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兵役展現防衛的意志、能力與辦法

董立文
315 人閱讀

蔡英文總統宣布我國義務役兵役恢復一年之後,台灣內部各種奇談怪論紛紛出籠,有人說,這是勞民傷財;有人說,加強備戰就是軍備競賽,能戰與否,在更強大對手眼中也不一定是如此云云。先不談中國因素,似乎存在兵役就是錯誤,完全推翻兵役的基本價值,如此一同被推翻的,是國家主權地位與民主憲政原理。

圖片來源:翻攝自蔡英文臉書粉絲專頁

服兵役是義務,那些反對延長兵役者全是胡扯

兵役長短,是一種認知、判斷、價值與選擇之思辨,不只是黨派、族群或國家,而是每一個人民的思辨。在國際政治上,權力的本質是意志+能力+辦法,威脅的本質同樣是意志+能力+辦法,而此時此刻我國宣布兵役延長,就是向國際社會展現自我防衛的意志、能力與辦法。任何國家的兵役制度都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因此,中華民國憲法第 20 條明訂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義務。

惟人民如何履行兵役義務,憲法本身並無明文規定,因此民國 88 年 10 月 1 日大法官會議釋字第 490 號解釋,明白提出「中華民國男子依法皆有服兵役之義務,係為實踐國家目的及憲法上人民之基本義務而為之規定」、「應由立法者斟酌國家安全、社會發展之需要,以法律定之」、「為保護人民,防衛國家之安全所必需」。民國89年11月10日大法官會議釋字第 517 號,進一步申明「有關人民服兵役、應召集之事項及其違背義務之制裁手段,應由立法機關衡酌國家安全、社會發展之需要,以法律定之」、「確保國防兵員召集之有效實現」。

就我國憲政原理的規範,人民如何履行兵役義務,是斟酌國家安全、社會發展之需要來決定,為保護人民,防衛國家之安全所必需,更要確保國防兵員召集之有效實現。那些主張兵役是勞民傷財、軍備競賽或挑釁他國的,推翻兵役的價值,已經違憲。

當然,我國國家安全與社會發展需要怎樣的兵役制度,這是可以討論的。我國不像美國有法律規定,總統必須提出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來闡明國家安全威脅與挑戰,提出國家安全戰略目標,說明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等問題,但吾人可參考蔡總統的國慶演說,由此來理解與判斷我國的國家安全環境。

蔡總統連續兩年對國家安全作了具體宣示

2021年蔡總統國慶演說,在我國國家安全威脅部分,標題是「區域情勢複雜,嚴峻挑戰空前」,後有三段描述:

1.國際政治正發生劇烈變化。威權主義的擴張,讓全世界支持自由民主價值的國家,都有警覺,而台灣正處於民主防線的最前緣。

2.此時此刻的中華民國,正處在七十二年來最複雜多變的局勢當中。我們走的每一步,勢必牽動世界未來的走向;而世界未來的走向,也必定影響台灣的前途。

3.印太區域的情勢,日趨緊張複雜。北京當局在全面控制香港,壓制民主人士後,也調整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政經發展方向。同時,在南海、在東海,區域的秩序正受到挑戰。在台灣的西南空域,共機常態化的活動,嚴重影響我們的國安及飛安。

2022年蔡總統國慶演說,則是「烏俄戰爭持續在進行;中國在南海、東海、以及臺灣海峽的軍事行動,衝擊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我們絕對不能忽視,軍事的擴張,正在挑戰自由民主的世界秩序。這些變局,都跟臺灣息息相關。」

蔡總統對我國國家安全威脅的描述,是客觀與中肯的,若是參照我國國家安全最大威脅中國-習近平的對台言行,那麼中國對台灣安全的威脅,已經達到立即與明顯的等級,可以稱為迫切的危機。這裡包括中共加快侵略台灣的軍備建造、8月份的圍台軍演,新公布《台灣問題白皮書》內容反覆說中華民國不存在、一國兩制統一方案與統一後對台灣的種種安排,以及中共20大政治報告,習近平誓言不排除以武力統一台灣,統一台灣勢在必行等。這就是習近平威脅台灣所展現的意志+能力+辦法。

延長兵役就是向世人展現抵抗的意志+能力+辦法

同樣的,台灣延長兵役,是向所有想壓迫台灣的人展現抵抗的意志+能力+辦法。保護家園與防衛國家,首先得靠自己,其次靠朋友。如果自己都不願認真作戰勇於犧牲,憑什麼叫朋友幫我們作戰犧牲?台灣四個月役期已經導致嚴重問題:軍人沒有足夠能力防備中共軍事入侵,讓國際社會認為台灣無心保護自己,無意抵抗。若台灣人自己都不願犧牲抵抗,美國人或日本人為什麼要犧牲自己幫助台灣?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蔡總統錯了,是要國防加上對話,才能夠避戰」,這話不對,朱主席不能裝傻,2022年蔡總統國慶演說強調:「兩岸解決分歧,必須透過平等對話。我們期待兩岸關係和緩,我們不會冒進,但絕對不要認為台灣人民會在壓力下屈服」。蔡總統跟美國一樣,沒有排除跟中國溝通對話,眾所週知,是北京關上門,連金門小三通都不願意由政府間溝通對話來完成。

倒是國民黨口口聲聲兩岸要對話溝通,但是現實的成果為何?猶記得今年8月中共圍台軍演時,國民黨派出夏立言副主席訪中團,結果不但不能避戰,反而換來的是中共更持久的對台軍事恐嚇。近日更有數個藍營訪中團相繼啟動,但詭異的是全都「已去不回」,去了中國卻沒有回答任何結果。

國民黨的低聲下氣只換來中共更強硬的對待

例如今年11月29日前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院長劉兆玄率領「兩岸企業家峰會」參訪團出訪中國,團員包括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杜紫軍等,當中杜紫軍被點名出任桃園市副市長。此行會晤到現任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對外聲稱持續推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孰料,就在他們訪中期間,中國再度禁止我國農漁及酒類產品。

又如12月11日國民黨立委陳玉珍、金門縣長當選人陳福海、連江縣長當選人王忠銘、議長張永江等人到廈門,聲稱;「與相關涉台部門溝通,雖然大家都知道這跟兩岸政治脫離不了關係,但還是務實討論怎麼解決,大家少講一些彼此多說好話、多溝通」。但是回來之後的結果是「廠商按中共的規定補件」,這需要溝通嗎?更奇特的是,12月12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與連江縣立委陳雪生也前往大陸,表示要去「瞭解問題、化解問題」。結果是,沒結果。再也沒有媒體公開報導後續發展。

從藍營跟中國的對話溝通過程來看,最好的結果可能是沒有結果,一般的結果是換來更糟的結果,像夏立言換來更長久的軍演與《台灣問題白皮書》,劉兆玄換來的是中共對台灣飲料、酒品與食品類的進一步制裁等,所以,國民黨別再自欺欺人了。

針對蔡總統說「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有人說,烏克蘭的案例剛好相反,2014年以來烏克蘭備戰、能戰,但是戰爭還是爆發了,因此,只有嚇阻(deterrence)才能止戰,是美國對中國的嚇阻,因此台灣不必太認真。

講這個話的人,才是對烏克蘭實際情況的了解完全相反。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爆發後,因為軍事實力遠不及俄國,烏克蘭的主流意見正是想透過溝通談判來解決,即便美國提醒並協助烏克蘭備戰,但顯然烏克蘭政府並未嚴肅以待、認真執行。至於「能戰」,烏克蘭就根本談不上了,普丁決定開戰,正是他判斷烏克蘭既沒認真「備戰」也無法「能戰」。

烏克蘭戰爭對台灣的啟示是,如果台灣既沒認真「備戰」也無法「能戰」,這就是邀請習近平對台灣動武。

留言評論
董立文
Latest posts by 董立文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