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一波波,新冠未解,猴痘又來

林應然
384 人閱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1-06-26公布國內新增39,64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9,586例本土個案及6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34例死亡,70例男性、64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27例具慢性病史、80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

這樣的新聞每日播出,聽看數字感覺好像很多,但對照目前街道行車與觀光遊樂場所人客,似乎大家已經感受不到幾許恐怖氣氛,好像民眾已經逐漸對疫情麻痺了。累計至111-06-26,台灣正式統計已經大約有353萬人感染新冠肺炎,如果把那些所謂的「黑數」(未正式報告為確診人數)算進來,估計台灣應該至少有500萬人感染了,這已經將近佔台灣總人口20%了,其中大概有99.6%是無症狀或輕症,有不少確診人數是因為要入醫院手術或檢查或陪病而偶然間被確診的,顯然這波Omicron疫情已經逐漸被流感化了,雖然病毒還在突變中,從BA.1、BA.2轉到BA.4、BA.5。

特點是,傳播感染的速度越來越快,但似乎嚴重度沒有越來越重,倒是搖搖欲墜的觀光、旅遊、餐飲、航空業指望的天光還未到臨,因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尚未解封,確診者、親密接觸者、入境國門者還是要隔離,這些人好像被判有期徒刑一般,許多人感覺,被判刑的犯人還可以放風曬曬太陽透透氣,但被隔離者卻只能獨守空閨,不能越房門雷池一步,雖然說刑期很短,只有區區數日,但相信沒有多少人喜歡這樣的待遇。

大家應該都有一種感覺,雖然疫情每日還有數萬確診案例,死亡人數也每日百多例,但台灣的感染高峰期應該已經過去了,從最高點的每日近10萬人感染,逐漸下滑到4萬上下了,第一線的基層診所春江水暖鴨先知,應該最能知曉疫情是否已經轉向趨緩,筆者診所每日確診的人數已經從數十人到個位數了,春天確實已經到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在逐步放寬感染管制中,確診者從以前的隔離10天已經減為7天,親密接觸者也進展到0+7及3+4方案,入境國門者居家檢疫日數也自111-06-15改為3+4日了,何時將新冠疫情流感化處理,應該是指日可待了。

在這段等待期間,大家還是應該盡速加強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佩戴口罩個人防護裝備,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室內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防範群聚感染。

次世代疫苗指日可待

目前台灣及全世界在打的疫苗都是第一代的武漢肺炎病毒株,因為病毒已經發生突變到現在流行的Omicron病毒株了,導致原先的疫苗沒有針對性、特異性,產生的抗體即使可以輕易對抗武漢肺炎病毒株感染,卻難以對抗Omicron病毒株的感染,因此只能靠以量取勝,從以前規劃的打兩劑就可,逐漸進展到打3劑、4劑,靠更高的中和性抗體來取勝,這也是為什麼疫苗的角色已經從以前的源頭阻斷新冠病毒感染,退守到染疫後防止重症與死亡的原因。

美國的莫德納藥廠最近公開宣布,其次世代二價新冠肺炎疫苗,對傳染快速的Omicron BA.4和BA.5病毒株能產生強烈的中和抗體反應,可以防止這款病毒的全球散播,這種新疫苗可能產生出對Omicron整個變種病毒株的持久保護,若順利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與世界衛生組織批准,最快可望在今年秋季加入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追加劑接種計畫,台灣據說有採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如果作業流程順利,有可能在年底前,就能打到這款新的二價疫苗,希望到時能發揮防疫作用,以後可能全世界會像打流感疫苗一樣,每年依據新冠病毒的流行株種類,打新的新冠病毒疫苗。

猴年還久,猴痘已到

台灣疾病管制署111-06-24日公布第一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這個疾病是由猴痘病毒所引起,它是一種有包膜的去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與牛痘病毒、天花病毒相似,同屬於痘病毒科的正痘病毒屬,不像新冠或流感等RNA病毒那麼容易突變,一般認為曾接種牛痘預防天花者對猴痘也會有保護力,美國CDC認為有效率約為85%,但台灣1955年起就未曾有天花病例,1979年起也就停止接種牛痘預防天花,但因為種牛痘常常是在上小學才執行,因此現今50歲以下的臺灣民眾可能皆未接種牛痘疫苗,因此比較可能感染猴痘,至於以前接種過牛痘疫苗預防天花的人可能對猴痘會有保護效果,只是台灣的那些人已經接種牛痘疫苗50多年了,到底疫苗還能有多少保護力實在也是存疑,有待驗證。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猴痘是一種罕見的病毒性人畜共通病(從動物傳播給人的病毒),至111-06-27止全球已經累積4000多人確診,感染者主要是來自不安全性行為、與病人有親密長時間接觸者、及疫區旅遊史。為了疫情控制,台灣的疾病管制署於111-06-23將其新增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根據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的估算,這波猴痘疫情R0值,也就是基本傳染數為2,等於1個人可以傳染給2個人,雖然傳染力不及Omicron但依然不容小覷。

猴痘的潛伏期通常為1-2星期,先有發熱、劇烈頭痛、淋巴結腫大、全身酸痛無力、肌肉疼痛,接著出現皮疹,通常從臉部開始,然後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皮疹的變化從斑丘疹到水泡、膿胞。說起類似疾病,很多人或許都想到天花,但現今知道天花的醫生與患者都非常少,但如果說到水痘,相信很多醫生與民眾都知道,只是水痘的皮疹比較少形成膿胞,也比較是以身體中心的軀幹為主,痘子約7 天結痂,前後約10天結痂完畢後就不傳染,痊癒後也很少留下疤痕,通常隔離10天即可。猴痘則是以身體末端周邊為主,約10天後結痂,痊癒後比較會留下疤痕,約三周後結痂才能完全消失,因此需要隔離三周。

兩種病毒的皮疹病變數量都可從幾個到幾千不等,也都可影響口腔粘膜,生殖器、結膜和角膜。但猴痘病人在出現皮疹前會發生嚴重的淋巴結腫大,這可有助於識別猴痘,因為其他類似疾病都無此特徵。預防感染的方式應該與預防新冠肺炎或水痘病毒類似,要注意的是猴痘的皮疹液體內有很多病毒,這一點與天花及水痘類似。

噴酒精及勤洗手和消毒的防疫觀念,還是能夠對抗猴痘,不必太過恐慌,更何況它的傳染力遠低於新冠肺炎與水痘,只是目前接種後可預防猴痘的天花疫苗很少,早期的天花疫苗台灣有冰凍庫存,作為防止恐攻的戰備之用,但接種後可能產生較多副作用,至於正在洽談的第三代疫苗副作用較少,正在洽談中。天花疫苗目前傾向不會普遍性的接種,僅會針對特定族群,例如臨床上照護病人的醫護人員、會接觸病毒的實驗室工作人員,以及短時間內有和病人密切接觸者,預期猴痘的傳染應該有限,遠遠不如新冠肺炎,請大家安心。

留言評論
林應然
Latest posts by 林應然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