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叛徒佛瑞德
一九七二年秋季某天,一輛洗衣店廂型車停在貝爾法斯特近郊住宅區敦布魯克(Twinbrook),莎拉.珍.沃克(Sarah Jane Warke)下車後走向其中一棟房子。這輛洗衣店廂型車會定期出現在社區裡。附近的店家不多,因此商人挨家挨戶上門販賣商品是稀鬆平常的事。那間公司叫做「四方洗衣店」(Four Square Laundry),莎拉每週會上門來收一次髒衣服,幾天之後再將洗乾淨摺好的衣服送回來。大家都很喜歡這項服務,而且價格又實惠。大家也很喜歡年輕漂亮,又討人喜歡的莎拉。司機泰德.史都華(Ted Stuart)是個來自泰隆郡(County Tyrone)的年輕人,通常都不會下車,不過他也是個很好相處的人,因此顧客也都很喜歡他,孩子們都親熱地喊他泰迪。敦布魯克是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混居的地區,不過以當時貝爾法斯特劍拔弩張的情勢來看,這裡相對而言算是平靜。
莎拉走向其中一棟房子,一名家庭主婦出來應門,兩人交談了幾句,突然出現的巨大爆破聲,打斷了她們的談話。莎拉轉身看到兩個男人不知從哪裡冒出來,一個人手提機關槍、另一個拿著步槍。兩人背對著莎拉蹲在一團煙霧之中,隔著非常近的距離朝泰德所在的廂型車駕駛座猛烈開槍。站在房屋門口的莎拉嚇到動彈不得,只能無助地眼睜睜看著泰德命喪槍口。接著,其中一名槍手轉過身來面對她。
經過上一次突襲未審拘留行動一敗塗地之後,英國陸軍和皇家阿爾斯特警隊情報小組決定投入更多心力,在保皇派和共和主義準軍事組織內扶植和培養線人。一九七二年,布蘭登.休斯開始懷疑D連隊有內奸。他的情報官說,有個曾是鋪柏油工人的年輕志士薛穆斯.萊特(Seamus Wright)年初曾被逮捕,從那次起就會時不時消失無蹤。
二十五歲的萊特新婚不久,休斯便去拜訪他的妻子凱瑟琳(Kathleen)。她說薛穆斯在二月時被英國軍隊逮捕拘禁,接著他打電話到她家附近的商店,留言說他「溜了」。凱瑟琳說薛穆斯現在人在英格蘭,她手邊有他在伯明罕的地址。休斯建議凱瑟琳去看看薛穆斯,如此一來,他就將間諜嫌疑人的新婚妻子變成了間諜:她要去找薛穆斯,然後把他帶回來,再向布蘭登.休斯回報。
凱瑟琳立刻動身前往英格蘭,但抵達後薛穆斯卻拒絕和她一起回家,她只好自己回來,在李森街一間房子與休斯碰面,而她的匯報證實了休斯最大的恐懼。凱瑟琳告訴他,薛穆斯被英國人收買了。她見到丈夫時,發現他身邊有個英國人,應該是負責監視他的人。「不過或許還有轉機。」凱瑟琳告訴休斯:「薛穆斯想逃走。」他正計劃逃跑,擺脫那個監視他的英國人,但他想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要愛爾蘭共和軍承諾不會在他回來貝爾法斯特後殺了他。以一個破壞臨時派的信任、倒戈加入敵方陣營的人而言,他的要求實在是非常大膽,因為犯下這種罪通常只有死路一條。不過休斯認為這是難得的好機會,可以瞭解英方招募雙面間諜的情況,因此答應他的要求,保障他的安全。
不久之後,薛穆斯.萊特回到貝爾法斯特,被帶到一間房子裡問了兩天話。他解釋說自己第一次被英國人逮捕時,他們指控他放置的炸彈導致一個維安部隊的人員死亡。他們的態度非常強硬,堅稱自己手上有對他不利的證據,因此薛穆斯開始懷疑是有人告密,猜測是有人收了警方的錢而出賣他。英方說服他合作之後,就開始詢問他關於槍枝和爆裂物的事情,不過他們最想知道的其實是十二惡棍。他們告訴薛穆斯,只要他供出D連隊所有人的名字,就可以逃過一劫,不用背任何罪名。
休斯對於自己的連隊出了叛徒感到非常失望,而且這個叛徒曝光了十二惡棍所有人的身分。臨時派假裝成正規軍隊這一點實在有些諷刺,他們早期的組成結構幾乎與英國陸軍如出一轍,設有營和連隊,還有清晰明瞭的指揮鏈。這表示只要他們的敵人成功策反某一個人,即使是像薛穆斯.萊特這樣的年輕基層成員,他們也能夠大致了解臨時派的整體架構。
萊特說自己同意成為線人後,就搭機飛往英格蘭受訓成為雙面間諜。他接著又飛回北愛爾蘭,準備蒐集臨時派的情報。萊特見休斯聽得非常專注,便繼續說下去,告訴他宮殿兵營裡有個機密區域,英軍的寶貴線人都躲藏在那裡。萊特說英軍有個祕密單位叫做MRF,裡面有共和主義者和保皇派的線人。萊特解釋,陸軍控制了一群受到誘降而倒戈的人,現在他們都在為英軍臥底。MRF 的成員會給他們看拍攝葬禮的新聞影片,或拍到嫌疑犯的監視器畫面,要他們指出認識的人。有時負責監視萊特的人會叫他搭上裝甲運兵車一起到福斯路。他們在狹窄的街道上徘徊,萊特就從裝甲車的砲口向外窺視,並指認路過的行人。
MRF為這幫叛徒取了佛瑞德(Freds)的暱稱。臨時派裡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個暱稱的由來,但只要讀過法蘭克.基特森准將的著作,就會意識到所謂的佛瑞德正是指被策反的叛徒。基特森在肯亞的茅茅線人是戴著白色頭套,透過頭套的縫隙指認同伴,如今到了北愛爾蘭,變成了從薩拉森裝甲車的砲口指認同伴。萊特說每個佛瑞德是各自隔離開來的,因此他無法辨認出其他幫英國人臥底的傢伙,但他知道其中一個人的名字。「我在那裡看到一個人。」萊特說:「他是我們的人。」
萊特說的人是年輕的臨時派成員,認真說起來還只是個少年,他是巴利墨非連隊的隊員凱文.麥基(Kevin McKee)。他是個相貌英俊的少年,擁有一雙又大又藍的眼睛、一頭蓬亂的長黑髮,牙齒有點咬合過度,因此大家都叫他「小凸牙」(Beaky)。他在貝爾法斯特西區長大,喜歡坐在家中前廳,用老式的收音電唱兩用機聽音樂。後來他加入愛爾蘭共和軍青年團,經常朝英軍和皇家阿爾斯特警隊扔石頭。如果有保皇主義者在電線桿上升起英國國旗,凱文便會爬上去把旗子扯下來,接受下方群眾的歡呼。他是非常有魅力的少年,深陷於愛爾蘭問題的浪漫與糾葛之中。雖然他渾身散發純真與稚嫩氣質,但他也會執行狙擊任務和放置炸彈。他在巴利墨非的一個共和軍夥伴曾經說過:「他絕對不是沒種的人。」
某晚凱文.麥基被逮捕拘禁在春田路的陸軍營地。他的兩位姑媽冒險走訪軍營一趟,看看他究竟出了什麼事,當她們抵達時,士兵卻說他逃走了。後來家人收到凱文從英格蘭寄回來的信,他們便推測他一定是為了躲避軍警才逃過去。
然而,事實是他成為線人了。凱文被逮捕當天晚上的英國陸軍日誌中,記錄了凱文被監禁後就吐露了某棟建築物的資訊,日誌接下來詳列了一串從愛爾蘭共和軍武器堆中找到的武器,發現地點正是凱文提供的地址。根據日誌紀錄,當晚麥基被逮捕的時間是近十一點,一過午夜,軍方就去搜索那間置放武器的屋子,因此他一定是立刻倒戈。薛穆斯.萊特還告訴休斯,麥基說他自己「非常喜歡」當佛瑞德,而陸軍單位MRF的成員也立刻就喜歡上這個狂妄的青少年,他們喜歡他老愛虛張聲勢的樣子。
法蘭克.基特森在肯亞招募被俘虜的茅茅成為線人時,發現他們需要接受「馴化」,他說這個過程就像是馴服野馬一樣。基特森會避開那些狂熱的信徒,因為要改變他們的想法實在太困難了,因此他的重點招募對象都是那些為了「社交」而投入活動的人,也就是因為朋友是成員才加入的那些人。基特森在某本著作中提到,最理想的招募對象就是「擁有冒險精神的人」,那些覺得「加入犯罪集團、拿著手槍到處跑很有趣」的人,這種人「最容易應付,因為他們最好滿足」。在肯亞時,基特森就會把自己的槍交給這一類人,讓他們帶著槍四處巡邏,沉浸於冒險的快感之中,認定自己是受到團隊信賴的一員。在貝爾法斯特的MRF如法炮製,交給凱文.麥基一把手槍和肩背式槍套,讓他背在身上四處走動炫耀,彷彿他是芝加哥黑幫分子。身為佛瑞德,他不但有資格攜帶武器,還可以使用陸軍基地的靶場。
臨時派找到麥基時,他身上就掛著肩背式槍套。他和薛穆斯.萊特一樣在問訊中坦承自己叛變的罪行,不過臨時派意識到現在的局面非常有意思。他們發現了兩個同意與英國人合作的叛徒,正常來說,叛徒應當接受軍事法庭審判,獲判有罪之後給他們一人一槍,再將兩人棄屍路邊殺雞儆猴。但英方似乎還不知道休斯已發現敵人滲透愛爾蘭共和軍,而現在萊特和麥基只要能保命,任何事都願意做。如果他們坦承的一切屬實,就表示英國陸軍精心籌劃了以臨時派為目標的間諜行動,不過還無法得知精確的規模和行動細節。現在有個大好機會擺在休斯眼前:與其處死萊特和麥基,不如利用他們蒐集英國人的情報,讓他們當三面間諜。
對萊特和麥基而言,當三面間諜也許有風險,但比起立刻遭到處決,他們寧可鋌而走險。後來萊特回去繼續擔任佛瑞德,不過這次是受到臨時派的指示,只提供英方非常少量的資訊,有時甚至會放出假消息。軍方要萊特在路上指認某個臨時派成員時,他會直接說那個人是貼紙派的人馬。這是一場非常危險的遊戲,如果軍方發現萊特欺騙他們,可能會讓他去蹲牢房。他也可能遭到MRF槍殺,因為偶爾非法處決某個人對他們而言顯然是小事一樁。休斯命令萊特和麥基帶英國陸軍的情報回來,其實是讓他們有機會撿回一命:休斯答應他們,只要為愛爾蘭共和軍蒐集資訊,就保證「豁免」他們的罪名。
而兩人也照辦了,他們告訴休斯,英國人在貝爾法斯特建立起龐大的情報偵蒐網絡。這場行動的核心是洗衣服務,還有一間位在市中心的辦公室。四方洗衣店經營的是上門送洗服務,挨家挨戶收取衣物和各類織品後,再發包給貝爾法斯特一間洗衣工廠清洗。只不過在衣物送洗之前,會先經過當局檢查分析。他們會檢查外衣上殘留的爆裂物質,以此判斷他們是否在房子裡製作或存放炸彈。分析師會根據那間房子表面上的居住人數、住戶的年齡和性別比對送來的衣物,如果比對之下發現不吻合,就表示那間房子可能是武器庫或應變屋。洗衣店廂型車的天花板特別設計成空心,以便讓工兵躲在裡面,從隱密的開口拍攝行人和房子的照片。
休斯一聽說洗衣店行動的內幕,就想直搗黃龍徹底瓦解整個系統,不過傑瑞.亞當斯提醒他,要他先等等。「不要急。」亞當斯告訴他:「再多蒐集一點情報。」休斯和手下發現,除了洗衣服務和市中心的辦公室,MRF還在安特里姆路(Antrim Road)的一間屋子樓上經營按摩店,有些客人在店裡放鬆身心、陶醉地享受按摩時,總會一邊與健談的按摩師閒聊,一邊不知不覺地吐露出一點消息。十月上旬,休斯和手下認為他們已蒐集到足夠的情報,該展開行動了。他們無法一個接一個襲擊這些地點,因為他們只要攻擊其中一個地方,MRF就會知道自己的行動完全曝光了。因此臨時派決定在幾乎同一個時間點,對廂型車、辦公室和按摩店同時發動攻擊。他們的目標是在短短一小時內,徹底消滅整個情報蒐集系統。
駕駛四方洗衣店廂型車的泰德.史都華,是英國皇家工兵隊(Royal Engineers)的臥底工兵。從小就夢想成為軍人的他今年才二十歲,六月才到北愛爾蘭服役。臨時派的武裝部隊向廂型車開火沒多久,他便慘死槍下。
槍手接著轉向史都華的搭檔莎拉.珍.沃克,她立刻扭頭衝進剛剛與她交談的婦人家中。沃克也是一名臥底,她是皇家女子陸軍(Women’s Royal Army Corps)的一員。她立刻拉著婦人和她的孩子一起躲藏,不假思索地告訴他們一定是保皇派發起突襲。婦人帶著沃克趕往後門,幫助她逃走。
槍手接到指示,不但要殺死負責送洗服務的兩個年輕人,還要瘋狂掃射廂型車頂,殺死躲在裡面的工兵。但不知他們是因為太倉促還是太驚慌,總之他們忘了掃射車頂,如果車上躲了第三名士兵,想必他是活著逃走了。此時此刻在貝爾法斯特,正有另一組槍手進攻按摩店,第三支小隊則直搗辦公室,不過他們都未成功殺死其他MRF成員。
臨時派殲滅四方洗衣店的行動大獲全勝,休斯對結果感到非常滿意,傑瑞.亞當斯則在數十年後撰寫的回憶錄中寫道,這是他們對英國人的一場「壓倒式勝利」。然而,現在的問題是,該如何處置萊特和麥基?
執行四方洗衣店殲滅行動當天,萊特回家告訴妻子凱瑟琳,現在他必須非常小心,因為英國人放走他之前,叫他簽了幾份與《政府機密法》(Official Secrets Act)有關的文件。那天晚上他就失蹤了。一輛車開到他在孟買街的家門口,萊特與駕駛說了幾句話後坐上副駕駛座,車子隨即揚長而去。凱瑟琳見丈夫沒回來,便到李森街找臨時派的人詢問丈夫的下落。他們說愛爾蘭共和軍沒帶走薛穆斯。凱瑟琳一聽到他們這麼說,便確信丈夫是被英軍抓走了,可是軍方也否認他們與綁架事件有任何關係。軍方消息人士暗示媒體,萊特可能是自己逃走了,或許是躲在蘇格蘭也說不定。
差不多就在同一時間,麥基也失蹤了。他的一位姑媽曾經警告過他:「愛爾蘭共和軍一直在找你。」
麥基則帶著一如往常的自信回應:「我又沒做錯事。」
麥基家的人發現他失蹤之後,並未聯絡警方,因為當局介入也許只是有害無益。況且傳言已甚囂塵上,有人說麥基去上藝術學校了,有人則說在英格蘭看到他。
真相是,兩個人都被愛爾蘭共和軍帶走了。他們提供了MRF和四方洗衣店的資訊,等同於用掉手上的最後一張王牌。突襲MRF的行動一結束,萊特和麥基就再也沒有利用價值。雖然布蘭登.休斯保證他們能得到豁免,不過事實上他無權做出這樣的保證。打從兩人背叛臨時派開始,就已犯下不可饒恕的罪孽,即使接下來擔任組織的三面間諜,也無法抵銷他們的罪過。組織將重責大任交到「無名隊」手中,桃樂絲.普萊斯奉命開車載兩人跨過邊境到愛爾蘭共和國。
負責運送的只有桃樂絲一人。她格外憎恨告密者,從小到大的教育都告訴她要撻伐告密者。可是不論她有多麼鄙視萊特和麥基,她都不能表現出來,只能靜靜往南方驅車而去。一路上,兩人都非常放鬆。四方洗衣店殲滅行動大獲成功,因此他們深信自己保住了一條小命。有人告訴萊特和麥基,接下來會送他們到愛爾蘭共和國休息放鬆一個星期,桃樂絲也向他們打包票:「就是讓你們去休養生息、恢復精神。」就她所知,這件事是真的,不過她也懷疑事實可能正好相反。不論如何,她只能遵從命令。她在莫納亨郡讓兩人下車,將他們交給當地的小隊。
麥基被送到莫納亨郡一戶人家,那是愛爾蘭共和軍成員佛哥.歐漢倫(Fergal O’Hanlon)的家,歐漢倫在一九五○年代壯烈犧牲,成為知名歌曲〈愛國者遊戲〉(The Patriot Game)歌頌的主角。麥基必須在那裡住一陣子,等待組織高層跨越邊境來軍事法庭審判他。負責照看麥基的人很快便喜歡上他,因為他不僅會做一手好菜,還是個有趣的傢伙,又很有個性。麥基曾到附近一個神父家打電話給母親,請她送幾件換洗衣物過來。麥基的母親和姑媽一起開車南下,當她們抵達時,他卻已不見了,只在房子裡遇到另一個男人。「帶著他的衣服離開吧。」那人說:「他不會回來了。」
到了處決凱文.麥基的時刻,負責囚禁他的共和軍志士卻發現自己無法下手扣動板機。他們實在太喜歡他了。休斯聽說之後,覺得這簡直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只是反過來了—囚禁者對人質產生了情感。因此組織從貝爾法斯特派了兩個不會感情用事的槍手過去代為執法。行刑之前,他們找來神父。這不是什麼稀奇的要求,當時有幾名神父很習慣在深夜接到電話後出門。負責行刑的劊子手會粗聲粗氣地把神父叫到外面,要他們開始臨終祈禱。處決本身就充滿儀式色彩,如果麥基活下來,他也會很熟悉這個行之有年的儀式:頭上罩著袋子、雙手綁在背後、膝蓋跪在柔軟的草地上。子彈擊中後腦杓,身子往前撲倒。
組織決定讓萊特和麥基「人間蒸發」,這令布蘭登.休斯覺得自己受到背叛。他曾經向兩人保證不會殺害他們。他餘生都將飽受罪惡感的折磨。
雖然四方洗衣店殲滅行動大獲成功,休斯和傑瑞.亞當斯卻也只是暫時阻止英軍的進一步行動。一九七三年七月,也就是隔年夏天,亞當斯正要去福斯路一間應變屋開會。身為貝爾法斯特的指揮官,他每天都會與作戰官休斯和負責財務的湯姆.卡希爾(Tom Cahill)開會。七月在貝爾法斯特不容易藏身,因為七月是保皇派遊行的高峰期,手頭寬裕的天主教徒大多會選擇在七月離開幾個星期。天主教徒社區的街道一下子冷清許多,四處走動很難不引人注意。就在距離應變屋不到五十公尺時,亞當斯遲疑了一下,目不轉睛地盯著那棟房子,觀察附近是否有任何可疑的跡象。他在街上閒逛了一分鐘左右,接著靠在路邊一輛車的引擎蓋上。他發現車內有一名商人坐在駕駛座上翻看文件,亞當斯便朝他揮了揮手,對方也向他揮手。
亞當斯確定周遭安全無虞後,便往對街走去,進入應變屋。他在屋裡與休斯和卡希爾會合,但他們才沒說幾句話,就聽見有人敲門。有人敲門不是危險的徵兆,因為英國士兵會在共和主義者居住的社區巡邏,士兵過來敲門要求進屋察看或盤問幾句是標準流程,他們可能完全不會發現自己碰巧來到一間多麼重要的房子。他們很快開始動作,當卡希爾去應門時,休斯和亞當斯趕緊從後門離開。當他們走到後院時,休斯往牆外瞄了一眼,發現外頭的英國士兵人山人海,令他大吃一驚。亞當斯看著士兵蜂湧而入,悠哉地掏出火柴點燃菸斗。
其實坐在車上和亞當斯揮手的不是商人。亞當斯在監視房子周遭時,車上那個人也在監視他。他們策劃了一場野心勃勃的行動,一大群士兵偷偷埋伏在房子周圍,但必須等亞當斯和休斯都進屋後才能發動突襲。一看見亞當斯打開前門,行動立即展開。
他們三人被帶到春田路上的警察局,在那裡接受嚴刑拷打、折磨了好幾小時。亞當斯被打到暈了過去。訊問者往他臉上淋了一桶水叫醒他,繼續對他拳打腳踢。其中一個訊問者是穿著細條紋西裝的高䠷男子,他掏出一把手槍抵在休斯頭上,然後上膛。他揚言要殺了休斯,把他棄屍在黑山上,然後將罪行全部推到保皇派頭上。
英國軍隊洋洋得意,他們發動一次突襲就抓到幾個頭號目標,其中還包括他們從未逮到過的休斯。去年夏天曾與亞當斯在倫敦見面的威廉.懷特勞,親自過來恭喜所有參與突襲的人員,還帶了好幾箱香檳來共襄盛舉。士兵輪流與兩個「戰利品」合影留念,而被殘忍毒打的兩人幾乎連站都站不起來。即使如此,休斯還是不斷出言挑釁,他信誓旦旦地告訴士兵:「我會逃出去的。」
他們將休斯和亞當斯送上薩拉森裝甲車,接著去搭直升機,準備將兩人送到朗格甚監獄。直升機落地後,兩人戴著手銬被押送進監獄。他們一走進去,整座監獄便爆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在朗格甚監獄裡的共和主義囚犯眼中,亞當斯和休斯可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是家喻戶曉的名人。他們走進這棟戒備森嚴的建築物時,覺得自己彷彿是凱旋歸來的英雄。雖然他遍體鱗傷又戴著手銬,但卻能在如此激昂熱烈的歡迎下進入監獄,休斯事後回想起來,認為那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之一。
作者為《紐約客》(The New Yorker)編制內撰稿人,著有《蛇頭:唐人街黑社會與美國夢的史詩故事》(The Snakehead : An Epic Tale of the Chinatown Underworld and the American Dream, 2009)、《喋喋不休:揭開梯隊系統監視網絡和全球竊聽的秘密世界》(Chatter: Uncovering the Echelon Surveillance Network and the Secret World of Global Eavesdropping, 2006)、《什麼都別說:北愛爾蘭謀殺與記憶的真實故事》(2018)、《疼痛帝國:薩克勒家族製藥王朝秘史》(Empire of Pain: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Sackler Dynasty, 2021),本書獲得2021年貝利.吉福德獎(Baillie Gifford Prize)非虛構類獎及入圍金融時報與麥肯錫商業書獎(Financial Times Business Book of the Year),以及《壞胚子:騙子、殺手、叛徒與無賴的真實故事》(Rogues: True Stories of Grifters, Killers, Rebels and Crooks, 2022)等廣受好評的著作。基夫也製作並主持了八集Podcast 節目《變遷之風》(Wind of Change),討論冷戰時期間諜與重金屬音樂的奇異交集,登上2020年《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Podcast排行榜榜首,在《衛報》(Guardian)網站有一千萬次以上的收聽下載紀錄。
2014年基夫獲頒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特稿寫作獎,2015、2016年入圍美國國家雜誌獎報導寫作獎。此外,基夫也曾榮獲古根漢獎學金(Guggenheim Fellowship)與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艾瑞克和溫蒂.施密特獎學金(Eric and Wendy Schmidt Fellowship)。在此之前,基夫曾在求學時期獲得英國馬歇爾獎學金(Marshall Scholarship),並陸續於劍橋大學和倫敦政經學院進修兩個碩士學位,後來取得耶魯大學法律博士學位。基夫成長於波士頓,現居紐約。
書名:《什麼都別說:北愛爾蘭謀殺與記憶的真實故事》
作者:派崔克.拉登.基夫(Patrick Radden Keefe)
出版社:黑體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
讀冊|博客來|金石堂|誠品
- 【書摘】《沖繩戰的孩子們:太平洋戰爭下少年少女成為士兵之路》 - 2023 年 11 月 23 日
- 【書摘】《香港日記》 - 2023 年 5 月 25 日
- 【書摘】《疼痛帝國》 - 2023 年 3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