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無懼軍演嗎?

詹順貴
890 人閱讀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加上隨後中國的報復性軍事演習,頓時讓台灣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在裴洛西抵台之前,中國官方狠話放盡,卻仍阻擋無功,顏面掃地;軍演之後,換來的卻是更多的民主國家交相指責,於是惱羞成怒,宣布加碼延長軍演。

從媒體報導我國各型戰機也不停歇地掛彈起飛護衛領空、國防部先後釋出樂山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全程掌控中國所發射11枚飛彈路徑、派遣相對應的軍艦監控航行至海峽中線附近的共艦等訊息,固然可以看出國軍與國安部門戰戰兢兢、全力戒備,但台灣民間社會的生活作息卻完全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能傳遞給國際社會與中共什麼訊息?

圖片來源:路透社/達志影像

雖有新聞傳出第一時間拜登是不希望裴洛西此時訪台,但基於三權分立,拜登政府不僅尊重裴洛西的決定,還派出雷根號航空母艦打擊群、的黎波里號與美利堅號兩棲突擊艦部署在沖繩與菲律賓群島之間巡弋戒備。

中國的軍演是全方位,且影響日韓

由於沒預料到中國端出來的軍演規模,竟然是台灣全島海空進出要道全被封鎖,其中3個演習區距離台灣海岸甚至不到10海浬,直接侵犯我國領海、領空,而且第1天就進行導彈實射;接著軍機不時跨越海峽中線,軍艦甚至違反《國際海洋法》駛至我國12至24浬的領海鄰接區海域,無人機更屢屢飛至金門上空,等同是進行足以改變台海軍事現狀的全面封鎖大軍演,影響所及包括攸關日韓生存命脈的能源航線。

為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民主國家領袖與世界警察地位,美國政府採取一連串的應變,延長雷根號航母打擊群目巡弋任務,在台灣東部海域附近持續監控戒備,並將在近期以海、空方式穿越台灣海峽,以維護航行自由。但為降低緊張情勢,也推遲義勇兵3型洲際彈道飛彈的試射,協調美國參議院延後審查將台灣視為主要的非北約盟友的《台灣政策法》。藉此一緊一鬆策略,來凸顯中共的蠻橫。

此外,預計在10月間與「四方安全對話」(Quad)一員的印度,選在頗為敏感的北阿坎德邦奧利舉行聯合軍演,敏感的原因,是此處距離印度與中國過去多次邊界衝突後用以分隔中印的「實際控制線」僅約95公里,降溫的同時,也不忘箝制與警告。

中國此次導彈實射軍演,有5枚掉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引來日本政府「強烈抗議」,並要求中方立即停止軍事演訓,而當時正在柬埔寨出席東南亞國協(ASEAN)外長會議的日本外相林芳正,則是參與七大工業國(G7)外長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中國軍演挑釁行為,之後雖然中國軍機、軍艦仍持續擾台,但已沒再進行導彈實射,後續影響卻可能促使日本更加速增編國防預算擴建軍事力量。相對於裴洛西此行訪問的其他幾個國家的反應,南韓總統尹錫悅企圖兩邊不得罪,以休假之名不見裴洛西,在其國內引起公憤後,才以電話通話方式敷衍過去,表現最為不智,招來罵名,完全咎由自取。

台灣股匯市不受影響

而直接被中國軍演封鎖的台灣,民間社會幾乎平靜無波的反應,與1996年台海危機發生時,股匯市暴跌,房屋低價拋售,估計將近有200億美金外移等高度恐慌狀況完全不同,現今如此有恃無恐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是認為中共此時還無力或時機上還不適宜真正發動奪島戰爭?或有美軍3個以航空母艦或兩棲突擊艦為主打擊群已在琉球到菲律賓之間巡弋戒備,可確保台灣安全無憂?又或相信國軍戰力足以抵擋得住共軍第一擊,而美、日一定會出兵救援台灣?還是藉由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CNN訪談的回答,對台灣有半導體做護國神山更有信心?

共軍此次演習,相較於1996年的台海危機,無論是規模、威脅強度,都遠有過之,尤其共軍宣布的6個演習區全部跨越海峽中線,其中3個甚至已直接侵犯領海。目前普遍的共識是1996年台海危機,在軍事上的實質威脅,其實只限於金馬外島,但當年危機爆發時,美國都已派出尼米茲號、獨立號航艦戰鬥群,仍無法安撫台灣人民高度恐慌的心理。

還有一更殘酷的事實,從1996年台海危機迄今,這20多年來兩岸的軍事實力已快速且明顯向共軍傾斜,雖然台灣有著全球數一數二綿密的防空系統,但整體來說國軍仍居於絕對劣勢,因此,國際社會上關注討論的都是台灣能否擋住共軍第一擊或能撐多久?連日本與西方許多國家都在憂心兩岸擦槍走火,將影響半導體出貨,衝擊全球經濟,台灣社會卻是非常淡定,民眾吃喝玩樂一切如常,股市還上揚(推測國安基金有介入護盤),甚至有不少民眾刻意前往小琉球期待目睹共軍的飛機或軍艦,乃至下降往目標飛去的導彈,讓許多外媒嘖嘖稱奇,為何處在戰爭陰影下的台灣人一點都不緊張?

民主化強化了國人的心防

筆者認為台灣民眾在這兩次台海危機的反應差異如此之大,除了國際情勢對台灣有利外,主要應與台灣已成功完成民主化轉型、軍隊國家化,對國家、軍隊能真正保衛民主自由的信心大增外,也認為中國軍隊不敢輕易攻台等息息相關。

蔣氏父子王朝於1988年結束,李登輝雖繼位總統,但1990年還是由國大代表選舉總統,李登輝總統不僅仍要對這些行將就木的老國代屈膝禮遇,恐怕也難完全掌控國民黨以及長期由國民黨政戰灌輸黨國思想的軍隊,這也是當時李總統不得不先後提名李煥與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的原因。

到了1996年,台灣人民雖然初嚐可以直選總統的民主成果,但強人政治能否告終?軍隊能否國家化?才要起步的民主轉型能否順利成功?都還在未定之數,而長期統治台灣的國民黨內部權力爭奪戰卻又方興未艾(主流與非主流之爭,林洋港與郝柏村搭檔、陳履安等競逐總統大位,都是國民黨內對李登輝統治不滿的表徵),於是部分依附國民黨的裙帶商人、喝國民黨奶水被灌輸黨國思想的人,與其說是對台灣失去信心,不如說是對長期統治台灣如今內部卻面臨分裂、紛擾不斷的國民黨失去信心,恐慌之下紛紛拋售資產移民他去。

28年後的今天,台灣總統直選後已歷經3次整黨輪替,每次輪替政權都能和平轉移,不僅已渡過轉型陣痛期,徹底完成民主化轉型,更顯示軍隊也已完全國家化(訓練與裝備都有待加強是另一回事),因此,外媒納悶的答案,主要應在於人民對完成民主化的自己國家有更強的信心,加上國內政經情勢穩定,半導體產業牽動全球經濟,蔡英文總統執政6年來深獲美、日與歐盟國家信任,以美日為首的印太戰略已明確納入防衛台灣。

尤其台灣海峽是印太自由貿易與能源補給非常重要的航線,每日有載運百萬桶原油的油輪穿越,可說是日本、南韓的重要生命航線,日、美於7月29日到8月3日的環太平洋演習,就首次以「存立危機事態」為情境實施聯合演習。所謂「存立危機事態」,是安倍晉三擔任首相時期,積極促使日本政府於2015年通過一系列安全保障法制時所新增的規定,內涵是指即使日本沒有遭到直接攻擊,但美國等與日本密切相關的他國遭到武力攻擊,進而形成「威脅日本國家存亡、明顯從根本顛覆國民生命與權利的危險狀態」時,賦予日本自衛隊即可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

而充分暴露戰狼野心的中國,未來1、20年內的軍事實力仍非美國之敵,台灣本身也有相當不錯的防空能力,綜合起來,才讓台灣民間幾乎看不出有任何緊張恐慌的氛圍。一般咸認中共會否發動侵台戰爭,只會從本身政權利益考量,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計,套句孫子兵法的老話:「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台灣民眾會不會過於樂觀?著實讓人擔憂。

中國的進逼與攻勢的日常化是一大隱憂

畢竟從此次軍演與中國軍力可以明顯看出,縱使多數台灣人平常心視之,卻仍難以掩蓋一旦兩岸開戰,台灣幾無安全之處的事實,除了中國結合國內部分統派人士無所不用其極地進行認知戰,政府須更加積極反制外,此次中國軍演可能衍生的嚴重後遺症,是原本分隔兩岸軍事活動的海峽中線可能自此被中共抹除,中共軍機、軍艦未來將常態化逾越中線巡弋,以遂行將台灣海峽當成內海(下一步再擴增至南海)的戰略,提供台灣海峽非國際水域此一主張的法律戰的實證,如此一來,兩岸緊張情勢只會升高,更難降溫,這也正是美國政府洞悉其中利害,才會立即宣布雷根號航艦打擊群近期將行駛穿越台灣海峽的應對之策。

地理環境縱深有限的台灣,政府更不能因民間社會的一片安樂而掉以輕心(如前所述,事實上也沒有),如何藉由此次中國軍演,全面檢討短期應變策略,如陸海空軍與中低空防空網的部署有無需要調整改善之處,如何更積極快速添購偵蒐、攻擊無人機與防空武器系統;中長期的國防安全戰略,包括如何改善兵源、加強軍事訓練,建立全民防衛架構,加速調整與研發、增購國防武器裝備,強化民生基礎建設韌性(不管是因應極端氣候型態或戰爭威脅),努力提升能源安全與自給率,都已刻不容緩。

台灣需先能自助,才有可能期待人助並等到人助。依學者林夏如在《台灣的中國兩難—台灣認同下的兩岸經貿困境》一書的研究結論、小笠原欣幸教授在《台灣總統選舉—台灣認同的成長與爭奪》的總結,隨著一次次總統選舉,台灣民眾的「台灣認同」比例既然越來越高,為確保台灣家園可以讓我們與子孫安身立命,雖不主動求戰,但人人都應該有求平等有尊嚴的和平而不可得時不畏戰,乃至做好不得已不惜一戰的心理準備。

留言評論
詹順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