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焦且錯亂的選後檢討
11月26日的九合一大選(特別是縣市長選舉)的結果不僅引發國內政治與媒體風暴,國際媒體也熱切關注,它們大致上都認為結果顯示傾中政黨大勝,人民對疫情下的生活表達強烈不滿,也有媒體特別提及蔣介石曾孫當選首都市長。
所有針對選舉結果的評論與檢討,幾乎看不見對於國民黨大勝的分析,即使在選舉過程中,國民黨的選舉主軸也從來都沒有放在政策面。選後檢討的焦點一面倒地放在民進黨敗選的原因,各種不見得有事實依據的說法滿天飛,訊息極度錯亂。
甚至包括民進黨自己也似乎還在敗選創傷和驚嚇中還沒回過神來,許多人不斷追問從總統大選短少的三百多萬票到哪裡去,把迥異的選舉本質、人選與選區差異、不同的政經與社會環境因素混為一談。也有一些號稱「民進黨良心」的公職人員把一切罪過歸諸「民進黨側翼」,無異於找戰犯和獵巫。
謠言、仇恨、民粹
「側翼」一詞現在似乎變成一個極度負面的標籤,用來貼在敵對陣營,如果民進黨的那些良心也沿用這樣的詞語,恰好落入對手陣營所操作的標籤化。如果有所謂的民進黨側翼,而且是有系統、有組織的集體行動,恐怕也不至於慘敗到這種地步。
包括向筆者在內的許多「台派」作者都有正職,在公共論壇上的發言挺的是台灣,也從來不會出征辱罵任何特地對象,更不會在各種平台或群組散佈謠言。如果這樣算「側翼」,那就側翼吧!
許多人會對比2018和今年的大選,認為差別在於韓流的有無。就筆者的觀察,「韓流」——作為一種動員模式,而不是指特定族群或對象——在今年大選不只沒有缺席,反而是有了強化升級版。
無數的粉專和網路平台、直播、line群組、網路化的中天加上TVBS、東森、聯合報系統等統派媒體,系統性的抹黑和散佈謠言和假訊息,更具能動性和擴散性,更無孔不入,更難以防備。
同樣是論文抄襲爭議,對於民進黨和藍營人士的關注度天差地遠,連林智堅早早都已經退選,媒體關注比對高虹安、張善政、許淑華論文抄襲的關注高達數十倍。朱學恆可以公然在直播暴力威脅;吳子嘉和柯文哲精心設計和公然散佈「沈慧虹求官」的謠言;徐巧芯以來路不明的照片「看圖說故事」,散佈陳時中性騷擾的謠言。
他們也持續抹黑防疫團隊、醫護人員和高端疫苗,連陳時中深夜在貓空密會薛瑞元這種荒誕的假訊息都在散佈,還有公關公司操作網軍和假帳號按讚帶風向。他們鎖定包括台北、桃園、新竹幾個種點選區,製造外溢效益,更省錢省力,但更有效率。
韓流(和它的加強版)的暴起與擴散顯示台灣政治進入民粹主義當道的時代,類似像韓國瑜、徐巧芯、高虹安、蔣萬安這一類的政治人物,還有朱學恆、館長之流的網紅,不需要是人格典範,不需要有高超的政策論述能力,草包也無所謂,只要敢衝敢說,他們誇大不實的言行反而成為認同的助力,讓支持者覺得具有親近性,情緒極度亢奮。
更重要的是,他們擅長仇恨動員,一句「下架民進黨」、「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就能讓支持者情緒沸騰。所以我們看到蔣萬整個競選過程不管有多欠缺論述能力,政策不管多荒謬,只要不斷抹黑防疫團隊,持續妖魔化陳時中,說他是惡勢力,就能輕易獲得認同高票當選。
民粹主義動員也會遮蔽和扭曲支持者的現實感,以至於即便台灣在疫情期間不僅防疫成果被受國際肯定,經濟如同奇蹟般逆勢成長,國際曝光與支持也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峰,中央政績上的亮麗表現,還有包括基隆、桃園、新竹等地的政績,也都難敵民粹主義動員。
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
也許令許多人不解的是,像宜蘭林姿妙、苗栗鍾東錦若不是因貪瀆曾被羈押起訴,就是有刑事案件紀錄,也吃銅吃鐵經營砂石業,還有南投、雲林、花蓮地方家族勢力或黑背景,都還是獲得選民堅定的支持,乃至於這幾個縣市沒有像北桃竹成為媒體焦點,國民黨都能夠無聲無息地獲得大勝。
有評論者認為民進黨一直沒有真的用心耕耘基層,輕忽了鄰里、農田水利和宮廟系統的地方組織動員和耳語的滲透力,恐怕不是廟口開講政策說明所能敵,更別說是那些地方勢力長期掌握地方資源的分配,和不少基層有力人士早已是利益共同體。
檢調單位在選前到大選期間攔獲中國九十五億可疑資金流入國內,同時也查獲上百件賄選,其中以彰化45件最多。仔細審視中國的滲透,我們會發現不少地方基層公職、宮廟系統甚至地下賭盤,早已淪為中國恐戰和操控台灣選舉的有力管道,民進黨中央執政團隊責無旁貸,恐怕得更嚴肅面對,否則失去的不僅是當選席次和政權,而是整個台灣的民主體制。
我們準備好面對面對政治新常態了嗎?
不管你有多不願意看見或承認,網紅、謠言、仇恨、民粹和地方黑金勢力的合流儼然已是台灣政治新常態,以國民黨為首的傾中政黨會繼續複製這些勝選方程式,於是吳怡農一確定參與立委補選,國民黨整個動員和認知作戰體系完全零時差地開始造謠他與黑道的糾葛。
民進黨的支持力量在這次大選沒有匯集和擴散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看到的反而是謠言和仇恨的外溢,正在腐蝕台灣的民主體制。筆者無權建議民進黨要怎麼檢討敗選原因,但是站在台灣公民的立場來說,民進黨高層或任何關心台灣的知識份子和網民,都不能再鄉愿地訴諸「民意如流水」、「選舉是一時的」之類的空話。
面對台灣政治新常態,民進黨需要的已經不再只是大型造勢、大咖加持拚人氣、遊行那一套,而是需要在更日常、更細微的眉角施力。既然蔡英文總統已經辭去黨主席,任期也逐漸進入尾聲,除了國防外交之外,更應該把握最後的時間在制度面思考和實踐如何強化台灣民主體制,包括金流檢查、媒體規範、整頓地方金權勢力等等。
民進黨在整個選舉過程對於各種民粹主義動員和議題設定一直處在被動反應狀態,欠缺明確果斷的做法甚至主動出擊。近日為了因應國民黨方面對總統和吳怡農的「抹黑」(說蔡總統被黑道架空,吳怡農是黑道小弟),主動提出《選罷法修正案》納入排黑條款,就算是一個當機立斷、明快有力的反應,將難題拋回給國民黨,畢竟國民黨籍公職有黑道背景和犯罪前科者之多,非國內(甚至放眼全世界)任何一個政黨所能及。
國民黨先前所發動的林智堅論文案顯然只是論文泥巴戰的第一槍,日前連鄭文燦和蔡適應都被捲入,國民黨食髓知味,恐怕不會善罷甘休,對自家人的論文抄襲爭議若非有學校護航,就是裝作什麼事也沒發生。
論文原創性確切要求和比對制度是近幾年才開始實施,不應該無限溯及既往,包括筆者在內的學術工作者主張檢討在職班研究所是否有必要硬性規定畢業論文,或是論文是否有必要達到其他一般生研究所相同的標準。(在筆者所服務的系所就設置雙軌的畢業論文規定,由學生依照個人狀況自行選擇。)
即便這些理由成立,即使主張對政治人物的要求不應和學術研究要求混為一談,但不可否認論文是否涉及抄襲牽涉誠信問題,民進黨顯然不可能不回應和不處理論文爭議。
筆者甚至突發奇想,民進黨是否可能主動把整個所有黨籍縣市首長、立委、政務官員碩博士畢業論文(特別是台大國發所畢業的)送檢,然後公告結果,清理和斷絕論文泥巴戰場?教育部是否也應該對於抄襲和符合比例原則的處置方式提出統一的見解?
民進黨在面對各種謠言和惡意的訊息除了立即澄清之外,也應該採取必要的法律行動,但是民進黨執政下的司法改革和轉型正義又做到哪裡了?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都必須被嚴肅看待與思考,否則2024的大選將不堪設想,甚至日後的選舉還有沒有意義,恐怕也不得而知。
筆者不清楚民進黨是否因為中央執政,地方縣市執政卻不斷萎縮,漸漸與基層民眾的需求和想法脫節,但是又如何解釋高雄市呢?高雄的綠色執政能否成為一種典範,值得黨政高層深思。
民主不外是一種說服的過程,對抗民粹主義的謠言和仇恨動員除了知識啟蒙之外,也需要說服和讓人感動的力量。局勢看來的確相當危急,容易讓人悲觀憂鬱,但筆者認為我們可以想的做的還很多。想想四叉貓一個人揭露各種訊息真相,就能夠讓民眾黨疲於奔命,只獲得四趴的選票。
筆者如果在這裡宣揚什麼「愛鄰如己」的理想,恐怕不會說服任何讀者。但事實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身旁周遭就是有一群人的情感模式、價值觀和世界觀就是和我們不一樣,他們也不見得能夠被說服。怎麼與他們和平共處,恐怕是選舉票數計算之外,一道無法計算的道德與情感難題。如果未來還有什麼可能,大概會是從面對這個難題開始。
- 歷史夢魘或翻頁?柯文哲司法案件的啟示 - 2024 年 9 月 3 日
- 傅柯的權力論述與我們所處的時代:從傅柯逝世四十週年談起 - 2024 年 7 月 18 日
- 當第一大黨成為國政的亂源…… - 2024 年 4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