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政權發動下,台日關係未來發展的關注與建言

謝文生
459 人閱讀

總裁改選:安倍支持高市的「鯰魚效應」

這次自民黨的總裁選,相信台灣許多關心台日關係的朋友大概都看得很嗨,這大概是第一次,台灣以及台海議題頻頻地成為總裁選舉的焦點、甚至蔡英文總統還以執政黨黨主席的身份、用「擦邊球」的方式參與了這場外國選戰。

這場總裁改選,不僅是一場選舉,時間上接在其後約一個月的還有更重要的眾議院改選;也就是說,這場總裁改選,對自民黨來說,實質上是大選的一部份,也可以說是「大選的序曲」!

日本東京議會宣布眾議院解散。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這場選戰中, 4位候選人枱面上、枱面下的攻防;派閥之間勾心鬥角的凶險、合縱連橫的激烈程度,遠遠超出去年菅義偉、岸田文雄及石破茂的總裁之爭。

當中最受我囑目的,反而是不在候選人之列的前首相安倍晉三。

這場選戰可以說安倍晉三藉由對高市早苗的支持,讓立場最右翼,保守派的高市成為這場選戰中的「鯰魚」,並且藉由這條鯰魚所抛出的議題,將整個選戰的主軸及輿論,成功地導向安倍想要的方向。

我們看到的是:安倍晉三在9月14日開始公開支持高市早苗,並將其參選定位為「國家主權」、「國家觀」的路線;接著又成功地在9月20日藉由高市與蔡英文總統的對話,引爆日本國民對台好感的情感;自此修憲、戰備、反中、友台、人權等議題在他的操作下完全主導了選戰的走向,讓原本以「黨內改革」、「國內改革」為訴求的河野太郎陣營完全失去主導選戰的機會。

另一方面,安倍又成功地利用高市早苗的鯰魚效應讓鴿派的岸田文雄在這場選戰中,再度重申他曾在今年4月,針對外交及安保議題提出的「三個覺悟」:守護人類的基本價值之覺悟、守護自己國家之覺悟、主導國際社會之覺悟;當中包括日本要有能阻止敵方基地的飛彈、應加入「五眼聯盟」、持續推進自由且開放的印太戰略、維護台灣海峽安全等主張。其內容簡單講就是繼承安倍路線,甚至岸田文雄還跟進高市的主張,加碼演出也要在內閣中成立「人權事務官」。

事實上安倍晉三也從9月20日到投開票的29日之間,其臉書就均未曾對總裁選發文。

所以就結果來說,這場選戰,安倍晉三達成二項目標:一是安倍政權下所執行的日本外交.國防路線得到確保,二是成功地阻止了河野太郎上位,也就是阻止了自民黨的世代交替,這樣便保留了他假以時日擬三度回任首相的空間。

所以未來台日關係,要放入這樣的背景脈絡中來理解。

疫後重建是關鍵

對於岸田政權可以走多遠?短期內有二項變數是我們觀察的指標:一是疫情的發展。二是月底的眾議院改選及明年7月的參議院改選。

最近日本武漢肺炎感染人數在10月3日已降到在968人,大約只有一個月前、菅義偉政權最艱難時期每日2萬5千人感染數的25分之1;也只比去年9月16日菅義偉接任首相時多出400人而已。

因此可以說,接下來日本疫情的好壞,就都是岸田首相的責任了。

要在這裡提疫情,是因為冬季即將來臨,日本防疫專家相當擔心疫情是否會爆發第六波?而疫情的好壞將會影響到日本國內經濟重整的腳步,這是至關緊要的難關,連續兩位首相都栽在武漢疫情之下,岸田首相自然不會輕忽這點。

可以說,岸田政權目前在安保、外交路線大致會遵循安倍─菅義偉路線,但這將不會是他上台後的首要之務。

如何提振受疫情打擊而千瘡百孔的國內經濟,以及解決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才是岸田政權在選後的第一要務。

因此,要談「台日關係」的發展,首先還是要理解會影響岸田政權能量的日本國內最重要的變數:疫情的發展。

由於疫情目前明顯受到控制、日本國民的接種普及率也相當的高,甚至已在規劃第三劑的接種,因此大環境讓自民黨的選情已從紅燈轉黃燈,由於總裁選舉的熱鬧登場,自民黨的政黨支持度又爆昇10%左右,因此在新首相、新內閣甫上場通常會有「慶祝行情」的加持下,月底眾議院改選,對自民黨的選情可以說是利多;自民黨公明黨聯盟繼續執政不成問題。

參院改選是變數

比較大的不確定會出現在明年7月的參議院改選,如果輸掉參議院選舉,參眾議院朝野易位,成為「ねじれ國會」那就會政爭不斷、甚至岸田政權有提早下課之虞。

為什麼參議院選舉會有敗選的可能呢?要從經濟面來談。日本國內經濟在安倍執政以來,整體經濟及國民生產毛額固然都有亮眼的成長,但是這些成長並沒有下到受薪階級來,也就是日本國內的「貧富差距」正漸漸加大之中,岸田首相看到這點,政見中也提出要解決,但是「所得重分配」的工程,要讓受眾有感,需要一定的時間。

再者,由於武漢肺炎肆虐了近2年,大部分國家都近乎鎖國狀態,日本也是。特別是日本因為少子化及都市集中化的原因,地方的發展遭遇極大的困境,其原本的藥方是要藉由「地方創生」與「國際觀光客」來作為復甦的動能,但由於疫情的打擊,別說是外國觀光客引進計劃完全破功,連原本很強韌的國內旅遊也受到重創,其周邊產業也是只有一個慘字。

然而,從10底月眾議院改選完後,到明年7月參議院改選,岸田政權只有8個月的時間來交出成績單,當中還包括6個月的通常國會,這其實是很嚴峻的考驗。

如果岸田政權順利度過這參議院改選,我們又要如何觀察呢?

這次岸田政權的黨政名單攤下來看,身為執政派閥的宏池會,內閣部份只有3位大臣,黨職八大役全部分給其他派閥,因此宏池會內不滿的雜音不小。

有媒體爆料指出,岸田首相跟派內成員說,請大家忍耐到明年7月的參議院選後。亦即,如果岸田政權通過明年7月參選改選這關,意謂著「長期政權」的可能性將出現。

因此可以預期,明年9月例行性的黨務幹部任期屆滿時,勢必會有相當幅度的調整,應該也會同步進行「內閣改組」,屆時,真正的「岸田路線」才會出現;這才是我們要觀察的重點所在!

習近平訪日

台日關係中,明年有一個重要的關鍵,那就是2022年9月的「日中建交50周年」。以及,原定要在去年履行的安倍晉三任內邀請、但因疫情及印太情勢緊張而延宕的「習近平以國賓身份訪日」的議題仍懸而未決。

明年習近平要尋求連任,而岸田文雄在7月也有參議院改選要勝選的需要;雙方都需要好采頭,因此雙方是否以及會如何藉由這個議題來尋求或滿足「彼此各自的需要」?是值得我們極力關注之處。

特別是前文提到的,如果在7月自民黨參議院選舉獲勝的話,岸田首相在沒有選舉壓力下且成為長期政權的機會下,習近平及岸田文雄會怎樣處理日中關係的這個議題,我們要高度注視。

岸田總裁人事佈局下的台日關係

接著,就台日關係的展望來看。

在岸田首相的人事佈局方面,我們從黨、政4個重要職位來看未來的台日關係。

政的部分,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及防衛大臣岸信夫皆受到留任,這就意謂著先前安倍─菅義偉的「自由且開放的印太戰略」路線將會獲得延續;在菅義偉政權這一年,對台灣的友善程度,包括台灣安全、疫苗的贈送、台灣正名等協助,大家應該都很有感受。所以接下來仍是在原來的航道上。

在黨的方面,幹事長甘利明及政調會長高市早苗;高市早苗在總裁選中友台指數爆表,就不用多說;甘利明身為3A的一員、麻生太郎的心腹,更是安倍政權時主責TPP的國際交涉,同時他在經濟安全保障方面是主張對中強硬路線,因此可以預見未來台日關係中,在自民黨黨本部大致會是在一個「友台氛圍」中發展,值得台灣把握時機,推進台日關係。

政黨交流

我們知道明年是日中建交50周年,亦即日本與「中華民國」斷交50周年。當年日本為了維繫與台灣的關係,在國會部分,成立了「對華懇」(現在名稱是:「日華議員懇談會」)作為窗口;在黨的部分,則是將自民黨內的「青年局」附加任務,作為雙方黨對黨的交流窗口,岸田文雄首相也曾經數次以青年局成員的身分來過台灣。但是過往台灣的駐日人員向來都進不了日本政府的部會乃至自民黨本部也是事實。

但台日關係在菅義偉政權下其實打破了許多過往日本政壇的禁忌,都顯示日台關係的巨幅轉變。

今年初,自民黨內的外交部會,不僅成立了「台灣PT(台灣政策檢討小組)」,提出許多友台建言,甚至8月12日向來被認為親中的二階俊博幹事長還在自民黨總部接見了謝長廷大使。8月27日,自民黨跟台灣執政黨民進黨間舉行了第一次的「國防外交2+2安全對話」,這都是超越了過往兩國間交流的深度與幅度。

甚至日本參議院在今年6月11日,不分朝野黨派、全體參議員以起立的方式通過「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議案。

我們必須要說,在台日關係上,不論是第一線的駐日代表處或是身處國內的國安、外交行政部門、立法委員都付出了許多心力,值得國人肯定。

雖然台日之間沒有邦交,但枱面下的交流,未來在岸田首相、幹事長甘利明以及政調會長高市早苗主政下,空間相信仍會持續擴大,因此建議,台灣可以多利用政黨外交,國會議員外交來補足需要的對話與交流。

而郭國文委員所擔任會長的「亞東國會議員友好協會」,也可以成為跟日本國會跨黨派的「對華懇」或者「日台親善協會」進行經常性的對話論壇,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