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巨龍和巨象在2022年初差不多時間都各主辦一場運動賽事,印度今年獲得2022年亞足聯女子亞洲盃主辦權,中國則是冬季奧運的主辦國。而這之中我們可以看出3件事情:
1.只要牽涉到北京,獨統兩大族群對立嚴重,但大體上獨大統小,選擇向北京表忠換取商業利益必遭台灣撻伐。
2.東協的移民和移工對台灣的足球風氣有很大的提升貢獻。
3.印度才可以幫助台灣進入世界,而不是號稱兩岸一家親的中國。
值得慶幸的是這一次民意的走向已經從單純的怒罵對北京表態的個別選手,轉化成對政府不願意處理這種對中國概念服膺的政治正確問題,代表超越8成的民意可能已經無法再繼續容忍1成左右的統派族群繼續仗著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國概念再繼續凌駕於大部分的台灣人,這位選手道歉只是剛好而已。
這種狀況前所未有,代表廣義獨派和統派的極端對立已經讓中間的聲音消失,依據《聯合報》在2021年的民調顯示,「盡快獨立」占18%、「維持現況再獨立」占16%、「永遠維持現狀」占51%、「維持現狀再統一」占6%、「盡快統一」占4%、「無意見」占3%,扣除掉維持現狀在統一之後的維持現狀就是所謂拒絕統一也不要獨立的維持現狀派。
這些就是所謂的華獨,希望一個永遠維持中華民國為國號但是要獨立在中國之外的一種訴求,這種人比起統則是更傾向獨的,華獨本身就是所謂的廣義獨派的主要成分,這群人從原本單純維持現狀到現在變成拒絕統一,表示統獨兩大意識形態的分類已經比傳統4大族群更鮮明。
同時我們在這一次的運動中可以看到,東協的足球運動地位是在穩定的攀升,未來在亞洲可以和日本並駕齊驅,越南是東協裡面足球比賽表現最棒的國家,接下來是泰國和菲律賓,這幾個國家都是台灣主要移民和移工的組成,東協4國的移工和移民組成占台灣大概0.3成,超過70萬人口,從他們在假日的休閒運動即可看出,足球是非常重要的體育活動,他們也是台灣足球運動風氣最盛的族群,政府不妨思考如何如何從移工和年輕的東協5國移民之中尋找有才華的足球員加以拉攏,反正台灣的足球風氣較弱,這樣做也不會搶到台灣足球員的機會。
這跟聘請碩士學位以上的印、越、菲、泰國籍或者在台灣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同時具有印、越、菲、泰等國家與文化背景的人為高教老師一樣,政府錯誤的決策在於將這些人力與人才拿去教小學的母語課程,對需求頗大的高等教育卻不願意成立個正規的學系或學院一樣,師資這麼多卻以一句擔憂師資不完善,不願意有所進取。
那當初來台灣教英文的老師學歷又是如何?大家心知肚明。也許又會有人說,他們的國籍和永久居留權如果沒有達到標準呢?醒醒吧!這種反對意見就跟那些坐在法庭裡面啃法案、說小女孩沒有拒絕非合意行為就不是性侵的法官一樣,現實狀況就是印、越、菲、泰等國移民和移工與台灣社會已經形成密不可分的狀況,文化、社會和經濟早就已經如同纏根的幾棵樹木一樣,現在走在路上每35個人就有一個是來自東協國家的移工,這是一個趨勢與現實,台灣原本的土壤就跟日本與韓國不同,現在更有新加坡化、馬來西亞化的趨勢。
印度短期內看不出超越中國的趨勢,但印度是年輕且尚未開發的,中國則是老化而體制問題叢生,這一點新聞集團和福斯公司的董事長梅鐸早就看出趨勢,由於中國審查制度嚴格,且改革開放之後的問題與中國的本質沒有變,在未來不管產官學只會跟公民社會與網路資訊做更多的結合,因此當21世紀福斯在中國的事業受挫時,他們老早就擁抱了印度市場,《華爾街日報》也成為美國媒體之中唯一把印度議題和中國議題等同規模看待的主流報紙。
印度跟台灣都是科技強國而且也都是民主國家,印度也不會把台灣當成中國的一部分,更不會有人希望與印度交流就要對新德里表忠,因此台灣對外跟對內有兩個抉擇要問問自己:
1對內方面,新三大族群之中,要不要讓東南亞移民、工族群超越統派?
2.對外方面,要不要讓東協與印度概念替代中國概念?
這是未來3年以內台灣要處理的重要課題!
- 從印度亞足、北京冬奧看台灣的抉擇 - 2022 年 2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