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的集體怠惰,讓勇於潑髒水者獲利

陳文瀾
598 人閱讀

日前,台北市市議員徐巧芯在臉書上貼文,「曬」出多張民進黨台北市市長候選人陳時中餐敘的照片,批評陳時中對女性伸出「鹹豬手」。在媒體與泛藍名嘴的推波助瀾下,許多藍營、白營支持者紛紛加碼演出,指責陳時中「疫情高峰時草菅人命、選舉時夜夜笙歌」。

然而,徐巧芯的「爆料」禁不起細究,若照她批評陳時中性騷擾的標準,馬英九、蔣萬安都是性騷擾慣犯。只是,縱使徐巧芯手段可議、言行可鄙、心態可恥,但敢於向陳時中「潑髒水」,就會被藍營支持者視為英雄,不但篤定當選,更將是她再上層樓的敲門磚。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徐巧芯就是女版韓國瑜

徐巧芯就是女生版的韓國瑜,問政不揭弊、不提出政策,只求譁眾取寵,但策略比韓國瑜更卑污、齷齪。與問政模式相仿的邱毅相較,在此事件,徐巧芯聰明之處在於,善於利用也是女性的身分,營造「為性騷擾受害者鳴不平」的光輝形象;因此,昔日邱毅僅是泛藍陣營的側翼「自走砲」,但徐巧芯卻躍居中國國民黨的「抗陳時中先鋒」。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能力、學識皆不堪聞問的徐巧芯,現已成為中國國民黨最具「戰鬥力」的青壯政治人物。而她「成功」的模式,將讓諸多同輩、後輩放棄其他努力,只願在選前造謠、生事即可。

畢竟,政治人物只要網路社群中,張貼抹黑、抹紅、抹黃他人的照片與文章,就算指控壓根子虛烏有、空穴來風,若有主流媒體跟進炒作,就可博取聲勢、增加知名度,既能上電視、網路政論節目,小賺通告費,還可激發支持者情緒,有助於自身選情,接著大賺政治獻金與選舉補助款,又何必辛苦揭弊。

媒體的怠惰,助長了政治人物的怠惰。徐巧芯遠不如狗仔隊的「爆料」內容,媒體理應嚴辭要求徐巧芯,提出更確切的證據,才能指控陳時中性騷擾,否則便是栽贓,而非隨之起舞,甚至在報導中加油添醋,彷彿煞有其事。

九合一選舉將屆,但除了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台中市市長選舉較受關注,其他縣市、層級的選舉,皆頗為冷清。選情冷清實為成熟民主國家常態,但媒體沒有任何怠惰的理由;以台北市市議員為例,媒體理應臚列、臧否現任市議員的問政成績,推薦孜孜矻矻問政者,作為台北市市民選舉時的參考。

媒體、政黨的失職遂成豎子之名

否則,媒體反倒成為徐巧芯的助選員,與台灣政治劣幣驅逐良幣的幫兇。媒體與政治人物的集體怠惰,已是台灣之大憂;政治人物怠惰,各大政黨皆然。此次九合一選舉的選舉海報,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幾乎見不到有候選人提出政見,海報只見候選人與高階政治人物的合影,及認真、負責、正派等空洞的口號。

政治人物的怠惰,源自於台灣政治板塊的固定化。再以台北市為例,無人質疑蔣萬安建國中學、政治大學、賓州大學與加州律師的學經歷,但他在台北市市長選舉的表現荒腔走板,根源就是怠惰、傲慢;他與幕僚仍堅信,台北市政治版圖藍大於綠,只要依循馬英九昔日的勝選招式,就可入主台北市政府。

令人不解的是,同樣深信台北市政治版圖藍大於綠的連勝文、丁守中,已相繼在上兩次台北市市長選舉中敗北,蔣萬安卻依然如是想,足見他與中國國民黨之怠惰,完全忽視早已時移勢轉,壓根懶得研究民心之向背。

張善政投入桃園市市長,動機就是認定桃園市政治版圖藍大於綠,他只要不出大紕漏,就可順利當選,反正泛藍支持者不在乎其政見漏洞百出,甚至是現任市長早已實現的政績。無獨有偶,在民進黨較佔優勢的南部縣市,縣市首長候選人也未提出開創性的政見。

主要政黨的侯選人都避重就輕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新興政黨與無黨籍的候選人,其他候選人的政見縱使琳瑯滿目,也是避重就輕,或根本無法緩解民怨。例如,台灣各縣市房價節節飆漲,就連小鎮、偏鄉的房價,也讓在地青年高不可攀,但罕有政治人物主張平抑房價,頂多高喊增建社會住宅。

實際上,許多台灣民調高、聲望佳的縣市首長,表面上勤於政事,努力舉辦各項活動,政績看似花團錦簇、光彩奪目,但卻懶得處理根本的民生問題,如違建、違規停車、廠商未落實環保規範等。畢竟,處理這些問題,必定會得罪若干廠商,或若干選民,吃力又不討好。

至於其他縣市首長,那就更加怠惰;最知名的怠惰者,當屬台北市長柯文哲。而縣市議員、鄉鎮市長與其他基層民代,怠惰比例更高得嚇人,頂多在選舉時忙碌一番;道理甚簡,因為乏人監督、制衡,故許多候選人在當選後,便疏於公共事務,勤於擴張事業版圖。

所以,與其他固守基本盤的同黨競爭者相較,願意「向敵營進攻」的徐巧芯,顯得積極、主動,故聲量更高。「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從韓國瑜到徐巧芯等中國國民黨前後任當紅炸子雞,其言行雖可暫時凝聚支持者士氣,卻讓許多中間選民、年輕選民不敢恭維,勢必加速中國國民黨的邊緣化。

報紙、雜誌等紙本雜誌式微,大幅降低了媒體對政治人物的制約力。唯一的希望是,各縣市皆有在地公民團體、網路社群媒體,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化,影響力必將逐年升高,將是制衡地方首長、民代的最佳力量。但唯有在地民眾勇於參與、發聲,才能免於在地公民團體、網路社群媒體被少數人把持,成為他們黨同伐異的武器!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