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謹慎看待中國對金門的統戰!

賴其瑋
1.3K 人閱讀

近日,金門縣長陳福海、立委陳玉珍等人訪問中國。不出幾日,就有金門縣議會跨黨派的政團,提出金門作為「永久非軍事區」,以及興建「金廈跨海大橋」等倡議。筆者認為,此事關乎我國國安重大,以下從「問題之根源」、「中共的目的」、「台灣可以作出之回應」,闡釋金門事件的國安問題。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會見國台辦主任宋濤。圖片來源:翻攝自陳玉珍臉書

金門問題的歷史性背景

首先,金門在歷史的地緣上,與閩南區域的連結,更甚於與台灣的連結。而這一連結的一度中斷,是在國民黨政權敗退後,因古寧頭會戰的止敗與八二三砲戰後的政治版圖的確立,形成冷戰下的對峙格局。並在台灣民主解嚴後,因戰地政務結束以及兩岸開放三通而改變。今天,金廈兩地,常見搭船去彼此對岸採買貨物,乃至論及婚配,都甚為常見。但就台灣人而言,普遍只覺得那是遙遠的旅遊景點及政治上的國土,而非文化或歷史上的共同體疆土。

就政治現實而言。中國的經濟發展,使他們感到世界局勢正在「東昇西降」,他們期望從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將世界局勢的主導權轉進以中共為之中心。這趨勢表現在近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任內強化了中共對台侵略的野望。並在近期中共二十大裡,改組了黨內對台工作的人事安排上。

對中共而言,金門是一個很理想的政治實驗室。因為他們有以下特點:

1.以民主選舉而言,金門是親中政黨與政治人物,可以很穩定勝出的地方。這便於中共提供政治或物質利益來影響選情。

2. 台灣與金門在政治方面的最大差異,是金門絕多數人眼中,對於1980年代以降的民主運動幾乎是新聞報紙上的概念。他們的政治領導階層,不像台灣或澎湖是受當年民主運動而展露頭角的。金門的政治結構,幾乎全以聚落性質的宗親為中心,不像台灣還有宮廟、工會、族群、地域性同鄉會等因素。中共進行拉攏性質的統戰工作時,只需以宗親家長為目標,即能達成目的。而且一旦完成統戰,吸收為溝通對口,並在交換利益後強化了目標在金門的政治領導地位,長期來看也毋庸擔心他因為選舉而失勢(理由如同第一點)。

3.就戰略位置而言,金門與台灣相隔遙遠,連美國在內的友台盟邦,幾乎都無法藉由軍事力量,避免中共在發動武力攻勢時使之不陷落。這一理由對中共而言,就是能透過武力恐嚇,就能對統戰對象產生效果。

中共是怎麼看待金門的?

除此之外,中共絕不止以拿下一個彈丸之地作為目標,事實上,他們大概還有以下目標:

1.2022大選結束。陳建仁內閣方組建完成,同時民進黨黨務也在黨主席改選後進行改組。國安會為首的國安方針、陸委會為首兩岸路線、黨部為首的黨務人事都有所興替。中共挑在這時使引在金門的代理人發出有利統戰的言論,也是想透過這種「壓力測試」,來暸解民進黨改組後的新內閣與國安團隊,在兩岸的底線上會怎麼畫?會採用什麼論述回應?會發展出什麼樣的反制模式並使之法制化?

2.引出在金門的政治人物作為傀儡,並為有利中共的言論發言,除了代表統戰已經成功完成外。台灣方面有沒有不在統戰範圍內,卻跟著呼應的人?也是中共觀察,並評估這些人士統戰價值與成本的切入點。

3.統戰不只以「人」為中心,甚至在資訊認知流通的現代社會,也可以就「事」發揮統戰。例如在陳福海訪中期間,中共就操作「金門高粱可以賣到中國了」這樣的輿論。這類內容暗藏著只要承諾出賣國格的九二共識就能做生意這樣的意味。

同樣的,今天的「金廈跨海大橋」、「永久非軍事區」等倡議,都是指向以金門縣民為目標的認知戰詞彙。也許,這些統戰詞彙對在台灣本島生活的人來說無感,但這樣的風聲能不能引起金門縣民共鳴,則是後續中共會密切觀察的。如果奏效,使金門縣民感到更該支持「永久非軍事區」這一立場的政治人物。那更將強化中共認知到,只要坐擁武力,就算不發一兵一卒,表現出武嚇,再配合輿論文攻,就能完成侵略的目標。那當然會成為支持他們在國策上繼續發展武力與強化資訊戰能力的動機。

最重要的,前面已提到,金門作為中共的統戰實驗室。中共的終極目標當然是控制台灣全境。所以,他們會想從金門摸索出一套侵略成本最低,而獲取的效益最高的範本案例,發展成為日後侵略台灣,甚至沖繩、南海島嶼的模式。

台灣公民社會作為有效反制的關鍵

如此看來,這台灣而言當然是一大危機。但台灣並不是沒有機會反擊,但是需要謹慎有謀,筆者認為,只要能有效干預中共的上述目標,那就是台灣的勝利:

1.當前,國安團隊必須先在心中釐清,就本土政權的意識形態而言,台灣與金門是什麼樣的關係?是必須保衛的中華民國疆土?或台灣領土外的軍事要塞?如果是前者的話,必須考慮金門縣民的政治認同與國安團隊的有沒有同個「共同體」的共識。後者的話,則需要問,現在還有沒有發揮軍事用途,甚至失去了金門也對台灣防衛沒有影響。這些都是必須考慮的。

2.民意是民主國家在對抗外敵的利器。畢竟地方選舉剛結束,短期內民進黨當然已經沒有能力在金門拿下行政首長席位。但是,如果能藉由喚起台灣的民意,認知到中國的野心與敵意,那當然會讓中國在台灣的政治代理人意識到這將導致選情不利,並將這類作法不受台灣人歡迎,已經讓該黨的國會席次有所危險了。當這些實況回報給中共,當然會讓中共必須考慮修正其對金門或台灣的方針。就歷史而言,在2014年反服貿運動中,原本馬英九政權與中共商議兩岸統一「先經後政」,欲完成兩岸市場統一後,進行和平協議等政治談判。但在2014到2016年選舉的民意反撲後,完全打亂了中共對台統一工作的進程。這就是用民意有效反制中共方針的案例。

3.更進一步言,如果發生了台灣政府對中國的統戰強烈反彈,而且在法制、政策上全力反制這些代理人,諸如由監察院對金門縣長進行彈劾、黨務人士痛批中共心懷不軌、立院通過國安法規讓檢調得以以《反滲透法》揭露中共在台灣金門兩地的種種統戰手段與金流流向,並對犯罪人等進行起訴與限制入境。使國民感同國安危機正危機四伏,而民間呼應者眾多。就算在金門統戰的再怎麼順手,那就會讓中共認知到,這一統戰模式,僅只因金門的地緣因素有利,不能發展成有效的對台統戰模式。

4.談到民意,當然不可忽略台灣公民社會泉湧般的活力。筆者認為,公民應該更加關注與支持多年來關切強化國安立法的公民團體與學者專家。更應當在本土政權做出正確立法時,作為政策辯護或選舉上的後盾。這是選民所能做到,也是能有效團結台灣公民社會的作法。

結論

中共在統治與擴張方面,向來有「三大法寶」(毛澤東語),也就是在完全統治區域,進行黨組織佈建(黨的建設),在未能發揮統治影響力的區域進行滲透與拉攏(統一戰線),從統治區域向未能有效統治區域進發,則是採取「武力鬥爭」。從金門的案例看來,藉由金門縣長為首的「九二共識」的肯認,進而獲得政治紅利的輸血,就是讓中共試圖做為比台灣更強力的金門地方政治影響因素的策略。而近期「金廈大橋」或「非軍事區倡議」,則是更進一步的統戰倡議。

就台灣的角度而言,我們既然採取防衛守勢的國安策略(這並非廢話,因為中華民國在1950年代才採取過敵後滲透乃至奪島襲擊的攻勢策略,這當然不適用於現在),那就不能阻止中共在中國的黨組織統治。但在後兩者而言,我們可以採取強化先進戰備並與盟邦建立軍事合作,使中共不能貿然啟動武力方式。同時,兼擁民意壓力與健全的法制,才能有效阻斷中共發展統戰。

作者為公投盟監事

留言評論
賴其瑋
Latest posts by 賴其瑋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