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巨嬰還有臉以出走要脅反對調漲電價?

詹順貴
800 人閱讀

電價調漲方案已於6月27日塵埃落定,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調漲15%,但考量內需產業受疫情衝擊,農漁、食品、百貨、餐飲、電影院、健身房等6類產業不調漲,因此,僅約2.2萬戶受影響。住宅用電部分僅針對1001度以上的用電大戶調漲9%,約36萬住宅用戶受影響;1000度以下的1,272萬戶(約占97%)也不調漲。此外,為顧及民生物價,與民生商業息息相關的小商店、低壓用戶及高中以下學校的電費都不調漲。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此回電價調漲大致合理

以上電價調漲方案,充分考量民生物價與疫情衝擊而特別排除特定類型用戶不予調漲部分,非常值得肯定,但之前同樣受疫情衝擊嚴重的旅館業,不在這次不調漲的產業別,是現在狀況已明顯好轉或漏列?政府似有必要再對外說明清楚。至於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僅調漲15%,高壓用電均價將從2.6990元/度,調漲為3.1039元/度,特高壓從2.2354元/度,調整為2.5707元/度,仍遠低於目前台電發電成本(台電今年4月每度電的平均成本已達3.07元,依國際趨勢判斷,其5、6月的發電成本勢必更高),不當補貼的情況仍然存在。此外,對於1001度以上的住宅用電大戶,僅齊頭式調漲9%,而未以200或300度為一級距採累進漲幅,也讓人有為德不卒之憾。

由於電價調漲之後,其實仍遠低於台電發電成本,經濟部對外說明即直接指出台電今年前4月已累計虧損新台幣469億元,估計到5月累虧將逾600億元;而台電今年燃料成本將增加約3,000億元,這次電價調漲後,到今年底為止,也僅能減少290億元的燃料成本壓力,預估今年虧損將逾1,000億元,甚至2,000億元。

對照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EA)2020年統計,台灣住宅用電排名全球第4低、工業用電排名第6低,此次整體平均電價調幅為8.4%,其漲幅相較歐美日澳等國家今年以來調幅又明顯偏低(此部分請參昨天經濟部釋出的製表,各家媒體已有廣泛引用)。因此,縱使調漲了電價,上述低電價全球排名,台灣應該只會往前而不會後退。年底大選已近,要呼籲政府於9月再次調漲電價,從政治面看顯然很困難,但建議政府應鄭重考慮於明年3月或6月再次調漲,以充分反應國際化石燃料成本上漲,順勢取消會讓底層人民有嚴重剝奪感的不公平工業用電補貼。

兩件插曲凸顯務實前進與守舊拒變的差異

在上周調漲前的政策醞釀階段,有二件插曲頗值得玩味,一是一向與經濟部對立的環保團體,以前都只是各自倡議政府應該適度調漲電價,上周首次有多個環團於行政院門口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調漲用電大戶的電價,等於給予政府正確的政策明確支持。二是甫卸任工商協進會理事長的林伯豐於交接典禮上,又重彈「調漲用電大戶電價,將導致企業出走,政府應該推動現有核能電廠延役或興建核能電廠。」的老調,卻直接被近年來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與儲能的另一位企業集團負責人張安平直接打臉說就算出走也找不到電價比台灣更便宜的國家。

這二件插曲,除了共同呼應調漲用大戶的電價,不僅是全球大勢所趨,更具有高度正當性,原因自然是過去政府長期對工業用電有明顯不公平的過度補貼,加上尤其俄侵烏戰爭導致化石燃料大幅上漲,進一步惡化全球性能源危機後,如果不調漲用電大戶電價,將會讓人民產生更嚴重的多重被剝奪感(此部分詳細說明,請參閱二周前本專欄前一篇〈台灣如何看待與調適這波全球性能源危機?〉文章),不管是從政府基於公平性、台電正常營運的健全財務角度,或執政黨考量緊接而來的年底地方選舉乃至2024年的總統、立委選舉的社會輿論壓力,都是勢在必行,問題只在於調漲方案能否符合各界的期待。

後一插曲特別有趣的是,已投入具前瞻性產業的集團企業主,竟肯公開直指另一早該被淘汰的老企業家林伯豐因電價調漲而威脅出走的謬誤。其實那些少數要脅出走的企業主,如果不是對1年多來國際能源價格暴漲與近年來核能電廠興建成本巨幅攀高到發電成本甚至高於煤、氣的無知,就是其所領導的企業早已失去競爭力而該被淘汰。

不意外但更可悲的是國民黨竟然也昧於上述國際政經情勢,選擇站在早該被淘汰的企業主林伯豐這一邊的舊思維,而非展現強烈企圖心全力投入前瞻性綠能與儲能產業的張安平這一方的價值觀,如此只有立場沒有邏輯是非,註定遲早也將被淘汰。

於電價調漲方案確定後,媒體訪問許多企業主看法,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大部分企業都四平八穩地回應說樂意配合政府政策,這是因為他們都知道台灣電價明顯低廉,而且今年上半年調幅也遠低於其他能源進口國家。甚至有少數企業直接明講,這波調漲其實對他們的生產成本只增加零點幾個百分點,不會有實質影響。背後原因正如前述本專欄前一篇文章所指出用電成本於整體製造業僅占生產成本約3%,這3%調漲15%,也不過就增加0.45%的成本,影響可說是輕微。

企業要求穩定供電的心聲

除台泥集團張安平之外,包括台達電鄭崇華、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義美高志尚等也都積極支持這次政府調漲電價,但政府必須聽到而且特別注意不少企業主希望政府於調漲電價之餘,也應穩定供電的聲音。對照今年6月22日下午14時19分,尖峰負載達到3926.6萬瓩,已經創下台灣歷史新高,而且當日備轉容量僅剩297.4萬瓩,備轉容量率約7.57%,代表已經「供電吃緊」的黃燈,若不是當日太陽光電於尖峰時刻發電出力高達440萬瓩以上,約佔尖峰負載達11%(這也是蔡政府全力發展再生能源的成果,馬英九雖曾喊出「百萬屋頂,千架風機」,但未曾系統性全力推動,流於口號是空話),說不定會出現「限電警戒」的紅燈,企業的擔憂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面對此一企業界普遍的憂慮,蔡政府除了全力發展再生能源(尤其進度明顯落的離岸風電、幾乎還在原地踏步的地熱發電)、儲能產業外,從產業到一般民眾食衣住行等面向,也應從社會轉型工程的宏觀角度,研擬推出更積極的節能政策。

留言評論
詹順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