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略烏克蘭迄今已逾3個月,短時間仍看不出有快速終結的跡象,根據聯合國官員說法,已引發另一場橫跨糧食危機、能源與金融市場陷入混亂的「完美風暴」.將對全世界數十億人口造成負面衝擊。德國外交部長貝爾柏克(Annalena.Baerbock)在七大工業國會議5月18日的一場記者會中直接挑明說:「俄羅斯現在是將對烏克蘭的戰爭,升級為糧食戰爭。」能源、糧食、飼料與化學肥料都高度仰賴進口的台灣,無法倖免置身風暴之中,問題在於如何讓人民能安穩渡過劫難?
俄侵烏讓世界糧食危機加劇
聯合國月前公布《全球糧食危機》年度報告,指出「衝突」是糧食危機主要推力,而且已成為長期發展趨勢。尤其2021年,在衝突、極端氣候、疫情影響下,面臨嚴重缺糧風險的人數遽增4000萬人,2022年將因俄侵烏戰爭(最嚴重的衝突)再度暴增,因為俄國遭國際制裁幾乎無法出口糧食,素有歐洲糧倉之譽的烏克蘭,在黑海的出口要港遭俄軍封鎖,加上30%的耕地淪為戰場,也瞬間失去糧食出口能力。
根據聯合國糧食計畫署估計,俄軍封鎖黑海港市,至少450萬噸糧食滯留烏克蘭,首當其衝是高度仰賴俄烏糧食進口的非洲國家,受害最嚴重的便是這些國家的人民。所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指出「烏克蘭的農業,俄羅斯的糧食、化肥無法恢復生產,全球糧食安全就無法真正解決。」
過去5年,俄烏合計占全球小麥出口近30%、玉米17%、大麥32%、葵花油更高達75%,此外還有農業不可或缺的化肥與其製造元素,如維持玉米、大豆、小麥、稻米高產量的關鍵元素鉀鹽、氨氣、尿素等土壤肥料,俄國也都是全球第1大出口國,可見俄烏在全球糧食市場的重要性。
俄侵烏戰爭打亂了全球糧食生產與貿易市場,俄烏無法輸出的糧食、化肥缺口,不僅沒有其他替代來源可以及時補上,甚至擴散引發一些國家限制出口與搶購,更進一步惡化全球食物與肥料價格的飆漲。自2月24日俄侵烏以來,小麥價格上漲21%、大麥33%,部分肥料的價格漲幅更高達40%,全球主要經濟體正飽受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之苦。
各國採限糧政策,無疑雪上加霜
受影響的全球穀物出口量逾三成,連帶引發許多國家限制糧食與化肥出口,如全球第二大小麥供應國但今年因遭熱浪侵襲穀物收成不佳的印度,5月14日突然宣布禁止小麥出口。此外,根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最新統計,包括中國、印尼、阿根廷、阿爾及利亞、伊朗、哈薩克斯坦、土耳其、塞爾維亞、埃及、突尼斯、科威特、馬來西亞…等20幾個國家也都發布出口禁令。限制的品項從最初的玉米、麵粉、黑麥、大麥,一路擴增到大豆、動物油、植物油、鹽、糖、馬鈴薯、洋蔥,乃至肉類。
對已屬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的中國而言,2021年進口糧食創下歷史新高達1.645億噸,糧食對外依存度已高達19.4%,其大宗農產品進口來源國中烏克蘭排名第六,主要進口產品為玉米、大麥和葵花籽油。於俄侵烏戰爭之後,轉而向美國在內其他糧食出口國展開全球搶糧,被懷疑有屯糧之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曾報導指出,因為航運塞港危機、能源成本高漲、極端氣候造成乾旱與洪水等,已導致糧食價格上漲與供應緊繃。」而新冠肺炎疫情更讓全球飢餓人口增加約18%,達到7.2億至8.11億人。俄入侵烏後,聯合國預估2022年全球將有2億8300萬人需要糧食援助,其中烏克蘭因為戰爭所產生的數百萬名難民及生產停頓,更從「歐洲糧倉」變成需要救濟的國家。
全球經濟皆受影響,台灣自不例外
世界銀行(World Bank)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於5月25日在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主辦的一場活動中警告:「這場二次大戰之後歐洲最大規模戰爭,恐將引發全球經濟衰退」。其實世銀在4月間已將其對今年全球GDP成長率預估值從4.1%下調至3.2%,並舉全球第4大經濟體德國為例,受到能源價格上漲影響,該國經濟成長已大幅放緩,至於開發中國家受到的衝擊更大,馬爾帕斯表示:「光是能源價格翻倍這一點,就足以引發經濟衰退」。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於2月(俄侵烏之前)還樂觀地將今年經濟成長從4.15%上調至4.42%,5月27日也不得不下修到3.91%,可見在全球化體系下,台灣也無法倖免於置身此一風暴之中,接下來要看的是,政府如何讓風暴對人民的衝擊影響降到最低。
台灣由於經濟實力佳,目前雖然沒有受到糧食不安全、飼料供應不足之苦,而一度傳出化肥短缺的現象,在農委會緊急調度進口下,新聞上已看不到爭議持續的報導,但糧食、飼料與化肥的價格上漲,仍然讓已飽受疫情帶來經濟不振之苦的中底層人民生活上更加窘迫。也就是說,台灣縱使不至於直接出現一定規模的糧食不足危機導致飢餓的情況,但包括餐飲、農耕、畜牧等行業(筆者在這三種行業都有不少熟識朋友,曾多次傾聽他們苦悶的心聲),於疫情導致消費低迷之際,雪上加霜地飽受原物料漲價卻無法充分反映的產品售價之苦,而衝擊最大的,仍是家庭收入受疫情影響而短少乃至無以為繼的中底層民眾。
當然,政府一連串的紓困措施,會有相當程度的舒緩作用,但畢竟無法常態化,而且必定會出現不少亟須紓困、救助的漏網之魚,這是政府必須再加強補漏之處,重要的功課,包括紓困政策本身如何更周延與紓困對象如何減少漏網之人。
糧食之外,能源亦受影響
除了糧食(包括飼料)與化肥外,受到俄侵烏戰爭衝擊的,還包括能源,而且其影響程度決不下於糧食,有媒體便形容能源戰爭也已隨著俄侵烏戰爭悄悄開打。台灣目前的能源結構,絕大部分仍倚賴進口,近來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台電公司的發電成本勢必隨著進口的化石燃料價格飆漲而急遽攀升,日前已有是否應該調漲電價的討論風向釋出。 筆者一向主張電價應該適度調漲,但在決定調漲幅度與用如何彈性級距費率來調漲時,用電成本在台灣製造業的製造成本占比多少?底層優惠(不會被調漲到)級距如何框定?整體來說也就是如何端出對不會底層人民產生衝擊、對中小企影響影響較小的調漲方案?已是蔡政府走向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無法迴避的路徑,容下一篇文章再詳細申論。
- 藍白聯手退回總預算究竟為哪樁? - 2024 年 9 月 25 日
- 國土計畫上路實施會判農地死刑? - 2024 年 9 月 11 日
- 原來柯文哲的新政治是選舉發大財 - 2024 年 8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