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後備動員體系的挑戰

李洙正
362 人閱讀

根據《聯合報》獨家報導,國軍擬擴大後備指揮部編制,未來該部政戰主任將改占少將缺。無獨有偶,不到一個禮拜前,軍方媒體《青年日報》才發表社論稱:「後備軍人…在國軍『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構想中,將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值得留意的是,社論中有段文字或許多少反映了軍方高層決策的考量:「烏克蘭之所以能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成功抵禦俄羅斯,並創造局部重大勝果,從2016年開始建立的三級動員與預備役體系功不可沒…也提供我國臺澎金馬防衛作戰的重要參考。」

圖片來源:路透社/達志影像

我在去年〈軍事訓練役改革無助於防務〉一文中業已指出:考慮到臺灣國防資源有限,後備體系和一線部隊存在排擠預算的緊張關係,尤其是在一線部隊的人力與裝備已極度困窘的情況下,更不宜將資源反過來加強投注後備體系。

事實上,我國亟欲效法的烏克蘭,該國軍方高度仰賴動員軍人,與其於克里米亞以及第一次頓巴斯戰爭中原有部隊已遭受重創之背景有關。另外,誠如許多歐美專家指出的,烏克蘭收復遭俄羅斯侵占的領土時,之所以遭遇推進困難的問題,除消耗過多,後勤補給不及等因素外,亦與其缺乏正規部隊,許多戰場僅靠缺乏重武器的民防團體甚至是指揮體系不同的外籍志願軍與俄軍接戰有關。本文目的並不在討論俄烏戰爭本身,於茲不贅。

重點在於:我國目前尚未面臨正規軍重創的問題,且臺灣相較烏克蘭而言,腹地極度狹小,如主要城市據點遭攻陷,勢必要想盡辦法收回,臺灣在沒有打算參加對外戰爭的前提下,不同的特戰部隊皆要演練傘降、兩棲登陸等作戰模式,理由正在於此。考慮到後備體系在臺海戰爭的功能非常有限(可能僅有灘岸防衛作戰時作為承受第一波火力的角色),我國是否適合直接照搬烏克蘭的國防改革路線,不無疑問。

有人會主張,正是因為臺灣本土防衛的壓力較烏克蘭更重,更應強化、充實後備體系。要回應這樣的疑問,首先必須討論:後備體系平時是由何者擔負訓練任務?如果是職業軍人,在兵源招募都有困難,同時戰訓以外業務量又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他們如何承擔起這樣的責任?如果委請民間代訓後備人員,民間相關團體師資良莠不齊,具備戰術技能之人力也不足以撐起我國從巡守隊、義消義警、後備軍人編制龐大的民防體系,二者皆應納入考量。

舉例來說,因應俄烏戰爭的熱潮,近來許多國民皆開始主動向民間團體學習戰傷救護技能,希望自己在中國入侵時能自救救人。然而,若稍微注意這些民間團體的課程資訊,你很可能會發現,多數師資並不具備TCCC(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或TECC(Tactical Emergency Casualty Care)的背景,最多僅具有EMT-1的證照。EMT(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當然是高度專業的領域,但是戰場與承平時期傷患面臨的情境完全不同。不說民間團體,就連軍方具備TCCC能力之人員都還非常稀少。

儘管我對過度強調後備體系角色的國防改革路線充滿疑問,不過如果軍方能提出參照外軍經驗制定的、科學化的訓練計畫,或許仍然發揮一定的作用,讓人失望的是,從國防部提出的相關應處作為看來,毫無進步的跡象。本月21日,國防部發布〈民國112年推展全民國防教育工作計畫〉最新公告,這是全民防衛動員體系的重要環節,結果計畫仍多處流於形式主義,依循慣例提出「儀隊競賽」、「網際網路有獎徵答」、「擴大文宣主軸宣傳」等空泛的規劃,要求「愛國暨勵志歌曲教學具成效之學校,配合觀摩表演」,這些文書工作除拖垮國軍及教育機關的基層承辦人外,毫無戰備意義。

9月初,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副局長柯恩(David Cohen)即已提醒: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雖然尚未決定入侵臺灣,仍要求解放軍於2027前具備犯臺能力,此種觀點與美軍前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son)及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早前提出的看法不謀而合。美國前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C. O’Brien)在11月接受《日經亞洲》(NIKKEI Asia)專訪時,更警告中國考慮在下屆美國總統大選,即2024年前,對臺灣採取軍事行動。

當然,這些預測未必準確,但也間接映射出一些訊息。不久前美國國會通過的《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內容包含官員駐臺工作,雖應不至於像某些親中學者故意引導民眾相信的,是直接干涉臺灣國防自主,而是為確保雙方訊息交換順暢,但兩者其實都多多少少反映了美方對臺灣自我防衛能力和決心的懷疑。

大敵當前,軍方高層彷彿從動員戡亂時期穿越過來、時空錯亂的應處作為,只會加深民眾對於目前國防外交路線的懷疑,給予中國更多利用認知戰干涉臺灣民意的空間。如果我們不打算重新整頓這個徒具紙上作業、充滿無效人力、總是把演習當作演戲的後備體系,就不要天真的幻想光靠動員更多人力就能守護臺灣主權。

留言評論
李洙正
Latest posts by 李洙正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