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引渡案為何虎頭蛇尾?

趙君朔
971 人閱讀

華為前財務長孟晚舟在9月24日獲得美國司法部給予緩起訴、取消引渡要求後,馬上被加拿大法院釋放並搭上專機回國,受到英雄式的歡迎,也結束了三年困居在加拿大豪宅中等待加拿大法庭對引渡案作最後宣判的日子。雖然很明顯地美國司法部的動作是出於拜登政府回應習近平要求釋放孟晚舟而做出的妥協,而非單純的法律行為。但這個案件本身、還有最後的緩起訴安排都還有各種討論的空間,而且基於對案情始末還有最後的妥協內容的做更詳細的釐清才能進一步斷定這場結合了政治、經濟、法律之國際大戲中的美、加、中三方各自的得失究竟為何。

華為前財務長孟晚舟獲釋。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孟晚舟獲釋原因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對此案突然閃電落幕的解讀都是美國因為:一,想和緩和中共的緊張關係,為拜習高峰會鋪路;二,讓兩個加拿大的Michaels,也就是中共人質外交的受害者能獲釋;三,即使成功引渡孟晚舟,也不一定能在美國法庭上將她定罪。所以最後選擇了讓司法部改採緩起訴的安排讓孟晚舟回國。

此外很多分析也指出從中共和美加兩邊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再度凸顯了中共是讓法律屈從於政治目的,而且振振有詞的主張此事件是美國刻意以法律為手段打壓中共科技力量的崛起。雖然對內很諷刺的,中共官方在大肆慶祝孟光榮歸國的同時也刻意隱瞞、淡化兩位加拿大人也同時被釋放的消息,但對於民間充滿強烈愛國主義情緒,點出人質外交終於讓美國屈服的廣為散播網路文章也沒有刪除。

相對的,加拿大始終堅守法律應有的程序來處理孟的引渡案,完全沒有考慮通過政治談判來爭取兩位被莫須有罪名關押、大部分中共法律明文規定的權益都被剝奪的受害者。至於美國方面雖然最後尋求了政治解決這個美中關係中棘手的問題,但也是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找到了具體執行的方式而不是透過純粹的政治談判:孟晚舟雖然沒有認罪,但還是簽署了一份五頁的聲明承認在起訴書中對她欺瞞匯豐銀行行為的描述屬實來交換緩起訴。

因此,這事件再度顯現了中共政治體系威權、高壓的本質也讓待在中共國境內的外國商人和學者會因為又有中共重視的人在國外被捕而淪為下一波人質外交受害者的風險大增,這對中共的國際形象和商業、學術文化交流的吸引力都是不小的打擊。

是為了拜習峰會鋪路

上述的這些結論雖然大體正確但遺漏了一些可以進一步分析討論的關鍵點。首先很少分析指出習近平勢必在美國時間9月9日和拜登的通話中要求此事盡速解決,不然加拿大法院將在10月對此案進行最後宣判,而從美國提出的證據來看,是相當充分足以讓法官判定孟晚舟要被引渡到美國去接受正式審判。如果上了手銬的孟被警察戒護送上飛機的畫面屆時傳遍全世界,習近平也更不可能答應他原本意願就不高的拜習峰會,因此這個障礙務必迅速解決。

而且美方擁有的證據不但足以說服加拿大法官同意引渡孟,在美國的法庭上這個案子勝訴的機會也很大,而不像某些分析認為的難以確定,甚至還有旅美台灣政治學者認為找不到證據。在2019年1月28日由美國代理司長Matthew G. Whitaker、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和國土安全部長Kirstjen Nielsen三人聯合公布的華為23項罪名中,孟晚舟、華為技術公司和華為設備美國公司就是其中13項的被告。孟被控的罪名有銀行詐欺、電信詐欺、串謀銀行和電信詐欺。串謀妨礙司法。

這些控告孟和華為的罪名都是有具體的事證,包括孟離開加拿大前承認她在2013年和香港匯豐簡報時,簡報資料中明確否認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禁令的Skycom公司是華為控制的公司,只是華為在伊朗的當地生意夥伴而已,孟當時還說華為遵守美國的制裁,不會使用匯豐進行任何與伊朗的交易。然而在美國司法部交給加拿大的法庭文件清楚指出華為雖然表面上在2007就出清了持有Skycom的股份,但收購華為股份的買家只是一家華為自己成立、註冊在模里西斯的空殼公司Canicula Holding Ltd.,還是華為自己貸款給這家公司,讓它收購Skycom。

但案情最關鍵的部分這次卻被所有孟獲釋的相關討論所遺漏:Skycom公司在2010年銷售美國惠普生產的設備給伊朗的電信公司,並將收到的貨款匯出伊朗後由匯豐處理,這些商業行為明顯違反了美國的制裁法令。因此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共專家Scott Kennedy在分析孟晚舟事件時認為美國法院究竟在這個牽涉到一家中共公司和英國銀行在中東國家進行交易的案件中有無管轄的資格(standing)還有待討論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另外一個被忽略的細節是起訴書提到,當華為及其分支機構注意到美國開始調查此違反伊朗制裁案後,將其伊朗業務的證人轉移到中國,超出美國當局的管轄範圍,並隱藏或毀壞留在美國的相關證據,這涉嫌干擾「司法公正」。這段敘述也證明了美國當然對此案有管轄的權利。

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交給加拿大法院的文件也提到美國檢方在2017年4月傳喚了華為在美國的一家子公司,華為就此得知美國正對此案進行調查。而孟晚舟在2018年12月1號在加拿大機場被逮捕後,其出入境美國的紀錄也很快曝光,她從2014年6月到2017年3月間,33次出入美國紐約、波士頓等地。也就是說孟知道美國對此展開調查後,就再也不敢入境美國,只是沒有料到連前往和美國有引渡協議的國家就馬上被美國通報加拿大逮捕。

而在2017年3月川普政府才剛上任不久,當時還是採取希望透過友好協商和中共解決不公平貿易和北韓核武等問題,絕不可能超前部署想羅織孟晚舟的罪名來為美中的科技戰增加籌碼,因此本案會添上政治色彩,並被孟在加拿大的辯護律師拿來當論點是因為孟被捕是發生在美中貿易、科技戰開打後,一心想逼中共在貿易上讓步的川普說出了孟的案件也許可以納入談判以及到底美國司法部決定請加拿大幫忙逮人時,是自主的法律判斷還是有來自更高層的指示。

逮捕孟晚舟是美國司法部自主決定

從《華盛頓郵報》記者Josh Rogin詳述川普政府中共政策的專著《天下大亂》中的描述來看,這是司法部自主的決定,在逮捕的前一天有告知國家安全會議,但當時的國家安全顧問波頓決定不要告訴川普,因為波頓覺得他只是被「簡單告知」,要等了解「所有事實」才去麻煩總統。結果當這個大新聞公諸於世時,川普和習近平正在進行G20峰會的場外美中峰會晚宴。晚宴後才知道此消息的川普對於沒被第一時間告知非常生氣。

從這段敘述中可以知道,如果波頓所言屬實,那麼這是美國司法部的自主決定,不過Josh Rogin也提醒讀者,雖然證據充足,因為公司的行為而以刑事罪名逮捕孟晚舟這種層級的中共企業高管是史無前例的,也必然會升高衝突,在外交和政治上都會有後果,尤其是美中兩國領袖正要舉行高峰會。

所以純就法律面來看,美國司法部很可能是因為開啟調查後,想要傳喚孟但卻發現她從此選擇不再入境美國才出此下策,但在這個時間點進行這種會讓中共這種獨裁政權顏面盡失的大動作注定讓此案染上高度政治性,失去依法處理的空間,所以即使是川普政府也曾考慮過和孟晚舟進行認罪協商,她認罪後便可返國,但被孟拒絕於是僵局持續。

一直到想和中共建立新交往框架,在阿富汗灰頭土臉撤軍的拜登政府,才在習近平的堅持下放棄了認罪的底線,而採用通常是給予公司而不是個人的緩起訴安排,也不要求孟認罪或是繳交罰款,更沒有之後要再配合檢方作證的義務,這就純法律觀點來看是非常罕見的,證明這是拜登政府心急下採取的政治解決手段,雖然表面上還是一種正常的法律處置。

因此短期來看,這是中共在外交上的一場勝利,可以進一步和美國要求撤除其他川普時期的制裁作為答應拜習峰會的回報。為了不讓拜登政府看來一無所獲,中共可能會在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議題上答應一些美國的要求,讓拜登能對其核心支持者-非常重視氣候變遷的民主黨進步左派-有所交代並擋住作出更多讓步時來自共和黨議員的批評。

但長期來看,中共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連法治的門面都不要的行事風格會使全世界有更多國家對其產生疑懼,被中國的市場潛力吸引的外國企業也需要評估進入中國市場的額外政治風險,這些後遺症會遠遠超過短暫的外交勝利,不過在拜登政府領悟到一廂情願地想靠大國競爭下的交往對話這種方法並無法改變中共靠耍流氓遂行己意的模式之前,還不知道有多少政府和普通百姓會淪為中共接下來惡行的受害者。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