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制派看國民黨

Phil Smith
3.8K 人閱讀

許多國家都有一群佔主導地位的人,出於各種原因他們認為自己是天生的領導者,更出於某種不明確的原因,他們認為掌權的應該是自己。台灣也不例外。

「建制派」就是社會的高層頂尖人士

這些團體的統稱是「建制派」(The Establishment),這是 1950 年代英國記者亨利.費爾利(Henry Fairlie)提出的術語,他是這麼說的:「建制派不僅指公共權力中心,雖然他們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更是行使權力的整個官方和社會關係矩陣。除非意識到權力是在社會上行使,否則無法理解權力如何在英國運作。」

此後該術語成為一個普遍用語,尤其被媒體廣泛使用。在英國建制派的定義明確且易於識別,如果你問英國的任何人,包括青少年甚至更年輕的人,他們會告訴你這意味著皇室、仕紳(公爵、伯爵、領主等),也可能包括警察和軍隊。有些人也會把律師、企業家、銀行家甚至教會歸類為建制派。

如果你問這些人,建制派群體中的人代表哪個政黨,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說保守黨。保守黨,或也就是托利黨,很大程度上是建制派的政黨,眾所周知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偏愛保守黨,儘管她永遠不會公開表達任何政治觀點。

在美國,自獨立戰爭和隨後的 1783 年和平條約以來,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 (WASPS) 構成了大部分的建制派。 而香港的建制派,則是自 1997 年以來的親北京的團體,其中許多現在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一般來說,建制派人士是社會中相對富有的成員,被視為比較自私,對普通人也較不關心。

而無論實際政府是誰,任何國家的建制派都掌握著幕後權力。例如在英國,工黨政府仍須與傾向於站在保守黨一邊的企業家、銀行家、有頭銜的人士、頂級律師等群體奮戰。只要研究美國政治五分鐘,你會發現同樣的事也發生在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之間。

在台灣很容易看出哪個政黨代表建制派,是國民黨。鑑於他們在 1949 年至 1987 年期間實行戒嚴令,那些年的統治鞏固了他們和有力的朋友的政治權力,這並不奇怪。

儘管擁有不成比例的權力,建制派也不能一直為所欲為,對立方也會贏得了選舉,就像現在台灣和美國的情況一樣。

至於英國則已經又回到建制派的保守黨,現任首相就是公認的社會菁英,就讀於英國最昂貴的學校之一,進入頂尖大學,如果你需要幫建制派做張宣傳海報,他就是海報上那個代言人。他的內閣由億萬富翁組成,和他大致是同一類的人。

這種所謂的菁英擁有根深柢固的特權,他們不僅透過他們的朋友、家人和志同道合的組織得到幕後影響,而且還傾向於表現出他們應該有控制權的傲慢,這種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金錢和他們既有的影響力上。這就是為什麼反對建制派的政黨執政時,他們必須更聰明並且更努力。

當建制派成為反對黨時,有一個不變的特質,那就是他們通常批評現任政府,卻無法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政策。這一點在目前美國共和黨身上很明顯,國民黨也一直是這樣。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國民黨表現的就只是失去權力的不安與躁動

就我印象所及,我想不出國民黨在批評民進黨正在做的事情之後,立即提出一項對應政策,或是建議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處理。

與共和黨人一樣,除了空泛而籠統的聲明,國民黨似乎沒有任何真正的政策,而這些聲明實際上只不過是「我們會比你們做得更好。」

國民黨對當前政府政策的許多意見都展現了菁英主義的傲慢,這與主席朱立倫計劃訪問美國的情況相似。

國民黨認為自己一直是與美國為善的政黨,也是多年來的好朋友,可能希望黨主席訪問時受到熱烈的歡迎。不過你不禁要懷疑這個可能性,因為對方似乎更有可能說:「是的但那個時候是那個時候,現在是現在。」我相信國民黨最近對美國豬肉進口的極力反對,不會僅僅因為公投沒有過關禁令沒有實施,就會被忘得一乾二淨。

當一個反對黨並不容易,即使在失去執政權一個半任期後,國民黨似乎還沒有完全習慣這個想法。或許他們根本無法適應,或許作為建制派他們認為自然而然很快就會再次治理這個國家,因為建制派終將獲勝。

但是不要忘記,當年的總統陳水扁因醜聞而聲名狼藉,國民黨不必非常努力就從民進黨手中拿回政權。

決定選戰勝負的是誰錯誤較多、較嚴重

當我還是一名年輕記者時,一位年長且經驗豐富的同事告訴我:「記住,在選舉中不是一方贏了,而是另一方輸了。」我隨後報導的許多選舉都是如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決定結果的是錯誤,而不是成功。

國民黨一定不習慣從一個穩定和相對受歡迎的執政黨手中奪回權力,因此在今年年底的地方選舉和兩年後的總統選舉之前,他們的學習曲線將會十分陡峭。

他們必須摒除他們是天生領導人的傲慢和假設,必須透過可靠的政策和見解來贏得選票,這樣選民才能真正將他們視為一個可信的政黨。僅僅不斷地批評民進黨所做的一切,不會讓他們走得太遠。

這是假設民進黨在此期間沒有犯一些重大的政策錯誤,而犯這種錯誤的可能性目前看來可能性也不高,因此國民黨唯一能做的就是證明他們有新的和進步的政策,以數據和預算為後盾,和現任執政者做出區別。

光是口頭承諾以某種比對手「更好」的方式治理國家,並不會被大多數在選舉時間注意細節的選民認同。他們需要穩固實際的目標以及完整適當的計劃,而不是空泛而無意義的方向。

如果國民黨能夠提出一些聰明的,經過充分研究並且有證據支持的想法和政策,那將會令人耳目一新。就我自己而言,目前所有人不得不忍受不斷的扔泥巴伎倆,實在非常乏味和無聊。

留言評論
Phil Smith
Latest posts by Phil Smith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