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假訊息又趁疫情而入?為「中國疫苗」鋪路的認知作戰

【鳴人堂】
465 人閱讀
圖片來源:pixabay

近日本土確診案例攀升,使得台灣疫情進入最險峻的時刻。由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與焦慮,人心的恐慌與浮動自然反應在拋售持有股票、搶購民生物資這些行為上,但說穿了,這其實反映某種人性趨利避害的心理,在無助的時候,總會下意識強迫自己做些什麼,即使對事態沒有實際幫助,但至少在情緒上會有宣洩或轉移注意力的效果。

然而,恐懼意識卻也是操作輿論、心理戰最佳的溫床。關鍵在於,多數人處在資訊極端不對稱的狀態,一旦有心人士藉此進行認知作戰,在理性判斷趨於崩潰的狀態下,更容易放大解讀各項謠言、假訊息。同時,許多人在同溫層中不假思索地轉發或加以解讀,目的除了轉移內心的不安全感外,也可能是意圖成為自媒體中的意見領袖,成為「末世預言」的先知。

恐懼心理成假訊息溫床

中國近年來對台灣發動的銳實力攻勢日益頻繁,主要運作的高峰是大選前夕,因為在選舉白熱化階段,藍綠對決的政治氛圍將上升到緊繃階段,這也意味社會矛盾已處在臨界值,任何星星之火足以點燃衝突的引信。但北京在過去幾次台灣的天災人禍中,得到新的實驗與啟發,所謂「災難政治學」下的脆弱人性與恐懼心理,似乎更容易落實認知作戰的目的。

深入觀察,對岸總結過去介選的得失經驗,再加上疫情爆發以來各項災難的操作實踐(包括軍機失事、台鐵太魯閣號事故等),中共對於認知作戰的時機、模式、內容都有了十足的進化,這可從近日疫情爆發以來的飽和攻勢得到驗證。

就時機與內容而言,剛好結合了疫情失控、台電停電、台灣百年乾旱三大議題,試圖將邏輯上不存在的因果關係串成一種「最大簡單化」的說法,簡言之就是「民進黨擅長政治鬥爭與利益分贓,欠缺治理能力」的「因」,導致「政策失敗,生靈塗炭」這個「果」,內建的符碼叫做「不接受九二共識」,鑲嵌的淺在意涵則是「德不配位,弔民伐罪」。

直白說,這套連「後設敘事」或「論述」都談不上的說詞,邏輯上處處出現倒果為因甚至循環論證的謬誤,且發言者無需負擔任何舉證責任:

「民進黨執政之所以糟,就是因為本質邪惡」,為何「本質邪惡」則因為「主張台獨」或「不接受在野黨意見」,唯有「接受九二共識」或「引進中國疫苗」才能終結這一切的失控。類似的說法繞來繞去,總是一句話就破梗,就是「讓國民黨執政」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以「台灣防疫失敗」帶出「中國疫苗」議題?

這個套路有點熟悉似乎又在哪裡見過?不客氣地說,這就是韓國瑜彼時選舉口號的翻版:由於「高雄又老又窮」所以無法「發大財」,為了讓高雄「發大財」所以必須用「發大財」的手段達成。這種空洞毫無內容的說法曾經蠱惑人心,但卻成為當下國民黨操作防疫議題的標準模式,只是內容夾帶了隱匿疫情、普篩或封城等「假議題」,目的是為了掩護「中國疫苗」這個「真議題」。

這些假議題主要是為了製造疫情失控與政府防疫失敗的「假象認知」,並且營造末日危機的社會氛圍。於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即釋放「醫院大量破口」、「化學兵消毒水含劇毒」等謠言,經由特定社群擴大後,必然強化恐懼意識,並轉化成搶購民生物資或拋售股票的集體行動,更加劇了輿論的不安與崩潰感。

深入觀察,這些謠言與假訊息都以語音檔的方式流通,取代了過去假公文與P圖的傳統手法,雖然欠缺視覺的即時性與真實感,卻在充滿煽動的口吻中留有想像空間,其目的就是讓接受者自行浮現或剪輯那個「失控的結局」,同時也能避免被追查來源。

更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疫苗喊話語音雖然存在一點浙江寧波口音,卻把民進黨的派系、台美關係巧妙置入,像極了毛澤東在文革前夕所發出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動員令。這個說詞遠比韓國瑜的「又老又窮」或「貪腐集團」更有穿透煽動性,因為所有字句都在精心計算下,用最有效的方式呈現與擴散,不僅充滿了中產階級的詞彙,也符合藍營言論市場的「品味」,似乎在趙少康與韓國瑜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易懂但不粗鄙,內容似乎豐富實則空無一物。

最後,這些謠言耳語要能作收最大效果,必然要有代理人為其扮演轉譯編碼的功能。有人大喊「封城在即」口號,有人高舉普篩旗幟,甚至還有人影射總統府帶頭炒作股票行徑,這些戲子配角努力了半天,還不是為了迎來「引進中國疫苗」這場主秀?中共百年黨慶在即,在習近平渴望統戰勝利的同時,「兩岸共同防疫,中國疫苗萬歲」的政治大戲仍在上演。

作者為政大東亞所碩博士。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東吳大學法律系兼任助理講授、媒體專欄作家以及政治評論員。


推薦閱讀:

留言評論
【鳴人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