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在憂慮什麼?──回應〈不須擔心港澳人會成為特洛伊木馬〉

林子堯
875 人閱讀

近日,各方為了陸委會擬放寬港澳白領來台定居資格、港澳碩博士來台定居年限放寬,以及港澳生免台灣居留證,即可來台就讀高中職、五專,引來各方的爭論。特別是,這次反對力道主要並非來自於反對黨,而是以民進黨為主的立委,以及許多民進黨的主要支持者。這也同時讓許多過去關心港人的台灣人相當難以諒解,甚至認為高舉國安大旗阻擋港人來台,形同是「大吃人血饅頭」。但究竟這中間的差異關鍵,本土支持者的憂慮情緒來源,必須重頭談起。

香港時代革命。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港台人彼此互觀,隨時間有不同變化

筆者先撇除這次的政策細節,先談為何會有許多台灣人,對港人充滿憂慮。在97年中共收回香港之前,香港跟台灣的關係,是延伸國共內戰的後緒,台灣政府也長期在香港從事情報工作,許多自1949年後逃離中國未到台灣者,選擇在香港落地生根。這些原居香港,但不講粵語者,許多成為與國民黨有一定淵源的港人。至於講粵語但未和國民黨有淵源者,則可能對台灣漠不關心,甚至一定程度未必友善。

過去幾十年來,香港曾帶給台灣,特別是本土派一定程度上的印象不佳。在扁政府上台之後,香港人民並沒有因為台灣完成民主化而有鼓舞作用,反而反台獨的比例依然居高不下,例如港星成龍說台灣選舉是「天大笑話」。甚至香港亦曾拍過多部嘲諷台灣政治的電影:《黑金》、《彈道》等。香港始終扮演「他者」的角色在看待台灣。對兩岸關係的變化,大多是漠不關心。

除了在香港的港人,給台灣沒有正面印象,在台灣的港人,過去數十年來給台灣人的印象,主要來自長年來台讀大學僑生,台灣政府給港澳生讀大學優待,這在台灣聯考錄取率極低年代,給台灣人民數十年來的印象複雜。甚至不少僑生讀完大學後,返回香港或移民歐美,並未在台灣落地生根。但當然,仍有部分港生在台讀完學業後,在我國取得傑出成就,如廣達創辦人林百里。筆者的國中老師亦是香港來台讀師大後留台任教的港生,教書十分認真,在校貢獻良多,對台灣也有相當貢獻。筆者想強調的是,港生過去數十年來,帶給台人印象並不陌生,但也正因如此,台灣人對港生的印象亦會分歧。

總體來說,過去港人曾給台灣本土派印象不佳,外加香港情勢惡化成中國牢牢控制的地區,更讓台灣人有高度疑慮。在先天條件不佳,後天環境又惡化之下,這波開放港人定居、就學的規範,很自然挑動本土派的敏感神經,進而反彈,但這脈絡其實與觀看單部電影,本質並未衝突。

聲援與接納有不同的考量,彼此未必矛盾

台灣人觀看《時代革命》紀錄片,同情香港、支持香港民主,這種力量的來源,主要來自台灣人憂慮自己處境。與其說支持港人,倒不如說是在港人的處境中,更警醒台灣不可對中國有一絲幻想。這種啟發,也造就蔡英文總統連任之路,大打「抗中保台」口號,能夠獲得許多台灣人的共鳴,也讓焦慮化為對民進黨政府的寄託。但這是否與讓港人成為台灣人,筆者認為不可逕行並論。

至於援港的態度,該採取哪種價值,政府官方目前認為應帶給港生民主陶冶機會,同時也應不應當將港人皆視為中國人,否則對民主發展不利等。但上述認知差異,亦是當前與台灣本土派的最大焦慮來源。

美國哈佛教授史蒂芬.華特(Stephen M. Walt)在其著作:《以善意鋪成的地獄:菁英的僵化和霸權的衰落,重啟大棋局也注定失敗的美國外交政策》(The Hell of Good Intentions: America’s Foreign Policy Elite and the Decline of U.S. Primacy)就批評了美國為了推行美國價值,採取自由主義霸權策略,在全球各地欲推行美國價值式的政權,引來中東泥淖。更早之前,甚至因此捲入了越戰泥淖,都是基於美國堅信自己的價值觀是普世價值,只要到各地洗禮過美式民主,必然該國就能成美國盟友、堅定的民主政權。

像是這樣的說法,其實與現今政府堅信對港人的責任有些相似。若認為要讓港人受民主陶冶,同樣邏輯推演,更該錄取中國學生,歡迎中國人民來台定居,讓中國人民感受過民主之後,必然返回中國之後,會感覺台式民主之好,而願返中推動民主,讓兩岸人民距離更近。但過去十多年來,中生來台後,兩岸距離是否有拉近,實在有待商榷。反而美國接受中國學生數十年來,開始緊縮中國留學生數量。到底台灣對中國、港澳的民主化責任到哪?這反倒是當前政府應該反思的問題。

國安疑慮就是最大考量

總而言之,挺香港、援香港,不單是感性層次問題,同樣涉及國安疑慮、身分認同、資源分配,需要更理性審慎。以國安問題來說,除了眾所擔憂的技術性、任務性移民之外,更敏感的層面來自於憲政問題。絕大多數人應該都可接受,政治受難港人來台可居留、甚至獲得永久居留,但除有特殊貢獻或情形者,才可例外的成為我國國民。卻因為憲政規範下,港澳並非外國人,因此無法適用《國籍法》的歸化程序,只能直接跳到定居程序。這層技術問題上無法妥善處理,導致本土派間的對立、彼此誤解,實在極為可惜。

此外,港人對台灣的土地認同問題,也是這幾年來港人若要融入台灣最大的一項隱憂。或許在居留、定居議題上,可考慮如經濟民主連合的聲明要求「宣誓效忠台灣民主體制,來處理國民忠誠義務的衝突」來化解國人擔憂。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我們仍須建構出一套彼此都能認同的共同價值。1949年百萬中國人的遷徙,造成台灣族群間的對立、磨合,這項問題隨著港人移居增加,問題只會不斷浮現,至於可否撫平,也是需要努力的。

最後,有關資源分配的問題,不只是就學上,更在居住上都會一定程度帶來台灣人的恐慌。港人若有龐大資金移民台灣,購地、買房勢必也會成為台灣房價已居高不下的另種隱憂。港人就讀高中之後,向上在台升學是否影響本地人的入學名額,這都是未來必然會有的爭論。這些問題都不應歸咎於刻意誤導,或是中共分化,而是台灣本地真實的憂慮。

最後,我希望引用港星杜汶澤的話做收尾:「感謝你們在香港遇上困難的時候,曾經表示同情!你們沒有欠香港人什麼,這樣已經很足夠。」、「台灣人也有台灣人的文化,就算不能讓這個地方更加和諧,但至少不必產生過多衝突。」港人來台定居、就學的問題,不會立即結束,彼此磨合需要時間。我們都一再強調,對香港的處境十分同情,這邏輯上,包含國人對於世上發生的災難都常感憂心,例如烏克蘭的捐款、日本大地震的捐獻,或是過去中國發生天災,國人亦不吝慷慨解囊。

但台灣對於香港處境的憂慮,不能輕率行事,畢竟香港已是中國政府管轄的地方,相關作為必須比看待其他國家,更加嚴謹。而作為台灣人,我們也希望能基於「台灣主體」的優先順位出發,考量真正政治需求的港人來台庇護,給予合理資源,並在對台灣人民原有生活方式,所受衝擊可控之下,接納港人、澳門人。如此才能創造雙贏,並化解可能的新一波的族群衝突危機。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