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裂痕、記憶的政治:林文源與「記疫」團隊

李尚仁
276 人閱讀

當Covid-19疫情爆發之初,國內有不少人文與社會學者就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場影響深遠的重大社會與歷史事件,必須有所回應。其中林文源教授在科技部人文司的支持下,率領團隊展開「記疫」的計畫,除了以座談和紀錄片等形式來探討與記錄這場百年大疫,並透過網站有系統地蒐集網路世界和疫情有關的各類文章,試圖記錄台灣社會在疫情時的種種反應。

記錄疫情就是書寫大歷史

《記疫》一書則精選上述研討與彙編成果,全書以主題分類共有八章,每章又根據文章性質分為三節,分別是「記疫風景」、「人社分析」與「行動記憶」,其中「記疫風景」大多是個人在臉書等社群媒體上發表對疫情的感想與評論,「人社分析」則是學者專家針對疫情相關議題所撰寫的分析與評論,「行動記憶」主要是不同團體在疫情期間所發表的聲明與行動宣示。

從主標題到副標題,此書已表明是要保存疫情記憶。某方面來講,這樣的出發點似乎有點奇怪,畢竟這場疫情衝擊如此之大,眾人的感受應該是刻骨銘心、記憶長存猶新,何須大費周章蒐集紀錄?然而,歷史上確實出現過慘重的巨大疫情事後卻遭到遺忘的例子:1918大流感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疫病之一,全球死亡人數至少超過四千萬人。美國在這場疫情中的災情慘烈,可是在疫情結束後,美國社會卻將這段慘痛經驗拋諸腦後,以至於著名歷史學者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 Jr.)1976年以這場疫情為主題的專書標題竟是《美國遺忘的疫病大流行》(America’s Forgotten Pandemic: The Influenza of 1918)。     

除了遺忘的危險之外,疫情的記憶還有許多種可能,包括斷裂、刪節、模糊與改寫。筆者身為「記憶」計畫的關注者,也有篇刊登在「思想坦克」的文章收錄於此書,受邀撰文介紹本書應是輕而易舉的工作;然而,回頭閱讀此書,部分文章卻在心中激起強烈的陌生感,甚至讀來恍若隔世而難以回顧。

仿如隔世的記憶傳承

算算這些文字不過是一、兩年前的產物,為何會如此?我腦海中初步浮現兩個層面的線索:首先,本書編輯完成時Omicron變異株已經開始在台灣流行,而指揮中心的防疫政策也從清零、壓制轉為逐步放鬆管制走向與病毒共存。於是人們對疫情的感知與經驗已大不相同。另一方面,去年底的地方選舉,前防疫指揮官陳時中部長參選首都市長,防疫措施的利弊得失成為政治攻防的焦點之一。結果不只陳時中以相當差距落敗,整體而言執政黨更是慘遭大敗。兩相加乘,選後社會氛圍出現了很大的轉變,媒體論述的基調也大不相同。

置身如此不同的脈絡,書中某些文字讀來不免有若昨日黃花,也讓筆者懷疑某種「記憶落差」是執政黨選戰失策的原因之一:疫情初期的屢屢「嘉玲」、歐美媒體報導台灣是成功的範例,防疫初期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似乎影響了執政黨及其核心支持者對之後局勢的覺知,未能充分覺察到2021年和2022年兩波疫情衝擊造成的改變,近三年管制引發的防疫疲勞,乃至不少基層民眾對疫情下生活困頓的不滿。

這樣的劇烈變化並沒有讓此書內容變得過時,毋寧,曾經如此強烈的經驗,竟然變成遙遠陌生的記憶或截然不同的感受,如此鮮明的差異正是進行探究與反思的起點。而就反省台灣社會對疫情的反應、檢討防疫策略得失乃至思考未來如何因應類似的災難挑戰而言,本書有幾篇文章亦提出了值得重視的論點。

見微知著的書寫殊堪借鏡

例如,林益仁從生態學的思考出發,從泰雅族人「小米方舟行動」所體現的原住民知識洞見,反思疫情下的分配正義與社區韌性等課題,提出重要的原創觀念;李建良以數位足跡和假訊息的管制處罰為例,對防疫法制的深刻法學思考,對於面對疫情的非常狀況要如何保障人權、維護民主法治與保護公眾安全,提出公允而深刻的論點。

疫情爆發以來台灣輿論對世界衛生組織有不少的批評和不平之怨,但對於台灣和世衛的關係以及後者的角色卻往往理解有限乃至有所誤解。李柏翰對「重新想像全球傳染病防治」的討論為此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資訊與評論。李宜澤的〈在原來生活裡流離失所〉以及邱大昕、陳美智合著的〈身心障礙者的防疫經驗〉細膩紀錄了疫情與防疫措施帶給一般人與身障者的嚴重生活困擾與障礙,後者更具體指出問題所在與改善的方向;陳美華〈拆解「人與人的連結」〉犀利的剖析八大行業工作者如何被汙名化與受到不成比例的管制;此外,也有數篇文章討論疫情期間移工受到的歧視以及以防疫為名的不合理對待。這些都是重要的批評與反省。

疫情期間有不少專家在防疫議題上出現爭論,包括入境普篩、「隱形傳播鏈」是否存在、血清學調查、國產疫苗的緊急授權、快篩的應用、防疫措施降級解封的時機……等等,可說是近年台灣公共領域難得一見的密集科學爭論。本書主編林文源教授和筆者都是「科技與社會研究」(STS)這個新興學術領域的一員,而對科學爭議的研究正是此一學科創建之初的焦點。以不偏倚的方式分析爭議兩造的立場與論點是STS重要的方法論原則,然而,這些科學爭議的文章本書收錄不多,這點讓筆者有些費解也感到可惜。這些未竟的工作也顯示,此書的出版不是「記疫」的總結,毋寧,「記疫」是個未完成的工作,甚至才正該開始。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是現代西方醫學史與科學史,尤其是英國熱帶醫學史與傳教醫療史,並致力推展西方醫學史的研究與教學。代表作是《帝國的醫師:萬巴德與英國熱帶醫學的創建》。

書名《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
作者:熊倉潤(くまくら じゅん)
出版社:八旗
出版時間:2023年2月

留言評論
李尚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