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協100年在中台灣遇見刪Q案

周馥儀
1.5K 人閱讀

今年是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00年。最近跟幾位中部文化工作者聊到,中台灣在日治時期是台灣文化協會主力,霧峰林獻堂、清水蔡惠如、楊肇嘉推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大肚趙港領導農民運動,有著反抗殖民的榮光歷史,今日中台灣卻成為地方派系政治家族勢力主宰的地方,特別是台中海線地方。在陳柏惟被罷免後,許多人討論台中第二選區是個怎樣的「地方」?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中台灣曾是日治抗爭大本營

台中第二選區原屬舊台中縣,從海線八鄉鎮中的沙鹿、龍井、大肚,延伸到屯區四鄉鎮中的烏日、霧峰,有為特定地方政治家族勢力而劃的「蠑螈選區」爭議。這個地方所在的中台灣,在日治時期,是台灣青年走入民間,推動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舉辦文化演講,用台語傳播新思想、新知識,召喚民眾覺醒的「地方」。

一戰後,國際間瀰漫美國總統威爾遜的「民族自決」主張與殖民地獨立風潮,影響東京的台灣留學生思辯殖民地台灣的問題,1920年霧峰林獻堂、清水蔡惠如與留學生在東京組成新民會、創辦雜誌《台灣青年》,根據日本帝國憲法賦予的人民請願權,向帝國議會要求設立台灣議會,展開長達14年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同時,台灣島內也掀起文化啟蒙運動,1921年台灣文化協會(文協)在大稻埕靜修女中成立,成員主要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台北師範學校、及從日本留學回台的青年,幹部成員以台中州的比例最多。

文協成員受的是日本殖民者的國語(日語)、新式教育,在1920年代推展運動時,面對的是多數不識字的基層民眾、以農業為主的鄉民社會,文協透過讀報社、文化演講、放映電影、新劇演出等方式,傳播民族自決、階級平等、婦女解放等主張。文協特別借重「文化演講」的口語傳播,在民眾日常親近的廟口,用民眾熟悉的台語演講,初期講「純文化」的教育、衛生、婚姻、家庭等常識,隨著文協成員增加,聲勢擴大,文化演講抨擊日本警察的橫暴、農工被壓榨剝削、殖民地各種差別待遇、本地文化被歧視等,呼籲人民團結反抗,文化演講常遭日本警察「中止」,但越「中止」越受到民眾熱烈支持。二林事件後,台灣農民組合、日本勞農黨也曾全島巡迴演講,在中台灣鄉鎮留下足跡。

中台灣在日治時期是如此受文協、農民運動影響,接受新知識、新思想洗禮,戰後仍存在抵抗精神。二二八事件中,中部青年組成二七部隊,保衛台中,浴血抗暴國民黨軍隊鎮壓。二二八事件後,有許多中部青年對腐敗的國民黨失望,擁抱社會改革的紅色理想,加入地下黨組織,在1950年代白色恐怖中,因台中市工委會案、台中武裝工委會案、台中商職自治會案等被逮捕判刑,送往綠島監禁,甚而在馬場町槍決。

國民黨徹底消弭中台灣的抗爭元素

戒嚴時期,國民黨以動員戡亂體制,禁止民眾集會結社、旅遊、言論出版,以白色恐怖清除反對者,黨國組織滲透台灣各個單位,高度控制政府機關、學校教育、社會文化。原由知識分子主導的地方組織,逐漸被黨國的地方代理人掌控,具理念的仕紳青年要參與地方政治越來越艱難。

國民黨為避免本土勢力坐大,動搖威權統治基礎,在地方選舉中以「提名」建立地方派系輪政的傳統,再加上買票、顧票、做票,穩固一黨獨大。以原台中縣而言,國民黨扶植紅派、黑派輪流當縣長、議長,從1950年代到縣市合併升格前(1951~2005年),台中縣第1、3、5、7、8、11、12屆縣長為紅派,其他屆縣長為黑派,只有第13屆雙方喬不攏,民進黨籍廖永來得以突圍當選。而在台中縣市合併改制後,紅黑派以合作共治,面對民進黨挑戰,今日的台中市議會即是例證,議長張清照為紅派要角張清堂之弟、副議長顏莉敏為黑派要角顏清標之女,盧秀燕市長曾說「這是最完美的組合」。

早期,台中海線的紅派大致掌握水利會、農會系統;黑派則掌握部分農會、合作社及地方金融系統,投資客運、紡織等行業。這些都涉及民眾的日常所需,當遇到工作請託、農田水路、道路建設、放款融資等問題,需拜託這些組織頭人解決,層層疊疊形成綿密的人情網絡。選舉時,這些地方派系組織成為國民黨的動員系統,運用婦女會、水利會、農會,口耳相傳不實的流言,抹黑黨外候選人。

同時,動員軍警公教學生為黨提名的候選人助選,開票時更排除黨外人士參與監督開票,「停電」做票、製造廢票、記票灌票,形成不公平競爭。對民眾而言,戒嚴下不能公開談論政治,這些地方組織與村里長,在鄉里間形成選前買票、投票時顧票的網絡,讓民眾「心中有小警總」的自我制約,投票給國民黨的候選人。即使具民間聲望的黨外人士參選,何春木參選台中市長、楊基振參選台中縣長、石錫勳四度參選彰化縣長,最終都「廢票高票落敗」。

如此黨國威權結合地方派系壟斷地方政治的情形,在解嚴後仍存在,甚而在1990年代民主化過程中,有不少黑道人士透過參政漂白,形成中央國會、縣市議會的「黑金政治」現象。

顏家崛起就是民主政治的曲路改徑

這次陳柏惟罷免案中,不斷被提及顏清標家族耕耘台中海線二十多年。「大家說他是黑道,免驚啦!阿標做人實在」李登輝前總統曾毫不避諱公開說出顏清標的黑道背景。顏清標是原台中縣黑派代表人物,年輕時接手父親的石油、瀝青事業後,跨足砂石業。1987年因一清專案送綠島管訓,出獄後即投入地方選舉,三十歲踏入政壇,1990年當選沙鹿鎮埔子里長,1994年轉戰台中縣議員,當選後爭取議長寶座失利,不到幾個月,轉換跑道參選省議員。

1999年大甲鎮瀾宮改選董事長,兩派人馬僵持不下,由時任縣議長的顏清標擔任「公親」協調,最後由顏清標擔任董事長,長達11年,打破鎮瀾宮「派系共治、輪流執政」的傳統,這不僅讓顏清標的影響力擴及到大甲,更讓他累積具全國性的政治聲望,透過宮廟信仰,發放救濟物資、補助地方社團、經營兒少育幼院,營造慈善公益形象。

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後,顏清標以「媽祖回娘家」之名,企圖逼迫新政府接受「兩岸宗教直航」模式,利用媽祖營造兩岸一家親的氛圍。而鎮瀾宮的信徒組織、分香子廟、繞境所經廟宇、台灣媽祖聯會等人脈資源,更成為顏家選舉時的動員網絡,顏清標因副議長任內喝花酒,2012年被判貪汙罪入獄服刑,兒子顏寬恆仍能勝出繼任立委,女兒顏莉敏當選台中市議員,顏家成為舉足輕重的中台灣政治家族。

顏家在國會、地方議會的實力,讓原屬民間自發的大甲媽進香活動,以「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的名義,成為地方政府重點施政、國家挹注經費的重點補助對象。如媒體報導,顏寬恆擔任立委期間,從2013年到2017年,每年替大甲媽社會福利基金會向台電申請補助金600萬元,補助「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連續五年共3000萬元,但大甲媽社福基金會登記的財產總額,資產有2億多元。「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越盛大,越成為舉國上下的「節慶」,越讓政治人物不分藍綠都要到場致意,越讓大甲媽的信仰能量,反饋為顏家的政治實力。

政治就是「互相互相」的地方實踐

顏清標「待人周到」,符合地方民眾對於「民意代表」的想像。根據媒體報導,他在省議員任內,幫省轄村里長爭取辦公事務費調高到3萬元;他當選台中縣議長後,也為縣議員調升薪水,從每個月7、8萬元調升為17萬元,更讓議員的建設經費大幅成長,民意代表或機關照理沒有行政權,但現實上運作有「議員配合款」(民意代表對行政機關的基層建設有建議額度,民代可決定要拿來做什麼、拿給誰作,變相讓民代做人情、固樁腳),原本每位議員能分到的基層建設額度分別是200萬元的配額及400萬元的建議額,顏清標將每個議員的基本配額大幅調高為600萬元,讓議員不用看縣府臉色,能「建設鄉里」。

長期發展下來,海線有許多以「服務鄉親」之名的道路建設,部分道路成為地方政治家族勢力籠絡樁腳的工程,難以要求包商的工程品質,跨越山坡的道路規劃,有的罔顧專業,以砂石開挖利益為優先,導致坡度過陡、犧牲民眾用路安全。部分道路在不良的設計下,通車後,民眾時而發生車禍重傷損命,或發生路基下陷,才發現被埋廢棄物。而道路建設沿線的土地,不斷被炒作,有些變更為住宅、有些變更為工廠,房價持續飆漲,地方派系政治家族與樁腳得以謀取暴利,年輕人辛苦打拚仍無法有安居的所在。

如今,這些地方派系政治家族勢力也在進化,用年輕的形象,跟網紅輕鬆幽默呈現「家族壟斷地方政治」一切都是江湖傳說;也會挪用以往民主運動者的「外來政權、人民作主」詞彙,成為罷免案中一篇篇「溫情」的臉書文。

中台灣有滿滿的人情味,有傳統美德,有很多難以想像的人情糾葛、利益交疊,人們可以投票給總統、立委支持「抗中保台」,也可以同時因為生意往來、工作職位、土地取得,受到地方政治家族勢力的照顧,而把票投給地方政治家族勢力的候選人。

去年陳柏惟打敗顏寬恆當選立委,這次罷免案「不同意罷免」與「同意罷免」相差4466票,反應了台中第二選區民眾正在轉變,「人情」這樣的傳統美德,將不再是地方政治家族勢力主宰人民生活的工具,而是能成為支持無家勢背景的平凡青年參政的進步力量!

留言評論
周馥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