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文夏與彭明敏的意義

黃涵榆
680 人閱讀

「殘酷的四月」?

近年病痛纏身的國寶歌王文夏因器官衰竭,4月6日晚上於睡夢中辭世,享耆壽94歲。文夏自1956年開始在亞洲唱片灌錄唱片與組團演出,一生共灌錄超過1200首台語歌曲,亦曾拍過11部台語片。

文夏的代表歌曲〈媽媽請妳也保重〉、〈黃昏的故鄉〉、〈媽媽我也真勇健〉、〈飄浪之女〉、〈十八姑娘〉、〈星星知我心〉、〈再會呀港都〉等,至今仍撫慰眾多台灣人心靈,90歲高齡的文夏都還舉辦個人演唱會,堪稱台灣歌壇最活躍的歌手。

文夏對台灣的貢獻不僅於驚人的歌曲創作,也在於文化與世代傳承,陳昇、伍百、董事長樂團都是其作品的最佳傳唱者,彼此也都有深厚的私人情誼。

〈媽媽請妳也保重〉與〈黃昏的故鄉〉在黨外運動時期一直都是鼓舞群眾的必備歌曲,也是許多流亡海外的「黑名單」人士鄉愁的慰藉。而曾名列「黑名單」多年的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於4月8日清晨辭世,享耆壽98歲,臨終前囑咐後事一切從簡。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彭明敏於獲得法國巴黎大學博士之後,於1961年擔任台大政治系主任,被選為十大傑出青年,深獲蔣介石賞識,被任命為聯合國代表團顧問。

然而,政治前景一片看好的彭明敏於1964年與謝聰敏、魏廷朝共同發表《台灣自救宣言》,對蔣政權不假嚴詞批判,強調台灣主權獨立,因而遭判刑入獄,於1970年成功逃出台灣後,展開長達二十三年海外流亡生活。在台灣解嚴後五年(1992)才回到台灣,1996年曾代表民進黨參選首屆民選總統。

短短幾天的時間,兩位對台灣歷史具有重大意義的老先生蒙主寵召,不禁令人感慨四月的殘酷!「四月是最殘酷的季節」是英國文豪艾略特(T. S. Eliot)公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詩作(之一)〈荒原〉(“The Waste Land”)起始篇章的詩句,敘述生活在荒原的人們空虛寂寥,透過回憶逃避現實。

這幾天諸多的悼念文都有助於我們更深刻了解兩位老前輩的其人其事,而本文要談的悼念不僅不是逃避現實,更是對現實的回應、歷史與身份認同的重構,具有朝向未來的積極意義。

從受害者到見證者

彭明敏敢在蔣介石政權時期提出《台灣自救宣言》,堪稱「硬蕊的」政治異議份子,也因此成為流亡海外的黑名單人士,在多年前就提出「台灣與中國主權互不隸屬是鐵一般的事實」,成為台灣主權運動的精神象徵。

文夏在當時雖然沒有直接涉入政治反抗運動,他有將近一百首作品被蔣政權當局列為禁歌,依樣是黑名單的受害者。文夏的作品為何會成為禁歌,有待文史工作者仔細考究,文夏不唱「國語歌」、歌詞內涵影射台北的統治階級與表現流浪的題材、作品受到日本歌謠的影響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也許也可以去問宋楚瑜或者自稱蔣家後代的「」萬安委員。

更根本的原因是整個國民黨黨國體制對於文字、思想與情感的箝制。黨國體制和獨裁者都能行使決斷生死的權力,任意更改司法判決,更何況是羅織罪名,剝奪人身與作品的權利?

文夏與彭明敏的生命歷程象徵台灣人共同的命運,包括那些尚未被哀悼的、還被淹沒在歷史洪流的無名與無聲者。他們都曾是黨國體制的受害者,但他們的一生各自透過歌曲創作與政治理念,也是台灣歷史的見證者與敘述者。他們的生命事蹟豐富了台灣歷史的內涵,成為歷史的篇章。

獨裁者的幽靈依然纏繞台灣人腦海

悼念文夏與彭明敏的意義不僅是對於個別生命消逝的惋惜與感念,更是對於台灣人集體記憶與身份的認同。台灣人的記憶與認同從來都不是風平浪靜,甚至一直都要面對黨國遺緒和反動勢力的反撲。即便是在解嚴多年,轉型正義的工程依舊是未竟之功。

顯然是把自稱的蔣家後代身份當作政治提款機——其叔父前東吳大學校長章孝慈就堅持從母姓——的「」萬安立委,不顧其祖母章亞若死因的疑雲,罔顧蔣經國生前「今後蔣家人不再參與政治」的遺訓,參選台北市長的態勢已相當明朗。

有別於另一位「正統的」蔣家後代蔣友柏多年前就已承認家族當政對於台灣的傷害,直言白色恐怖統治就是錯誤,「」萬安因為選舉的考量為爭取支持者認同,不得不碰黨國體制和中正紀念堂的議題,但依舊是黨國教科書版本的說法,強調蔣介石對台灣的貢獻,中正紀念堂若要改名可以考慮「台灣建設紀念館」,繼續用建設台灣掩飾獨裁統治對人權的迫害。

不只紀念堂,看看台灣還有多少街道、學校、機構以「中正」為名?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獨裁者的符碼還散佈在多少角落?還被多少人奉為精神典範,包括自詡是雍正、漢高祖或誰再世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自封是蔣經國路線?

未完結的記憶政治

年紀與筆者相仿的台灣人都在戒嚴教育體制下渡過青少年階段。就筆者自身的生命歷程而言,童年與青少年階段對於文夏的理解就僅止於相當受歡迎的台語歌星,而彭明敏如同是戒嚴體制的禁忌,更是個陌生的名字。筆者自己的台灣意識啟蒙算是遲到的,但我深感慶幸終究還是能掙脫黨國體制的思想枷鎖,認同台灣人的苦難歷史,以身為台灣人而榮。

身為台灣人,筆者面對自己的小孩、學生和讀者經常捫心自問,我們這一代的台灣人要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台灣。文夏與彭明敏沒有看魚兒往上游、三七五減租和十大建設的神話加持,是如此真實的台灣歐吉桑,是值得台灣人珍惜的歷史資產,身為台灣人有義務傳給年輕世代。

當我們看到一個如媽祖遶境如此俗民的宗教活動都有中國代理人勢力的介入,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國內還有中國代理人媒體和政客站在中俄同盟的立場發言,責怪烏克蘭抵抗入侵置人民生命於險境,當蝦皮和抖音成為年輕世代的日常,電視與網路夾帶大量中國語彙侵台,當專營政治回收事業、高舉「兩岸一家親」大旗的台灣民眾黨還能獲得年輕世代支持……

當這些都正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還能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台灣意識和自由民主是如同空氣那樣自然,那樣的理所當然嗎?

有一種屬於台灣的聲音不會忘記,也不該忘記,如同〈黃昏的故鄉〉裡的段落:「白雲啊~你若要去,請你帶著我心情,送去乎伊我的阿母喔~不倘來忘記的!」

留言評論
黃涵榆
Latest posts by 黃涵榆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