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記:我們回得去!

石牧民
618 人閱讀

「同島一命,齊心抗疫。」真有決心這麼做,具體的方法是相信唯一一個資訊來源,那就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你要更具體地說那就是阿中指揮官、張上淳、李秉穎教授、莊人祥也行。我們只相信單一資訊來源,才有可能是「齊心」的。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相信疫情指揮中心,莫信偏方

而這時候你不應該相信誰呢?你不應該相信你的LINE群組裡面轉傳不休,口罩要戴兩層的謠言。你不需要再去閱聽什麼酥餅、妖西、彭文正、黃士修、陳佩琪…。台灣對抗中國武漢肺炎到今天,上述族繁不及備載的風涼話放送頭沒有任何一點貢獻。我們活到今天,是因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調度有節,而我們自己配合有成。全世界都這麼說。我們當然沒有必要在情勢緊張的時候轉而相信別人。我們只應該相信一個資訊來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同時,我們也只應該配合聽從阿中調度和指示的地方疫情指揮中心。

我們已經在一個中國生事的災難片裡。我們是全球災難片中活到最後的人。災難片進入尾聲的第三幕中,會再死一些人。在最後關頭恐慌、失去理智、病急亂投醫、請鬼提藥單的人,一定會死。你看過災難片,看多了你一定知道那些人是個什麼樣子;和他們保持八倍社交距離,不要和他們走同一個方向。我們要活到災難片結束。

例如到現在還在矇著眼睛,跟著瞎喊「普篩」、「封城」的人。

普篩、封城莫亂語

普篩毫無防疫效果。就算不管偽陽性率、偽陰性率的問題,普篩充其量也只能反映單一時間點的病毒/抗體濃度。「只反映單一時間點的病毒/抗體濃度」有什麼問題?它就是造成台灣目前這一波疫情的根本問題!它無法掌握篩檢那個時間點之前和之後的所有變因。篩檢陰性以後被感染,怎麼辦?被感染以後仗著篩檢陰性到處跑,怎麼辦?這些問題,普篩仔都無法面對也無法回答。

而封城,封什麼城?那是徹頭徹尾的中國用語。在防疫措施落後,人治而沒有完善制度的中國,才說封城。台灣的我們只有「第三級警戒」、「第四級警戒」。每一個層級都有相應的明確措施和自肅準則。具體來說,台灣的每一層級警戒都有「說明書」,都有教戰守則,能夠按表操課的。「封城」,有分層級嗎,具體的細部措施是什麼?這麼落後、野蠻的語彙少拿來台灣用。封什麼城?426!

在華航、諾富特群聚感染事件之初,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費鴻泰疾言厲色高喊「槍斃」陳時中。費鴻泰的語言是從中國流亡到台灣的中國政治文化遺毒具體而微的實相。拖出去槍斃,完全沒有偵查、依法逮捕、訊問、公開審判、上訴、定讞種種法定的過程;拖出去槍斃,是中國的軍閥在做的事。是蔣介石做的事。費鴻泰之流,那種中國國民黨支持者,動不動就說「槍斃」,反映的是他們對於蔣介石的熱愛,反映的是他們對於野蠻的政治文化的熱愛。更反映中國國民黨及其支持者的主流政治文化對於法治,對於當代國家、治理中層層分工、合作也制衡的運作模式完全漠視。他們的認知水準,停留在廿世紀前期的中國。

也就是同樣一種野蠻的文化,讓他們人云亦云地「普篩」、「封城」個沒完。講普篩的人,思維僅僅及於自己和鄰居;他只想確認自己沒病,抓出染疫的鄰居賤斥他。普篩所需要的時間、醫療與檢驗能量、實際的效益,他們的腦容量裝不下。他們只看到眼前,但對於制度化、系統化手段的可預期、可控管、可複製一概沒有認識,野蠻的「封城」才會對他們極具吸引力。

但我們是民主、法治、進步的台灣。我們不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根本不是「中國」。

這一波疫情,在5月15日爆發180名本土確診病例,部分地區進入三級警戒狀態;5月16日,本土確診病例是206名。但是,也就在5月17日,台北市宛如空城;攝影家張照堂貼出照片,日本媒體也開始報導。台灣人團結抗疫的能量不可小覷。

5月18日的本土確診病例240例,稍降,千萬要有信心。我們在5月15日進入舉國齊心防疫的嚴格自肅和警戒中。未來10到12天的本土確診病例,都是在那之前已經染疫的病例;也就是說,昨天台北空城的驚人抗疫決心和能量,會在5月29日以後才開始真正見效。在那之前,爆再多本土確診都不要失去希望。我們需要用耐心撐持我們的決心。

好好示範一次

我們自己發下豪語,讓世界注意看,因為我們只示範一次,在兩週內從三級警戒降到二級。但我們仍然要面對現實。我們超高強度阻斷傳播鏈的決心,會在兩週以後才開始發酵。在那之前,我們要將自己的資訊來源極小化到只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話聽得進去;而如果情勢並不如我們預期的樂觀,至少要知道,阿中比我們還要沮喪。那時要互相鼓勵,那會是再撐兩個禮拜的動力。我們真正的決心和陪伴,是兩個禮拜兩個禮拜,這樣一起撐下去。

聖騎士前副總統大仁哥也還與我們在一起,他期許我們大家,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抗疫的措施,未來幾天如果能不讓傳播鏈成為一個人傳染兩到三個人的等比級數成長,疫情就會獲得控制。確診人數也會開始下降。那也就是我們斷鏈的能量爆發出來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關掉LINE群組,關掉防疫記者會上問出白痴問題記者所屬的媒體;安裝台灣社交距離app,只追蹤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疾管家」的帳號。其他的時間,看網路串流電影,叫有零接觸安排的外送服務,吃零食。會胖?胖怎麼了?不胖,警戒層級降回去之後沒事做怎麼辦?

還在身邊的人,彼此鼓勵、安慰;分開了的人,約束一定要平安地再見。

我們不得不分開。但心在一起。所以會一起回來。我們回得去。我們這樣盼望。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