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沒在德意志大地的歷史幽靈──評《歐洲鬼地方》

李尚仁
695 人閱讀

二十世紀德國在台灣有兩個常見的形象(或刻板印象),一是納粹的殘酷統治,一是戰後民主繁榮的工業大國。至於德國如何從犯下大屠殺罪行的極權國家到領導歐盟的民主大國?中間經歷怎樣的過程?關於這段歷史,《歐洲鬼地方》這本引人入勝的精采著作呈現出台灣讀者頗為陌生的一面。

戰後德國的靈異現象來自於戰禍

戰後德國接連出現各種靈異現象。民間治療者宣稱上帝透過他們解除民眾難解的病痛;女孩們目睹神秘白衣女士身影而傳為聖母顯聖;還有號稱可以破解暗黑魔法的人物出手為受苦的民眾消災解厄並找出施法下咒的巫師。奇人異士為何屢見不鮮?

布萊克先鋪陳德國終戰時的狀況:戰爭後期德軍傷亡慘重,盟軍針對德國城市的大轟炸使得許多大城淪為廢墟,眾多平民死傷,總計導致數百萬名德國人喪生。戰敗後德國被盟軍佔領,數十萬(也有人估計超過一百萬)名德國婦女遭到士兵強暴。東部大片土地被劃入波蘭等東歐國家,一百多萬名德裔人口淪為難民逃往西部。倖存者中有許多人身體受到嚴重傷害,生活物資匱乏也讓民眾健康惡化。挫折恐懼前途茫然的民眾常流傳著世界即將毀滅的謠言。

失序艱困的處境成為號稱具有超自然能力的魅力人物崛起的沃土,並吸引大批民眾追隨。諸多讓人瞠目的奇蹟醫療案例,從現代科學醫學觀點或許會視為安慰劑效應,乃至斥之為騙局。布萊克則從歷史學的角度分析當時德國醫界對這些案例的討論與爭議。德國雖是現代科學醫學重要的起源地,卻也有著昌盛的民俗醫療與另類醫療傳統,二戰之前更有股強調身心一體的「整體論醫學」(holistic medicine)潮流。此外,法律對於不收費用,倚靠禱告、信物乃至治療者凝視的療癒手法的規範有含糊之處。醫學知識與法律管制的隙縫,提供了超自然治療實作存在的空間。

然而,奇蹟療法與巫術指控也引法社會的不安與爭執。例如,是否承認聖母顯聖的「奇蹟」就導致當地天主教會分裂、巫術指控則導致鄰里猜忌不和甚至暴力相向。奇蹟醫者身邊環繞著企圖斂財的追隨者和經紀人,引發媒體爭論與司法訴訟。當然,其他歷史時期與不同社會也可見到這類衝突,如近代早期歐洲的獵巫風潮或是非洲部落的巫術信仰,相關的史學和人類學研究成果也很豐富。本書作者除了善於引用這類研究的洞見來進行分析與解釋,更透過細膩的檔案爬梳考掘這波熱潮與相關糾紛背後更重大的歷史與社會因素。

醫療與信仰衝突都和納粹及衍生的恩怨有關

作者指出奇蹟醫療與巫術指控的相關衝突爭論,往往牽涉到納粹統治以及戰後德國的恩怨與政治裂痕。納粹時期除了猶太人慘遭屠殺,也有不少德國異議者、社會民主黨派與疾病患者遭到歧視迫害。戰後雖有紐倫堡大審懲罰部分首惡,接下來的「去納粹化」運動卻半途而廢,因為有太多德國人和納粹有深淺不一的牽連,「去納粹化」的過程中不只出現不公與腐敗的爭議,尤有甚者,若真的嚴格限制曾為納粹的技術與專業人員乃至官僚政客從事某些職務,甚至會影響社會運作、耽誤戰後重建。

許多人過往的罪過被輕輕帶過或視若無睹,迴避與沉默成了整體社會常見的反應。然而,過往的罪惡沒有受到徹底的清理與面對也造成許多問題。布萊克像歷史偵探般挖掘相關爭議主角過往的罪行或是受過的迫害。創痛、罪惡、隱瞞和難以啟齒的過去,成為幽靈滋長的燼土。病痛與療癒、信仰與巫術、科學與迷信、虔誠與牟利,這些對立的呼喊、八卦、爭執與控訴都間接迂迴地訴說個人與國族難以言說的歷史。值得注意的是,特定個人的立場不見得能直接對應到以往的政治立場與作為。例如第八章和第九章所描述的獵巫者和譴責獵巫迷信的研究者,對立的雙方都是曾受過納粹迫害的社會民主黨員。本書凸顯出喧囂中難以忽視的沉默,不久前的歷史罪責重擔,就彷若不能直呼其名的鬼靈,以致相關各造的言說往往迂迴纏繞。

作者的說故事能力讓人一解戰後德國的幽微

布萊克是一位說故事的能手,本書處理沉重困難又極為複雜的議題,但環環相扣的章節安排讓一樁樁引人入勝的事件和一個個奇特的人物,流暢帶入對不同主題的嚴謹探討和細膩分析。貫穿全書的主角是一位工人階級出身、教育程度不高卻曾被擁戴者比擬為彌賽亞的奇蹟醫者葛洛寧(Bruno Bernhard Gröning),他和環繞身邊那群人的生涯起落不只戲劇張力十足,更成為探尋戰後德國歷史幽靈的重要線索。

吳孟軒教授為本書寫了精彩的導讀,指出這本著作在德國近代史史學研究的位置,說明作者布萊克的學術研究特色,還將書中議題連結到德國最近發生的政變陰謀事件。吳孟軒還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戰後台灣社會同樣經歷劇變與創傷,也出現不少新興的民間信仰和靈異現象,這背後又有怎樣深層的歷史與政治蘊含?我認為這個問題頗值得對台灣歷史有興趣的讀者深思探索。

本書譯文相當流暢,但仍有一些值得商榷與改進之處。某些專有名詞的翻譯可以更精確,例如譯者將「驚彈症」(shell shock)翻譯為「砲彈休克症」就徒生混淆。“early modern”目前大多翻譯為「早期現代」或「近代早期」,本書卻翻成「近代」(頁3),然而「近代」在台灣史學界通常對應於“modern”(如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英文名稱)。譯者將《馬可福音》譯為《馬克福音》(頁186)更不符台灣通行的譯法。

有少數誤譯較為嚴重,甚至將意思弄反:「坤斯特牧師不僅認為葛洛寧提出的某些看法有待討論,還批評他虛偽。」(頁99),原文意思卻是「坤斯特牧師雖認為葛洛寧的某些觀念令人不安,但仍斷定他是個虔誠的人。」(英文原書p.84)其實本書上一章就已經描述了坤斯特牧師和葛洛寧的互動,若留心閱讀應會警覺這個句子的翻譯可能有問題。有些地方的中譯則嫌詞不達意。例如書中提到納粹著名內鬥殺戮事件「長刀之夜」的發生地點,中譯句子「一九四九年的阿爾卑斯公園並未背叛那段殘忍的歷史。」(頁157)讓人不明所以。若將此句的“betrayed”(原書128頁)譯為「透露」會更為達意。

限於書評篇幅,翻譯問題就不一一列舉。《歐洲鬼地方》是一本研究紮實、深具洞見且精采故事讓人難以釋手的傑出歷史著作,中譯本若能再刷,希望譯者與編輯能對譯文再做仔細修訂。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是現代西方醫學史與科學史,尤其是英國熱帶醫學史與傳教醫療史,並致力推展西方醫學史的研究與教學。代表作是《帝國的醫師:萬巴德與英國熱帶醫學的創建》。

書名:《歐洲鬼地方:戰後德國靈異治療的狂潮,如何揭露科學理性所回應不了的創傷?》(A Demon-Haunted Land: Witch, Wonder Doctors, and the Ghosts of the Past in Post-WWII Germany)
作者:莫妮卡.布萊克(Monica Black)
譯者:張馨方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時間:2023年3月

留言評論
李尚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