。講實在一點,等到國民黨重新上台,等到公投兩年效期屆滿,為了貿易需求再次開放萊豬是必然的,代價輕則延宕參與各國際貿易協定的時程,重則錯過數十年來國際情勢的最佳時機。其實也不僅是萊豬公投,本次四項公投,簡而言之,都是在用台灣的未來,換國民黨的未來。

已經無路可退的三接

在三接公投的意見發表會上,經濟部長王美花對護礁代表陳憲政律師提出經典的3個問題,包含「5奈米廠需要多少電?」、「三接外推方案是否已未蓋在藻礁上?」、「增氣減煤是否可降低一半碳排?」而陳憲政律師一題也沒有回應。

這可以說是年初至今討論的縮影。站在經濟發展的立場,後疫情時代的台灣是全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已開發區域,經濟的成長伴隨著用電的成長,北部的供電穩定刻不容緩,這是每個環保人士都必須面對的議題。如何在既有的方案中尋找最佳解,抑或是我們有能力說服國人暫緩經濟發展來等待綠電成長?現實生活不是意見發表會,逃避沒辦法解決問題。

站在環保的立場,三接的外推方案已經三次變更,原本21公頃的工業港不填了,港口往外推到離岸1.2公里遠。根據海底鑽探資料,這裡的礁體已呈現不連續、零星的分布,更遠的鑽探結果就只剩下黏土、沙和沈積岩海床。所以王美花才敢問三接是不是已經沒有蓋在藻礁上,因為事實擺在眼前,逃避沒辦法解決問題。

更何況,站在人民健康的立場,新北與桃園交接處因為林口有燃煤汽電共生廠,觀音有工業區燃油鍋爐,供氣不穩定使它們只能持續燒煤燒油,導致當地二氧化硫含量過高,鄰近的樹林新村癌症占總死亡人數比例高達八成。為了反對已經沒蓋在藻礁上的三接,這些人還要吸多少糟糕的空氣?藻礁很重要,但人命也是關天,這也不是可以逃避的問題。

從開始連署到現在,提案方身邊的志工離開了、環保團體離開了,連以環保作為核心價值的綠黨也公開支持三接興建。取而代之的,是國民黨加入了,而眾所皆知,當初那個要在藻礁上開發232公頃工業區的計畫就是國民黨規劃的。所以這次反對了三接,意義是什麼?替代方案在哪裡?

答案一樣很簡單,就是國民黨重返執政,用更強硬的手段,更傷害環境的方式來發電,用台灣的未來,換國民黨的未來。

根本無法重啟的核四

在公投辯論會上,重啟核四的提案人黃士修說「核四蓋完要五年五百億」,不知道這5年的時程是如何計算,但若根據經濟部與原能會評估,核四廠至少要花10年以上的時間才可以完工,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於核安的評估。

當年核四選址時,引用的是1980年的報告,囿於當時的儀器跟技術落後,無法判讀海域是否有活動正斷層存在。福島核災後,經濟部與台電又花了2500萬重新進行地質調查,根據最新調查資料,2019年中央地調所正式判定核四外海10公里內至少有1條40公里以上的活動斷層,推翻過去各界認定核四周遭沒有活動斷層的認知。與核四廠距離僅有8公里的宜蘭縣,國民黨籍的縣長林姿妙便是以核安問題反對核四。

對一般來說社會大眾來說,更重要的也許是核廢料的處理。國民黨內支持度最高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在近日受訪時強調,沒有能力處理核廢料就沒資格用核電,這是一個最現實的問題。綜觀台灣各縣市,有哪個縣市有能力又有意願處理核廢料?在這個前提下,即使公投通過,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在安全審查的紛亂中,無法說服黨內派系的國民黨,與原本就反核的民進黨一起順水推舟地度過兩年,核四依然封存在那裡,重要的是哪些人、哪些政黨能在過程中得到利益。

永遠無法回歸理性的公投綁大選

所以這樣的公投意義在哪裡?我會說,這是公投門檻降低後必然的過程,公民意識尚不足夠的人民,在學會透過直接民主自我修正的過程中,免不了會被有能力動員的政黨利用。重點是,在諸如國民黨這樣從來不關心環保、食安議題的政黨,試圖介入公投進行政治操作時,我們是否能既維持公投的功能,又避免公投越來越走向民粹?

解方必然涉及到更長的審議過程,相較其他國家的公投從提案到付諸投票約40個月,台灣往往在短短一年內就完成整個流程,再加上國民黨的煽動,公投遂成人民表達不滿的管道,許多人拿著小抄走進投票所只為了教訓民進黨,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一票會造成什麼影響。

如果我們相信公投的原意是好的,那我們該做的就是保持人民對政策直接表達的管道及權力,而不是去考慮綁大選的方便性或是提升投票率等等,因為那得到的結果反而違背了公投的本意。

而更該擔心的是,如果連續的公投都能讓國民黨謀取到政治利益,那麼他們操作公投的政治手段就不會停止,理性的討論會變得更加遙不可及。更進一步講,如果公投可以完全不顧一個政黨的理念與歷史,如果單純煽動民粹的公投就有利可圖,那麼其他有動員能力的政黨總有一天也會群起效尤,最後換來的,就是人民對「民主能理性討論」喪失信心,甚至懷念起那種一言九鼎的強人政治。生活在全世界最大的威權政府旁邊,這是我們最不想見到的局面。

那麼如何停止現在這種選舉完後,又要面對報復性罷免跟不理性公投的局面?這都不僅是制度的問題,再完善的制度,都防不了小人的利用。最有效的方法,終究是提升人民本身的素養,透過手上的選票,讓這種操作變得不再具有政治利益,逐利而居的政黨才會適可而止。因此,為了更理性的民主環境,為了更細緻的公投討論,公投我會投下四個不同意,既是不同意公投對台灣的後續影響,更是不同意用台灣的未來,去換國民黨的未來。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