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回歸:疫情下的人性失真

詹宇
831 人閱讀

隔開全球封鎖與台灣的正常生活,他們是一道牆;如今這道苦撐一年多的孤牆,岌岌可危。

Covid-19本土確診數於五月十五日意外破百,連日狂增的數字令人驚魂未定,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部長於二十二日,驟然再補上創紀錄的四百人「校正回歸」,他的說明雖然立即獲得重災區雙北市長的認同,隨後有許多知名媒體引用國外經驗的客觀報導,但是「改數字就是有問題」彷彿為不信任的悶火借來風勢,迅速延燒。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看在部分人眼裡,校正回歸像是一大塊好好挖的牆角,紛紛拿這四個字造句作梗圖嘲弄不休,其實那只能顯露一種無知的輕佻。對照檢驗室裡堆積如山的檢體等著沒日沒夜的檢驗相關人員快點、再快點,那些輕浮和猜疑像是平行空間裡的另類病毒,是否讓疲於防疫的前線人員同感無助。

社團同學群組上,有人怒指疫情指揮中心失職,確診人數改來改去淪為國際笑話,我轉貼兩小則校正回歸的非官方說明文字完全無法冷卻他的砲火,讀著他自認為理性的連番評論,我隱然聽見「我不想懂,就是不信」的內在回音。

我原本也沒聽過校正回歸,但樂於去理解它,也當作長知識。很遺憾許多人並不這麼想,一味認定那就是作帳或蓋牌,也有些人挑剔這四個字的詞義。然而,命名不重要,更不要開它的玩笑,重點是校正回歸反映我們檢驗量能與流程無法應付猛爆的疫情,指揮中心該檢討改善程序,民眾也不要因恐慌爭相赴檢而徒耗量能。

簡單的事實硬是被失焦甚至曲解,在缺乏信任下,一個真相,各自表述。

校正回歸之前,我在電視政論節目中注意到「累計尚在檢驗中人數」每天不斷攀升。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公開確診人數之外,若能早些發布檢驗與等待結果的人數,並預先強調因篩檢量暴增與作業時間差,檢驗中人數在結果判定後將會「追溯回補」到每日的確診人數,資料跟不上,但資訊可以走在前面,如此超前說明該能減免民眾事後的疑慮。

又急又猛的本土疫情讓指揮中心焦頭爛額,超前部署似乎演變為不斷地亡羊補牢。

「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週內解除三級」,這則推特發文該是對台灣防疫驕傲的念念難忘,從雙北進入三級警戒日,激發民眾群起轉貼相互取暖。不過現實是,看好了台灣人,世界已示範很多次,這將是一場持久戰。

台灣過去的防疫成功不是靠運氣,只是政府與民間的輕忽卻造成這波急遽升溫的疫情。中央到地方各政府機關前面一年多的準備,疫情猛然加重凸顯出疫苗困境與社會、醫療到教育等諸多環節的不夠周延。防疫驟升至三級之後,少數自私或脫序者的行為不僅浪費社會成本,徒增的風險也讓多數自律配合的民眾被迫分擔。疫情蔓延時,自許人為最美風景的台灣,才真正開始顯露人性的美醜。

合歡山武嶺亭關閉之前依然人潮不斷,各地仍有我行我素的群聚或脫罩者,但是也有里長募集「食物包計畫」,提供麵包、口糧、罐頭等支援受疫情衝擊的弱勢家庭,來自各地的愛心湧入疫情原爆點之一的萬華。

本土疫情惡化以來,真正難防難控的恐怕是人性與其認知,那是深根柢固的公民素養及意識形態。防疫有了破口,認知作戰趁勢大舉襲來,不同於粗糙的假訊息,認知作戰操作上相當複雜細膩,有些文章破題便高談邏輯思辯、唾棄政治意識形態,看似說之有理、論之有據的諄諄長文,以實渡虛、混淆真相。認知作戰不見得要我們信或不信甚麼,它更會讓你我不知道該相信甚麼,它之所以更高明更危險是對知識分子的動搖。

前面的好日子不能過了算,這道彈痕累累、沒有外援的牆,自家人不挺誰挺?我們現在最該做的不是去掃貨窮緊張,而是從此,你我都要變成一道牆!

無可諱言,台灣的防疫光環正在失色,從驕傲的「Taiwan can help」霎時陷入「Taiwan needs help」,我毫不介意外媒「虛假的自信」等評論,卻憂慮國內的自亂陣腳。挫敗不是歹代誌,期待台灣為自己寫下傳奇的二部曲。補破網政府責無旁貸,不過,台灣防疫的成敗該由政府與民間共同承擔,在這場惡戰中沒人能夠置身事外,畢竟一直被世界隔離的台灣,經不起國內的彼此隔離。

留言評論
詹宇
Latest posts by 詹宇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