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矢板明夫在台灣「說三道四」》

八旗文化出版
486 人閱讀

為何東中歐國家先跳出來支持台灣?

立陶宛的台灣代表處的設置是一個代表性的事件,可以說是開了西方民主國家支持台灣的第一槍。

為何是立陶宛開第一槍?我認為波羅的海三國當年是深受蘇聯的壓迫,在九〇年代初期,經過抗爭才獲得了這種獨立和自由。三十年前上街頭抗爭的大學生現在已經變成了國家的總理或部長,開始掌權。出於這種經歷,他們支持台灣,展現的就是價值觀外交。所以,在立陶宛設代表處這件事情也可以看作是台灣堅持價值觀外交、放棄金援外交的重要分水嶺。

當然背後也有美國因素,美國也是讓他們衝在前面。但不管如何,對台灣而言,這絕對是一個開展新的外交模式的機會。多年以來,在台灣問題上,歐洲國家按照中國的要求和吩咐來做的這種模式、所謂的一個中國政策就此瓦解了。

在這裡要談一下,這個代表處雖然叫做「台灣代表處」,但實際上和台獨一點關係都沒有。之所以有問題,只是中國面子上的問題,所以你不能叫台灣,只能叫台北。然而,這對台灣而言是非常屈辱性的感覺。

但是我也要對台灣某些媒體的說法表示反對。支持台灣的波羅的海三個國家,台灣過去叫人家「波羅的海三小國」,現在依舊有人這樣叫。但是這三國國家的面積都比台灣大。你才多大啊?你叫人家小國?我覺得這就是中國的思維方式在作祟。

中歐國家斯洛維尼亞總理亞內茲‧揚沙(Janez Janša),在接受印度媒體採訪時透露:「斯洛維尼亞政府正在計劃效仿立陶宛,與台北建立互惠的貿易辦事處。」同時,他也說:「如果中國繼續對民主台灣及其在歐盟的新朋友施壓,將適得其反。」

這番談話引起了中國的強烈反彈。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立刻回應,稱「我們感到震驚,並強烈反對」,同時恐嚇「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如果斯洛維尼亞繼續和台灣發展關係,中國很可能對其發動經濟制裁和外交報復。

作為一個遠離台灣海峽的歐洲國家,斯洛維尼亞能夠在這個時候勇敢地跳出來支持台灣,最大的理由應該是「正義感」。

斯洛維尼亞和立陶宛比較相似,都有過被獨裁國家霸凌的經驗。三十多年前,立陶宛是第一個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國家,而斯洛維尼亞則是第一個宣布從南斯拉夫獨立的國家。當年參與獨立運動的熱血青年們,現在已經成為了總理、部長和國會議員。他們最看不慣的,應該就是強權國家的霸凌行為了。

亞內茲‧揚沙在訪談中,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段話是:「如果台灣人民在沒有軍事壓力、沒有欺騙的情況下想加入中國,我們支持;但是,如果台灣人民想過自己的生活,我們也支持。」這表明了,他最後會尊重台灣人自己的選擇。我想,這應該也是所有民主國家人民的心聲。

這幾年,國際社會上支持台灣的聲量越來越大。我認為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台灣人民在捍衛主權和生活方式上,做出了明確的選擇。不管是二〇二〇年蔡英文總統的八百一十七萬票當選,還是韓國瑜高雄市長的被罷免,以及二〇二一年國慶日蔡英文總統發表的「四個堅持」和同年十二月「四大公投」的結果,這些都在在表明了台灣不想被中國吞併,要和世界站在一起的堅定意志。

當然,國際政治有理想的一面,也有殘酷的一面。在設立台灣代表處這件事情上,中國也已經採取最大的力氣、各種手段來壓制立陶宛;立陶宛內部也出現各種反對聲音,也傳出名字再改回「台北」的新聞。面對毫無底線的中國的種種威脅施壓,立陶宛和斯洛維尼亞能不能把全面支持台灣的立場堅持到最後?的確很難預測。

在博弈最緊張的時刻,烏克蘭戰爭打起來了,而立陶宛又變成支持烏克蘭的最前線。如果烏克蘭最終獲勝,立陶宛一定是信心爆棚。但如果沒打仗的話,立陶宛設置台灣代表處這個事情,真的很可能會被中國壓制住。這就是外交博弈的殘酷現實。

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後像斯洛維尼亞這樣跳出來支持台灣的國家一定會越來越多。而中國的種種打壓,會讓它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越來越差,越來越孤立。

台灣可能會不小心成為國際社會的麻煩製造者

幾天前(二〇二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有在野黨立委在立法院質詢時,要求行政院長蘇貞昌承諾「一定要約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到國會演說」。蘇貞昌用台語回應:「媒人沒包生小孩啦,沒有人這樣的啦。」此事後來有無進展,外交部或立法院是否已經向澤倫斯基發出了演講邀請,還沒有見到報導。我想談一下對此事的看法。

首先要說明的是,澤倫斯基在三月二十三日於日本國會演講並非日方邀請,而是烏克蘭政府在三月十五日透過在東京的大使館向日方提出的要求。日本是世界第三的經濟大國,又是美國在亞洲最堅定的盟友,在領土問題上和俄羅斯還有過節,所以烏克蘭非常需要日本的全力支持。

演講的第二天,日本政府就透過烏克蘭大使館發表了高達一千五百億日圓支援計畫。個人認為,這個計畫是美國、日本、烏克蘭政府早就在水面下商量好的事情。澤倫斯基的演講,是在發表前給日本政府一個面子,同時也向日本國民說一聲感謝。

而台灣所處的環境和日本截然不同,國際地位非常敏感。雖然現在烏克蘭已經在戰場上掌握了主動權,但是戰局仍然有一個很大的變數──那就是,中國會不會在軍事上和經濟上支援俄羅斯?美國的拜登總統前幾天和習近平主席視訊,就是為了阻止此事。烏克蘭現在也絕不想得罪中國。

如果澤倫斯基在台灣的立法院演講的話,一定會刺激北京,中國甚至可能以「烏克蘭支持台獨」為理由堂而皇之地支援俄羅斯。那樣的話,台灣就不小心成了國際社會的麻煩製造者。同時,如果台灣正式發出演講邀請而被澤倫斯基拒絕的話,那就代表外交上的重大挫折,丟了面子,對台灣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在我看來,台灣在這件事上沒有必要刷存在感,默默支持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國際社會也一定能夠看得到。

還有人說,支持烏克蘭的同時,要提出「不向中國賣武器」的要求。這個我也認為大可不必。現在是別人家著火而你去幫忙救火、順便提要求,那就是乘人之危。

現在烏克蘭有難,台灣全力相挺,等風平浪靜以後,如果烏克蘭繼續賣武器給中國,再提出嚴正抗議。一碼歸一碼,展現成熟的外交,也能顯出台灣的高度。

日本的「挺台派」與「和中派」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今天(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一日)視訊連線國策研究院主辦之「影響力論壇」,發表了「新時代台日關係」為主題的演講。演講中,安倍明確支持台灣參加CPTPP,呼籲日台聯手共同對抗中國威脅,並強調日台應該加強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合作等等內容。

基本上,這次演講可以說是把安倍政權時代的對台灣政策,用更加直率易懂的語言再描述了一遍。雖然沒有什麼新的內容,但是對推動今後的日台關係有積極的作用。因為在今天的日本,岸田文雄內閣的主要閣僚當中,如此旗幟鮮明的挺台言論已經漸漸減少了。日本的執政黨內已經悄然形成了「挺台派」和「和中派」兩個集團,其外交政策的不同趨於明顯。

挺台派是以安倍前首相、高市早苗自民黨政調會長,以及佐藤正久自民黨外交部會長為首。和中派則是以林芳正外相、福田達夫自民黨總務會長為中心。岸田文雄首相雖然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心情上應該是支持林芳正的。

我要強調的是,和中派並不是親中派。在加強日美同盟、對抗霸權主義等大方向上,兩派的立場基本相同。但是對和中國的交往方式,比如說林芳正應不應該這個時候訪問中國的問題上,雙方存在著一定分歧。

安倍在今天的演講後,被問到林芳正是否訪問中國的時候,專門強調「我聽說這件事還沒有定下來」,其實就是間接在表示反對意見。這件事已經討論了近兩個星期了,至今沒有結論,非常不尋常。

不僅自民黨內反彈強烈,《產經新聞》集團的《富士晚報》做的網路民調,竟有百分之九十六的日本民眾表示反對林芳正訪問中國。聽說,美國也私下向日本表示了不支持的意見。被美、中兩大國夾在中間的林芳正,現在陷入了「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的兩難境地。

安倍現在是自民黨最大派系「清和會」的會長,在日本國內外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沒有了首相身分,有時候更加便於活動,而在支持台灣問題上,又有日本廣大的民意支持。他於二〇二二年訪問台灣的計畫,如果能夠實現,說不定能為日台關係開創出新的局面。

其實沒有必要談日本版「台灣關係法」

日本人每次都談台灣關係法,這其實是沒必要的事情。但這不算是日本的主流民意,而是涉及台灣議題的政治人物會談論的話題。

不過,和美國的《台灣關係法》比較起來,美國該法的目的是賣給台灣武器。二戰以後,台灣(中華民國)一直是在美國的保護之下,而美國在和中國建交以後,要給台灣一個保障,就類似離婚以後還繼續養你的一個文件證明,展現負責的態度,這才有《台灣關係法》的出現。

但日本不一樣。日本是二戰戰敗國,有「武器出口三原則」,還有《和平憲法》。如果不能在安保上支持台灣的話,日本版台灣關係法的價值和意義又在哪裡呢?目前的日台關係,是在日中的共同聲明上確定的,日本和台灣不可以有官方交流。雖然台日關係現在已經有一些突破,但官方交流還是只能做不能說的事情。

至於民間交流,只要不涉及軍事外交的話,台日交流是非常密切的,不管是文化交流、經濟交流、觀光旅遊,雙方是好的不能再好的關係了。所以日本版的台灣關係法是沒必要的。除非日本修改憲法,明確在安保上支持台灣,這樣的台灣關係法才有意義。

日本國內有兩派,一個是岸田派,一個是安倍派。安倍是親美、抗中、挺台。岸田的親美挺台政策基本沒有變,但是抗中可能要改成和中。這是兩者的最大不同,主要對中國的態度。

石原慎太郎與台灣

日本著名作家、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昨日(二〇二二年二月一日)辭世,台灣也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日本友人。

石原文釆過人,在大學時代開始寫小說,二十三歲時就以《太陽的季節》一書獲得日本文學的最高峰「芥川奬」,三十五歲當選國會議員,直到八十二歲從政界引退,他一直站在呼籲「抗中保台」的最前線。

他立場保守,推崇日本傳統文化,堅決反對共產主義。一九七二年,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打算和中共建立外交關係的時候,石原就認為此舉是背叛台灣的行為,曾極力反對,一度和田中鬧得水火不容。

一九九九年,石原當選東京都知事之後,連續當選三屆。他在任內,一直致力於發展日台關係,和李登輝、陳水扁兩位總統都有非常密切的互動。

二〇〇四年五月,他專程來台出席陳水扁的第二次總統就職典禮。會談時,陳水扁詢問他如何吸引更多日本觀光客來台?石原立刻拍胸脯說:「我可以幫忙。」半年後,他帶著大批的記者再次訪台,登上了觀光列車「寶島之星」,用了三天兩夜環島一周。

在火車上,面對日本媒體的攝影機,他大談「台灣的風景飲食、溫泉文化最適合日本人,而且台灣乾淨、整潔、人又有禮貌,與其去中國旅遊,不如來台灣」。石原的這次訪問,使很多台灣各地的觀光景點在日本一舉成名,造就了後來的赴台觀光熱潮。

石原慎太郎後來在推動台灣人赴日免簽證、台日駕駛執照相互承認等問題上,也做了很多工作。

在石原擔任國會議員的期間,親中派是日本政界的主流,加上他言語犀利、不給別人留情面,所以樹敵眾多。

一九八九年,他曾出馬參選自民黨總裁,但很可惜輸給了海部俊樹。海部首相後來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全世界第一個解除了對中國的經濟制裁,遭到了國際社會的批評。如果是石原當上首相,應該會是一番不同的光景。

石原慎太郎雖然已經離去,但他主張的抗中保台路線,已經漸漸被日本社會接受,並成為今天日本外交的主軸之一,相信他也感到相當欣慰了。

說日本災區食品有毒是對日本國民的侮辱

最近經常聽到一些台灣在野黨的人士說,日本東北災區的食品是有毒的,對身體有害的。作為一個住在台灣的日本記者,我認為這種說法是對日本政府、日本媒體,以及全體日本國民的一種侮辱。

這種說法的邏輯是:一、日本政府沒有好好把關,讓有毒的食品在日本國內流通,甚至想賣到外國去,這是一個絕對的無良政府;二、日本的媒體完全沒有起到監督政府的作用,讓有毒的東西進到日本國民的口中;三、日本的國民頭腦都不清楚,天天吃這些東西也稀裡糊塗不抗爭,就是在罵日本人智商低。

現在,全世界禁止日本東北食品的國家,只有中國和台灣(韓國禁止一部分水產品)。難道全世界的人都智商低?只有中國共產黨和台灣的某在野黨的人智商高嗎?

保證食品安全是全世界每一個國家都要做的事情。但是,你要禁止一個東西的話,你必須要有證據。就像警察要抓人,也要掌握證據才可以,不能說你長得像壞人,我就抓你。日本的食品,你不能說看著可能有問題,就不讓它進口,這是站不住腳的,會影響台灣的國際形象,也會影響台灣未來參與國際組織。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科學的標準嚴格把關。合格的食品可以進、不合格的食品不能進,才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

對日本來說,台灣的市場並不是很大,日本政府要求台灣開放進口,並不是為了把產品傾銷給台灣,而是希望台灣不要助長對災區的歧視。將來如果日本食品進口,一定會標明產地,任何人如果不想吃,都可以選擇不吃。

另外,台灣過去對福島五縣食品採取地域限制進口,是非常不科學的把關方式,只是助長地域歧視,對食安基本沒有幫助。

比如說,我的家鄉是五縣中的千葉縣,是由南到北非常狹長的地方。千葉縣的北部確實與福島縣稍微相近,但南部距福島縣很遠,甚至比東京、琦玉、神奈川還要遠,卻因為地名歸在千葉縣,食品就無法進口到台灣,實在非常不客觀、不公正。

另外,千葉縣的漁港很多。如果有人對千葉的漁港打上來的魚不放心的話,那麼相隔不遠的東京、橫濱的港口抓上來的魚就安全了嗎?當然沒有這種事情。因為魚是會游泳的,因此每條魚都檢驗,其實是對民眾更負責的一種方式。

某在野黨的著名媒體人,在同黨於二〇一八年推動反對日本食品進口公投時,跑去日本料理店大吃握壽司,吃的就是千葉勝浦港打上來的金目鯛,還把照片放在臉書上。千葉縣是被禁止進口台灣的災區五縣之一,東京迪士尼也在千葉,是許多國內外遊客觀光消費的熱門地區。這說明他心裡早就知道這些食品對身體無害,他的反對就只是想給執政黨搗亂,不希望台灣和日本搞好關係。

反對日本東北食品進口,和二〇二一年四大公投中的美豬是一樣的,沒有科學根據。我希望大家能以理性科學的眼光來看對日本東北食品解禁的問題。

作者1972年出生在中國天津市,為日本在華遺孤第二代。十五歲時(1987年)舉家返回日本。1997年自慶應大學文學系畢業,進入松下政經塾深造(第十八期生),研究主題為亞洲外交。之後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特別研究員、南開大學兼任講師。2002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完成博士學業後,進入產經新聞社;2007年擔任中國總局(北京)特派員。2016年秋天擔任《產經新聞》外信部編輯委員,2017年4月起轉任外信部次長,2020年春天轉任台北支局長。著有《人民解放軍的真相:中共200萬私軍的威脅、腐敗與野心》、《習近平:共產中國最弱勢的領袖》等書,並合著有《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


書名《矢板明夫在台灣「說三道四」》
作者:八旗文化編輯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5月
讀冊
博客來金石堂誠品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