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不久就是台灣總統大選,蔡英文的八年執政也即將結束。雖然政治週期似乎繼續正常進行著,我卻發現自己對全球和台灣的政治越來越感到困惑和擔憂。
烏克蘭已經有數萬人死亡,以色列和加薩也不遑多讓,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審判,共和黨內部的激烈內鬥,英國保守黨的逐漸解體及其同等激烈的內鬥,以上這些近乎瘋狂的事,讓人們很容易認為外交和常識已經不復存在。
我們已遺忘歷史,回到動盪的過去
這個世界經歷了慘絕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僅僅一代人之後,我們就慢慢地回到過去,而不是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悲哀的是人們覺得這是可以接受的。
還有史無前例的氣候變化,有許多人持續懷疑人為全球暖化的存在,反石油抗議者在許多國家封鎖道路造成混亂,反覺醒和反移民右翼團體找到了更大的著力點。進入2024年之際實在很難讓人樂觀,雖然對我們這些關注全球地緣政治的人來說,2024年將是「有趣」的一年。
我目前與世無爭住在淡水河左岸的八里,所以我對台灣發生的事情更感興趣,然而我所看到的一切卻經常讓我擔心:台灣是否正走上一條會損害其年輕民主的道路,趕上我們在世界其他地方目睹的瘋狂?
過去40年我報導世界各地地緣政治,現在我目睹在這座美麗島嶼上的政治鬥爭,可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諱言我距離成為台灣政治專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很快就得出結論:它有一種獨特的怪異之處,儘管我無法確定這是優點還是缺點;是務實,或是單純的愚蠢和缺乏政治智慧。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台灣妻子喬伊斯通常會選擇在我們開車時詳細講述最新的台灣政治動態。因此經常是在開車時,我會收到有關台灣政壇最新進展,或者更常見的是缺乏進展的評論。
我必須不客氣地說,這些政治紛爭通常毫無意義,而且與我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經驗不相符,最近的一個發展特別讓我坐立不安。
我聽說前警察、前新北市長、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表示,如果他沒有成為台灣第八任總統,當副總統也可以。
這個被自己的政黨推舉角逐一國最高職位的人,轉個身宣布他並不真正想要這個職位,並且宣布把這個職位讓給另一個政黨的候選人也沒關係,這幾乎是令人震驚的荒謬。
中國國民黨成立於1894年11月,是中華民國的一個主要政黨,最初以中國為基礎,自1949年以來則是以台灣為基地。
侯友宜自貶身價的說詞
如今國民黨並不關心是否可以重新獲得台灣總統的職位,這有多可悲!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政黨似乎樂於進行政治自殺,公開表示不再尋求最高職位,並願意將其過去數十年在台灣的執政的優勢交給,呃,一個成立不到五年的政黨。
也許這是一個精明的政治舉動,不過至此我失去了思考,我真的很困惑也無法理解,除非侯友宜其實是要以某種方式,試圖從內部摧毀國民黨的政治信譽。
這種自我毀滅對台灣來說或許並不是壞事,特別是在中國公然威嚇,以及北京試圖通過親中政府接管台灣的前提下。在距離大選不到三個月的時候公開說出不在乎能不能當總統,幾乎可以視為自暴自棄了。這在政治上完全說不通,除非國民黨已經沒有戰鬥力,並且樂於從政治前線退出並衰落消亡,那就另當別論。
他們認為選民應該如何反應?投票給一個公開表示自己不在乎是否當選總統的人,這肯定是浪費選票。如果我是黨員卻被告知「不好意思,夥計們,我們真的不在乎,如果另一個政黨贏得總統職位,我們也很高興」,我絕對會極度憤怒,因為我的政黨讓我徹底失望。
我繼續試著理解:或許侯友宜害怕這份工作,認為自己無法勝任?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或許他不確定或不同意國民黨的政策,並認為另一位總統候選人可以把國家治理得更好?如果是這樣,那就完完全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然而不管是什麼出發點,兩者都指向國民黨極度軟弱,以及高層政治人物中極為罕見的強烈自我懷疑。
軟弱沒志向的國民黨候選人
老實說我比較習慣那些在政治生涯尋求更上一層樓的人,會不惜一切代價獲得這份工作,並執行他們認為會讓國家進步的政策。不過問題也通常出現在那些一心想要獲得高位,卻把事情搞砸的人身上,過去四位英國首相就是證明。
坦承不介意是正或副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不僅表現出軟弱和缺乏信念,更可能是害怕這份工作。很顯然國民黨選擇的候選人極為糟糕,郭台銘至少能清楚的串起一句話,然而因為中國事業的問題,他也已經好一段時間銷聲匿跡了。
隨著選情的白熱化,侯友宜在未來幾週的競選口號會是什麼?他會在講台上喊什麼?「不要投票給我,因為其他人會成為比我更好的總統,我真的不介意」?
忠誠的黨員會不會在造勢場合中揮拳大喊:「是的,不要投票給國民黨,因為別的候選人比我們的候選人更好」?
這一切都非常令人費解,而且更不用說,這在民主政治中只能用荒謬形容。
當需要制定國家政策時,我完全不懷疑兩黨合作可以是一件好事,而且有很多例子證明反對黨出於明智和務實的原因,不只是批評政府而是與政府站在一起。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種事時常發生。
但是或許我們正處於台灣的某一個階段,反對黨純粹只是反對和批評政府政策,因為他們的《傻瓜政治指南》告訴他們,這是他們身為反對黨一定要做的事。
我必須說到目前為止反對黨幾乎沒有真正可靠、可行或負擔得起的政策,而且提出的政策似乎成本高昂,或者只是永遠不會實現的天上掉餡餅的願望。例如第三胎補助一百萬,或是撥出2300億的長照基金。
藍白齊心迴避房間裡有大象的事實
我看到他們幾乎在每個問題上盲目不間斷地批評和煽動,並迴避真正存在房間裡的大象:中國。
擁有120年歷史、38個立法院席位的國民黨,屈就於只有4年歷史、5個立法院席位的民眾黨,這種決定十分令人驚訝。
就一個來自西方世界的旁觀者而言,國民黨和民眾黨的初步合作談判似乎已經陷入鬧劇。一般狀況下只要這兩個反對黨繼續爭吵、抱怨,並且繼續無法提出任何可信的政策,或許會讓擁有61個國會席次的民進黨更加自信。
但台灣選民必須提高警覺的是,房間裡的那頭大象。
不少國家都存在政治聯盟,並且可以成功,但大多數聯盟是在投票後建立的,以便較大的政黨獲得執政多數。例如英國前首相卡麥倫(David Cameron)領導的保守黨,在2010年與自由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聯盟後由該黨領導人克萊格(Nick Clegg)擔任副首相。這個聯合政府其實是一場災難,但那不是本文要討論的。
國民黨和民眾黨吹噓在總統制中的預選聯盟也確實存在,特別是在南美洲國家,但這往往會出現許多問題。在總統制之下,政黨無法利用預選聯盟運作,政黨協議更無法對選前協議的政策負責。
藍白永遠以攻擊取代提出政策
這似乎是正在台灣出現、令人不安的情況:以負面手段攻擊有作為的現任政府,遠勝於讓選民相信投票有意義的正面政策。這樣的做法是真的想改善現狀,或者只是要盲目摧毀政治對手而不真正考慮後果?
讓現行政策更精進似乎不會成為在野黨的重要議題,因為除了公開批評現任政府所做或所說的一切之外,我在現階段幾乎沒有發現他們提出任何有意義的政策,除了對高端疫苗和雞蛋的不健康迷戀。
作者在路透社工作超過三十年,從歐洲總部外派亞洲後就不再離開,曾任亞洲金融總編,南太平洋總編,南亞總編,北亞總編。退休後的台灣女婿目前旅居八里左岸,對台灣民主充滿興趣,希望能夠提供旁觀者的看法。
- 柯氏一直編造謊言網,卻愈來愈大洞 - 2024 年 8 月 30 日
- 英國大選:工黨大勝,保守黨兵敗如山倒 - 2024 年 7 月 5 日
- 台灣國會亂象有感:選民得到他們應得的政府 - 2024 年 5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