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轉型正義之路》

玉山社出版
408 人閱讀

第二章

戰後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概況

臺灣是世界上實施戒嚴最久的國家,從1949年5月20日戒嚴令施行,到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長達三十八年又五十六天。在這段期間內,國家機器被KMT/ROC黨國掌控,用來迫害反抗者或被認為想反抗的平民,侵犯人權,一般以「白色恐怖」來稱呼這段時期。不過,其實解嚴後,三大惡法(詳後)還在,繼續挾制臺灣社會,一直到1992年,臺灣人民才有思想自由的保障,因此現在慢慢有一種觀念,將白色恐怖(白恐)時期看作從1949年到1992年,前後長達四十三年。四十三年實在是很長的時間,少年朋友,你想想要多久你才會變成四十三歲的阿姨、叔叔呢?

在這段期間內,有多少政治案件?有多少人受到迫害?到目前沒有確切的答案。最初出現的數據,和目前比較「通行」的數據落差有點大,前者或許過高,後者又似乎偏低,這和過去政治檔案沒全面公開,很多檔案看不到有關係。不過,我們要謹記在心:有不知數目的人被秘密處決,或在逃亡過程死亡,也有人拒捕時被殺,還有一些我們不清楚的狀況,檔案裡不會有紀錄,因此,再怎樣「核實」計算,應該都低於實際受害人數。2021年2月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在「解碼壓迫體制: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提出「受裁判人」數目及各類比例的統計,我們放到最後再來討論。這是以「受裁判人」為對象,和我們以下引用的數據,對象未必一樣,很多白色恐怖的受難者並沒有(或沒有)機會受到軍事法庭的裁判就已死亡或遭受磨難;「受裁判人」不等同所有受害人,這點最後也會說明。

關於白色恐怖受難者,最初出現的數據,是1988年11月5日法務部檢察官陳守煌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會議答詢時給出的,他說:「非現役軍人的刑事案件,根據統計,在戒嚴三十八年中共有二萬九千四百零七件之多。」(《立法院公報》78卷49期 委員會紀錄,頁228)魏廷朝的《台灣人權報告書:一九四九—一九九六》寫道:「據最近法務部向立法院所提的報告,軍事法庭受理的政治案件有二萬九千四百零七件,受難人約達十四萬。然而,據司法院透露,政治案件達六、七萬件,如以每案平均三人計算,受軍事審判的政治受難人,應當在二十萬人以上。」魏廷朝根據的這份報告,是個謎。這個29,407件的數據也為美國學者Jay Taylor所採用,寫入關於蔣經國的英文書中,他提及,王昇估計在戒嚴時期15%的政治犯遭到槍決;據司法部稱,此一槍決名單已銷毀。(見參考文獻,Jay Taylor, pp. 212, 479 note 27)少年讀者,你們可能沒聽過王昇的名字,他是情報總負責人蔣經國的左右手,在白恐中後期,權勢很大。由於過去檔案公開很有限,有些檔案可能已經銷毀,因此,這個數據的根據恐怕永遠是個謎。

目前比較常看到的兩個官方統計,應該都遠少於實際的受害人數。首先是,2005年7月31日國防部呈給陳水扁總統一份《清查戒嚴時期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專案報告》,報告本身目前看不到,看得到的是《國防部清查「戒嚴時期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名冊》(上、下),這是當年國防部奉命清查,彙整該部各軍(總)司令部及新店監獄的名冊,篩除重複後得到的名單。時間涵蓋1945年至1994年,包括叛亂案、匪諜案、資匪案,計16,132人,其中9,280人有刑度,6,852人無罪或被檢察官簽結或不起訴。細目如下:

件數:1、有裁判書者2,891件(共計7,974人)

      2、無裁判書、僅有案卡者7,655件(人)

      3、無判決書及案卡、僅有公文者503件(人)

案由:叛亂案者14,607人、匪諜案者1,301人,及資匪案者224人

    裁判:死刑1,226人、徒刑5,849人、感化2,205人、無罪1,056人,及其他(不起訴或簽結)5,796人。

這是2005年國防部提供的統計,距2022年已經十七年了,現在對「林家血案」和「陳文成案」等相關檔案的解密,國安單位的態度都很保守,合理推測當時的政治氛圍更保守。其實這份名單並不完整,例如,第三章第三節那張施水環、施至成姊弟和友人的合影(頁048圖),五個成年人中施水環、丁窈窕、吳東烈三人死刑、張滄漢判七年、施至成失蹤;施至成因「在逃」而不在名冊上很可理解,但他被追捕而逃亡,不知生死,再怎樣也是白恐受難者,只因沒被逮捕,無法入列,由此可見這類以檔案來統計人數的作法,涵蓋面有其局限。

白恐研究者李禎祥認為國防部的這個數目偏低,且不含司法系統的政治案件,但辨識度高。所謂「辨識度」指可以確認為政治案件。

其次,是「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以下簡稱「補償基金會」)的統計。「補償基金會」是根據1998年6月17日公布的《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由行政院設立,翌年4月1日開始運作,接受受害人或其家屬申請國家補償。根據「補償基金會」截至2014年3月8日的統計,該會總共受理10,067案,後經移交國家人權博物館清查,申請審理結果:

予以補償      7,964案

不予補償      2,032案

回復名譽      65案

更正戶籍      6案

國家人權博物館以同一人為計算基準,10,067案當事人有重複,實則為8,848案。我們合理推測,實際案件和受難人數遠遠高於申請補償的案件及人數。

少年朋友,如果你有機會到綠島,除了騎摩托車或腳踏車環島看美麗的海景之外,可以去參觀「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過去叫作「綠島人權文化園區」,那樣,你就可以看到一面很長的白色紀念碑,紀念碑刻有受難者8,296人,有刑度的是6,498人,其中1,061人遭槍決,54人死於獄中。李禎祥認為這是最保守的數據,但辨識度最高。這個數目沒包括:未申請補償的政治案件,不予補償的政治案件,以及非叛亂、非匪諜的政治案件。這個紀念碑是2009年設置的,之後就沒有更新,無法反映實況。

由於過去經由政黨輪替而執政的政權並沒有(或無法)以政府的力量推動轉型正義,檔案無法全面開放,所以連這種最基本的數據都無法確立,不要說建立資料庫了。反倒是民間人士以一己之力致力於收集政治受難者名單,建立資料庫。例如,截至2011年7月,張茂雄耗時十五年收集一萬三千多名政治受難者名單,建立「台灣浩劫─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張茂雄曾經因「臺灣獨立聯盟案」入獄(關五年),目前該資料庫收集的名單達13,419人。網頁名稱為《台灣浩劫 Taiwan Holocaust》,下附一行字:「希使用本資料庫者,能懷謙卑及虔敬之心面對每一位受難者。」我認為,這是政治受難者才會給出的懇切叮嚀;因為每個名字都是真實存在╱存在過的生命,他們的肉體會痛、會流血,他們的心靈會受傷,他們都是人母人父所生,有人有手足、妻子、兒女、親友、愛人……。在這個資料庫,我們可以找到施至成(見頁047-049,他失蹤,因此不列入一般統計),就這點來說,這個資料庫比國防部提供的名冊更完整。這原本應該是國家做的事情,卻由民間,而且是個人來做。臺灣轉型正義之路,不能不說起步太晚,政府遠遠走在人民的後面。

如果你想看紙本名單,在這裡我們要特別介紹已故政治犯陳英泰的遺著。陳英泰(1928-2010)坐牢十二年,1987年解嚴之後,憑著驚人的記憶力和毅力,開始蒐集資料,四處求證,致力於揭露並記錄白色恐怖的歷史真相。他自學電腦,經營「陳英泰部落格」,到現在仍然是了解白恐的重要網路資源。陳英泰的著述包羅很廣,有如「白色恐怖大字典」。2017年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印行的遺著共四冊,除了主體的《回憶2、3、4》之外,另有《回憶 別冊:政治案件人物一覽表》,收有836位政治受難者,簡表列有出生年份、籍貫、案由,以及判刑情況。這是在檔案還很難入手時,以個人之力收集到的,非常不容易。

新近的紙本名單,見曹欽榮在2017年12月出版的《自由遺產:台灣228.白恐紀念地故事》。該書後面有三個附錄(頁356-421):一、白色恐怖被槍決部分名單(1,099名);二、白色恐怖獄中死亡部分名單(54名);三、1947年至1992年台灣政治案件簡表。請少年朋友注意:一、二兩份名單都標明是「部分」名單,這是對被疏漏的受難者的尊敬,畢竟他們就只剩下姓名,而我們連這都無法提供。民間或個人力量實在有限,完整的統計還是必須靠國家。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從 2018年10月開始,到2021年3月,發布七波「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名單」,共5,942人,不過,請留意:這是「有罪判決」,不包括沒正式判決的案件。由於立法院已通過《政治檔案條例》,我們期待許多目前看不到的檔案可以公開,那樣,我們才有可能比較確實地估算白色恐怖的受難人數。

如前所述,目前「辨識度」最高的是「補償基金會」的申請案,經國家人權博物館統計,通過補償(含回復名譽、更正戶籍)的案件,以人數計算共7,160人。就性別來說,男性6,888人,佔96.2 %、女性272人,佔3.8%。以省籍來區分,臺灣省(即當時所稱本省人)共3,915人,佔54.68 %,其次是福建省704人,佔9.83%,再來是江蘇、山東、浙江各省,分別是5.78%、5.63%、4.30%,全部的外省人佔45.32%, 遠遠高出外省人在全臺灣人口中所佔的比例。

促轉會2021年2月的研究成果會,以「受裁判人」為對象,提出13,268人╱13,683人次(有人遭受一次以上的裁判)的數目。以此為基礎,促轉會提出不同分類的基本樣態比例。我們先對照「補償基金會」,列於下:

性別:男性96.27%,女性3.73%

籍貫:本省籍55%,外省籍45%

兩個統計基本上可以說相當一致。促轉會的研究進一步指出:

年齡:平均33歲,最小年齡受起訴時11歲,最年長84歲

分布年份:以1950年代(1950-1959)為高峰,佔50.70%                   

遭受白色恐怖侵擾的人,還包括被迫辦理「自首」、「自新」、「自覺表白」等情況的人;又如高一生的長女高菊花(詳第八章),她不在上述的任何數據中,但她徹徹底底就是白恐的受難者,最後取得「自首證」才不再受騷擾。2021年5月促轉會發布《任務推動及調查結果報告書》,下頁表輯自第二部(頁134),這是1950年至1967年十七年間的統計,共有28,286人因「肅奸工作」遭到偵查,其中26,318人遭到:交付軍法審判、辦理附匪登記、辦理自首、辦理自新、辦理自覺表白、交付管訓,以及因罪嫌不足獲得釋放等處分。也就是說,扣除交付軍法審判、罪嫌不足釋放,有10,828人沒送軍法卻受到具體的侵害,即使「罪嫌不足釋放」,我們也不知道是否花了很多「銀子」和親友的奔走救援才被釋放。這在在告訴我們,統計數據是最起碼的資訊,但它不是一切。我們必須記住,每一個人都是數目的「1」,但那1就是個生命,他的存在觸及周邊的親友和社群,有時更廣更遠。白色恐怖製造的恐懼,遠遠超過它直接迫害的人數,它擴散出去的恐懼,常常無法測量,影響的深遠更難探測。

關於白色恐怖判死刑的比例,過去很難弄清楚,只知道死刑的比例非常高。如果以綠島人權紀念碑8,296人,有1,061人遭處決來計算,就是12.79%,大約一成三,已經相當高。若按照前面引用的王昇的估計,高達15%,真的就是很高。促轉會以「受裁判人」為基礎,計算出終審刑度為死刑的判決是13.12%,也就是一百個人中會有超過十三人被處決。以此為背景,你就會知道青島東路三號軍法處凌晨的死亡點名,有多麼可怕。至於高刑度,受裁判人中無期徒刑1.92%;有期徒刑十五年以上4.84%;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未滿十五年18.53%。

白色恐怖早期是針對共產黨,目的在肅清中共在臺灣的力量,由於1950年破獲中國共產黨在臺灣的地下黨,1953年大逮捕,共產黨差不多都清光了,1955年以後白恐案件就以臺獨案為主。不管共產黨員或臺獨份子,在《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的定義下,都是「匪諜」(見本書頁053),都是黨國整肅的對象。

參考文獻

●《國防部清查「戒嚴時期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名冊》上、下。

●Jay Taylor, The Generalissimo’s Son: 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Englan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李禎祥,〔附錄二〕〈白色恐怖的政治案件總數有多少?〉,收於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一《清理威權遺緒》,頁119 -125。新北市:衛城出版,2015。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解碼壓迫體制:轉型正義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會議手冊。臺北,2021年2月26日。PDF檔可從促轉會網站下載,網址:https://www.tjc.gov.tw/news/252?fbclid=IwAR3doTsaR1vCcpBppOxD39e_2ZUaPOMwOOlLKHaKaetOw4zTaOpFoabecbM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任務推動及調查結果報告書》第二部,《探求歷史真相與責任的開端:壓迫體制及其圖像》。臺北,2021年5月。PDF可至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重要資訊專區」(任務總結報告)網頁下載:https://www.ey.gov.tw/Page/FB349249FFDD1600/35a61a97-11d0-41ed-be73-38982466e688

●曹欽榮,《自由遺產:台灣228.白恐紀念地故事》。臺北:台灣游藝,2017。

●陳英泰,《回憶,見證白色恐怖》(上)、(下)。臺北:唐山出版社,2005。

●陳英泰〔遺著〕,《回憶2、3、4》、《回憶 別冊:政治案件人物一覽表》。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17。

●電子資料庫《台灣浩劫 Taiwan Holocaust》,網址: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

●魏廷朝,《台灣人權報告書:一九四九—一九九六》。臺北:文英堂,1997。

作者為嘉義大林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專治臺灣史,著有《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自立晚報出版部,1989)、《臺灣歷史圖說》(中研院臺史所,1997;聯經:1998、增訂本2009、三版2016)、《海行兮的年代》(允晨,2002)、《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聯經,2012)、《少年臺灣史》(玉山社:2014、增訂版2019)、《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國家人權博物館,2019)等書。譯有《史家的技藝》(遠流,1989、2020),主編《臺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中研院臺史所,1997)、《古典日文解讀法》(中研院臺史所,2006)等書,編註《高一生獄中家書》(國家人權博物館,2020)。

《臺灣歷史圖說》目前有韓文版(新丘文化,2003)、日文版『図說 台湾の歴史』(平凡社:2007、增補版2012),以及英文版 A New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aiwan(南天書局,2015)。史學著作之外,出版散文集《面向過去而生》(允晨,2009)、《島嶼的愛和向望》(玉山社,2017),以及人物傳記《臺灣史開拓者王世慶先生的人生之路》(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1)。2008年起,和臺灣史研究生一起經營「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和同名臉書。


書名:《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
作者:周婉窈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讀冊
博客來金石堂誠品

留言評論
玉山社出版
Latest posts by 玉山社出版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