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恐慌、排隊的某些台灣人
最近新聞不停出現排隊買雞蛋的照片,加上聳動的標題內容,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又回到疫情期間:口罩,疫苗,快篩。提到這幾個字就讓一群人如驚弓之鳥連忙去排隊,另一群人則是對引發排隊的動機和隨之而來的亂象搖頭嘆氣。我屬於後者。
口罩我從未加入囤積,只在疫情期間用健保卡定期在超商領;打疫苗上網登記時間到了才去,因此排隊等待幾個人就輪到;快篩的來源則是兩度回國在機場拿,加上確診期間衛生所寄來,從來沒買過。
盤點了一下家裡的庫存,口罩尚有幾十個,疫苗打齊了,快篩還有三盒。至於雞蛋,過去一個月買過兩次,一次一盒,因為沒有天天吃蛋的習慣,冰箱裡還有六顆。看媒體報導,真真覺得自己活在平行世界裡,這些媒體形容半夜三點開始排,排到天荒地老,短缺到飢荒即將來臨似的物資,我得來全不費功夫。
排口罩,排疫苗,排快篩,搶泡麵衛生紙,不過發生在過去一兩年,卻好似是上個世紀的事了,現在是雞蛋。
這些物資的確不是隨時要多少就有多少,例如今年入冬以來,由於禽流感全球大流行,台灣無法倖免也有案例,加上季節性天冷產蛋率下降,雞蛋供應缺口的確存在。但是不是全國普遍缺蛋,可以稱之為蛋荒?並不是,雖然蛋價稍漲,很多地區的民眾和往常一樣可以買到需要的雞蛋。
雞蛋短缺是全球現象
而隨便在谷歌輸入「雞蛋+短缺」幾個關鍵英文字,不難發現許多國家一樣缺蛋,蛋價在包括日本、美國等地一再創新高,卻鮮少讀到因為雞蛋或是生鮮蔬果供應不足、價格上漲而大肆批評政府,甚至要負責官員下台的報導。
就算總是嚴格批評執政黨的英國左派報紙《衛報》(The Guardian),在報導目前英國生鮮蔬果嚴重短缺,超市架上空空如也時,詳細分析缺貨的原因是惡劣天氣,同時也不忘解釋英國大部分生菜依賴從西班牙、摩洛哥、突尼斯和埃及進口。這些作物受到北非和歐洲異常低溫天氣的影響,強烈的夜間霜凍加上番茄褐皺紋病毒,導致諸多作物受損甚至死亡。
報導也指出短缺原因還有英國和其他北歐國家,尤其是蔬菜生產大國荷蘭,在烏克蘭戰爭導致能源以及成本飆升後,也減少了冬季種植的作物數量。
即使立場是向來批評政府的報紙,我沒有讀到記者特地去採訪極端的民眾,截取天馬行空的惡意謾罵,順便加上反對黨政治人物要農業部門官員下台,甚至要執政黨為買不到生菜負責道歉。
台灣媒體唯恐天下不亂
反觀台灣媒體,不論政黨傾向,他們傳遞給閱聽大眾什麼樣的訊息?經常可見的是引述網友說,至於是什麼網友,在哪裡看到的意見,一點也不重要。政府的確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標題一定要撒狗血令特定官員下台。
日復一日缺蛋的報導強調的是大排長龍的民眾,畫面卻配以一籃又一籃滿滿的雞蛋,實在令人啼笑皆非。或是重複放送政治人物在缺蛋期間搜購一千顆蛋,讓民眾一窩蜂排隊。恐慌在報導之後繼續膨脹,造成搶蛋囤蛋,於是更多人買不到蛋。
可以理解這樣的畫面媒體記者不能錯過,因為排隊是正在發生的事,一些地區蛋源不足也不是造假。但就政治人物發雞蛋一事,報導除了加強恐慌印象,只採訪強詞奪理的政客,而不是嚴肅討論這樣的行為是否合理,把恐慌的氣氛一再炒熱,讓政客得到施力點繼續危言聳聽。
因為雞蛋供應的確短缺,於是報導一定要有空空如也的超市蛋架,一定要有蛋已售盡明日請早的牌子,一定要採訪抱怨的民眾。那些有蛋的超市架子不會出現,新聞畫面也少見買到蛋的民眾發言。
回想疫情期間的每日記者會,記者無厘頭重複一些令人發笑的無知問題,主持記者會的專業人士只能無奈回答。我的英國丈夫曾經在路透社工作了三十多年,聽我轉述記者問題,發文表示他聽到台灣記者提問陳時中的內容,身為資深編輯他「簡直心在淌血」。
媒體不盡職,台灣民主怎會健全?
他認為這些問題的內容平庸且無意義,除了為記者的幼稚無知心在淌血,也替陳時中感到尷尬。而他的發文被媒體轉載,竟然成了他因心疼陳時中而心在淌血,媒體習慣依按照自己想像報導,可見一斑。
就在昨天,我讀到一家頗有規模的媒體報導,敘述因為蛋荒持續擴大,產蛋雞每週都在減少,導致一顆雞蛋零售價至少要15元以上。我立刻查了全聯線上,一盒雞蛋10顆,從65元到114元不等,報導中15元一顆是什麼蛋?這樣的報導,恐怕只會引起更多人隔天要去排隊買蛋。
如果這個數字來自蛋商,記者除非不食人間煙火,不可能不知道數字偏高,那麼接下來應該查證市場價格。只要一分鐘就可以加入市價平衡報導,記者做了嗎?
雞蛋短缺引起的騷動恐慌,在我看來言過其實,雖然政治人物有意操縱是原因之一,但媒體沒有客觀詳實報導,讓民眾了解缺蛋背後的原因,和影響的程度究竟是否有如政治人物描述般嚴重,不能說沒有責任。
隨著戒嚴後報禁解除,台灣媒體進入百花齊放的年代,至今已經三十年,理應與時俱進的媒體,在各種議題上卻益發譁眾取寵、唯恐天下不亂,絲毫不考慮媒體第四權的責任,實在是言論自由的一大諷刺。
作者在海外漂泊二十多年後,目前與同為路透社記者的英國丈夫,在八里左岸和普羅旺斯之間如候鳥般移居。希望兩人近半個世紀的國際新聞生涯,能提供些許真切看台灣的觀點。
- 柯氏鬧劇中的公關小丑 - 2024 年 9 月 13 日
- 隕落的敗壞政客 - 2024 年 8 月 16 日
- 令人納悶的清大畢業演講 - 2024 年 6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