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猶民調顯示,多數國家對中負面,對台肯定
最近知名民調公司Pew Research Center在二月到五月之間針對全世界24個國家共27000位受訪者進行電訪以及面訪,調查這些國家的民眾對於中國以及台灣議題的看法,結果發現大多數國家對中國持負面態度,而且在大多數的國家的負面態度來到歷史新高;相較之下,大多數的國家對台灣抱持的是正面的態度。因為這筆資料十足珍貴,所以我進一步把Pew所公布的兩筆資料結合來進一步分析,得到許多額外的分析結果。
第一,在原本資料中,許多國家對於台灣的喜好程度不高,是因為未表態。平均而言,24個國家對於中國偏好的未表態率是7%,但對於台灣來說的未表態率則是25%,其中最高的分別為阿根廷(58%)、匈牙利(49%)、希臘(42%)、巴西(37%)、與南非(37%)。基本上位於中南美、南歐的國家對於台灣的認識程度沒有很高。
但在同時,這也代表這份問卷設計本身有起到效果──問卷中直接區分中國跟台灣來分別發問,因此受訪者在回答的答案並不一致,也代表受訪民眾的確知道中國跟台灣本身是不一樣的,所以才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這也增加了這份問卷的有效性。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代表台灣有繼續增加國際能見度的空間。
第二,假如我們把各國對台灣的喜好程度、與對中國的喜好程度來進行交叉分析,可以形成下圖。在這張圖中,X軸是各國對台灣持正面看法的比例減去呈負面看法的比例,而Y軸則是各國對中國正面減負面的受訪者比例。首先在右下角,可以看到五眼聯盟與民主國家們,這些國家都是明確的對台灣正面、以及對中國負面看法的民意趨勢。
然而,假如從各國對台灣的看法來看,有超過一半的國家都很靠近Y軸,這不只代表這些國家內喜歡台灣跟反對台灣的人數比例接近,這些國家反而大多數是對台灣沒有意見的國家,因此剩下有意見的比例相減之後就不會偏離Y軸太遠。這些國家一些也對於中國有負面看法(例如西班牙跟印度,位在中間下方)、另一些則對中國抱有正面看法(例如肯亞與奈及利亞,位在中間上方)。因此整體來說,雖然大多數國家對於台灣是正面態度,但其中一些是因為該國有大量的未表態,而這也是台灣可以努力的部分。
對中國持正面看法國家,對台多數沒特定態度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國家(在X軸上方)包括非洲、南美與印尼,但是這些國家絕大多數對台灣是沒有特定態度甚至是持正面態度的。換言之,這些國家的民眾喜歡中國的同時,並沒有因此討厭台灣,反而大多是不了解台灣。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為中國不讓台灣的形象出現在這些國家、還是中國把台灣綁在一起在這些國家宣傳則不得而知,但至少這樣的分布對於台灣來說或許是一個契機,代表這些國家的民眾在友好中國的同時,也並沒有因此把台灣拒之於門外。
但另一方面,我把這份資料,跟之前由哥本哈根民主基金會做的另一份跨國民調資料整合,發現了跟之前類似的趨勢。簡言之,世界各國對於是否在中國攻打台灣時使用經濟制裁中國,基本上還是跟世界各國對於中國的態度有非常大的關係,而對台灣的態度的影響比較小。
在下面兩張圖裡,左邊是各國對台態度與制裁中國的關係、右邊則是各國對中國態度與制裁中國的關係。左邊的點非常分散也沒有明顯趨勢,代表各國民眾對台灣的看法跟是否制裁中國之間關係不大;而右邊的圖則分布非常整齊,從左上到右下,呈現明顯的負相關。
對中國喜好程度影響其是否制裁中國
從統計來說(包括回歸模型分析),各國民眾對台灣無論是喜歡與否,在對於是否制裁中國的解釋力並不大。相較之下,各國民眾對於中國的看法,在解釋他們是否願意制裁中國上就有高達60%以上的解釋力。一個國家的民眾在Pew民調裡面回答越討厭中國的話,該國的民意平均而言也越會支持在中國攻擊台灣時給予中國經濟制裁。
當然,這個結果並不代表台灣在尋找國際呼聲上什麼都不能做。假如我們仔細看左邊的圖,可以發現左邊的零相關是來自一些極端值,例如右下方的以色列跟印尼(對台持正面態度、但是不支持制裁中國)以及左上角的西班牙與印度(對台無感,但支持制裁中國)。這些歧異性代表著假如台灣要去跟這些國家拉近關係,則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以及不同的假設,讓對台無感的國家因為戰略利益而增加對台的正面看法、而對台持正面看法的國家藉以說服建立共同戰略利益。
作者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覺得還是人類有趣多了,於是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
- 臉書終止事實查核對台灣的影響與策略 - 2025 年 1 月 16 日
- 大法官提名僵局的賽局模型分析 - 2025 年 1 月 2 日
- 在川普第二任繼續支持台灣國防的策略 - 2024 年 12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