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抗中保台也成為美國民意

王宏恩
1.3K 人閱讀

筆者這幾天因為工作需求,搭了很多趟飛機往返美國各州。其中有一趟遇到一位加州白人大媽,一開始問戴口罩的我是不是韓國人,在我回答台灣後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知道台灣,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雖然機位有點擠,但是一趟快樂的航程。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最受歡迎的前總統雷根總統設立的雷根基金會(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Foundation and Institute)在12月1日公布了針對美國人的最新國防態度民調,這份民調訪問了兩千多位美國人,且家用電話與網路併行。這個基金會同時關注阿茲海默症研究以及美國國防外交,於2018年起開始執行民意調查。今年的問卷結果正掛在基金會的首頁

在美中台關係上,這份問卷的第一個重大發現,就是絕大多數美國人都已經把中國當成頭號威脅了,而且變化幅度劇烈。在僅僅三年之前,多數美國人還在思考北韓、俄羅斯或者中國是美國的頭號敵人。雖然在川普前總統的議程設定下,越來越多美國人覺得中國是頭號威脅,但當時民主黨許多人還是認為俄羅斯的影響更大。

然而,在今年11月執行的民調中,認為中國是最大威脅的美國民眾比例從21%遽增到52%,而認為其他國家是威脅的比例都掉到15%以下。其中,共和黨為64%、民主黨與無黨派都是44%。在同一份問卷中,兩年前多數的民主黨支持者都還認為中東與俄羅斯問題對美國更嚴重,但現在大多數都轉向中國。這也是兩黨支持者難得有共識的外交議題。

在11月執行的民調中,認為中國是最大威脅的美國民眾比例從21%遽增到52%。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美國民眾對於中國是頭號威脅的看法,也自然擴散到其他議題與行為。在這份問卷中,被問到是否要抵制北京冬季奧運,有47%支持、34%反對,其中對於要不要改期或換地點舉辦,更有60%的支持度。在這樣的民意支持下,我們自然看到拜登政府也在前兩天宣布要外交抵制北京冬奧,讓習近平企圖製造萬國朝聖的氣氛減損不少。

另一方面,在這份問卷中,也同樣有半數支持撤離阿富汗。在之前我們曾經討論過,在美軍於今年中正式撤離之前,其實就已經有多數民意支持。在撤離的混亂讓拜登總統受到譴責之後,如今又過了數個月,這份民調做出來仍然是多數支持美國撤離(47%支持、40%反對),可見這件事仍然是具有民意基礎的,也意謂著美國民眾支持清理戰場,全力面對中國。

講到面對中國,自然就得面對台海議題。雷根基金會分別在2019年以及今年11月,問了美國民眾一系列對於台海議題的看法。在這兩年內,最大的改變是──熊貓派的民意基礎全面鬆動了。在2019年,這議題還有明顯的黨派成分,被問到美國是否應該保衛台灣、是否應該增兵亞洲時,大概都有三到四成反對、五成贊成、一成不知道。在兩年之後,雖然贊成的比例並沒有明顯改變,但是反對者全面下降一到兩成,轉為回答不知道。這些回答不知道的人,其實就是可以被說服、視情況而定的選民。換言之,他們不再是因為基於道德或意識形態反對戰爭,而是要看什麼情況下中美戰爭會是師出有名的。

2019年及2021年美國民眾對於台海議題的看法變化。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尤其可以注意的是,這幾個月美國飽受通膨之苦,甚至很多人今年想要訂聖誕樹都還訂不到(因為漲價跟海運跟材料議題)。但是在對中國經濟制裁這一方面,仍有高達六成五的美國民眾願意支持。甚至在加派總是會死傷慘重的美國地面部隊,兩年前是反對大於贊成(45%>40%),但如今是贊成大於反對(39%>35%)。這些民調結果都顯示了在美國民眾心中,不只抗中是共識,保台也具有民意基礎。

這些民意不只是民心而已,也實質落實在台美的貿易狀況中。《華爾街郵報》在昨天刊出的最新報導之中,整理近年來美國跟世界各國的貿易狀況,其中發現美國跟世界各國的貿易總量在過去十年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美國跟台灣的貿易成長非常快速。尤其是台灣出口到美國的部分,自從2017年至今,四年就成長了70%,從400億美元增加到700億美元。相較之下,台灣進口美國的部分,僅由250億美元增加到350億美元,台美的貿易逆差讓台灣在這四年內從賺150億美元變成賺350億美元。

這些台灣加倍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遠不只是晶片,尚包括電腦設備、醫療器材、玩具、機械、家具、測量儀器等。這幾年美國鄉民們也紛紛在大賣場看到各式台灣的食品,例如爆紅的珍奶冰棒、買不到的台灣芭樂、亞洲超市常賣到缺貨的台南虱目魚粥、已經成為美國青少年文化的珍珠奶茶店、成為Costco賣場常備甚至有NBA球員自願代言的阿舍乾麵等。這些都是筆者在美國旅居的過去幾年看不到的,全都是這幾年忽然冒出來的台灣舶來品。

台灣出口至美國的產品近年來大幅增加。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在美國逐漸關閉中國在各州灑下的孔子學院之後,AIT也一批批在台灣招募中文老師到美國教學,也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學生與記者選擇到台灣來留學、求學、與工作。這幾年看到各大國際媒體報導台灣,都越來越深入,從繞境、環境到文化議題都有,而不再只是過去坐在上海或香港然後剪貼翻譯台灣報紙而已。

在中國關閉國境的中美斷交時期,外國人跑到台灣來研究中國;在中美重新交往之後,世界許多國家改成透過中國的眼睛認識台灣;而到這幾年,終於,世界各國重新認識台灣,而台灣就是台灣。這些都是外交正常化的一部分,並非要爭個輸贏逐鹿中原,而就只是彼此尊重。

美國民意準備好了,希望台灣民意也準備好了。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