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藥要給得快也要給的精準

洪德仁
2.3K 人閱讀

這幾天,台灣COVID-19確診單日死亡人數屢創新高,5月28日當日死亡127人,死亡人數累計1,058例,發病到死亡在3天內占47%,專家認為,這些患者很可能因為來不及用藥而死亡。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抗病毒口服藥單日給藥率從5月12日的1.7%,27日提升至8.1%,但是單日口服抗病毒藥物給藥率還是太低,學者建議至少應達15%。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47%發病3天內死亡

4月的時候,大家發現Omicron病毒不是這麼的溫馴,還是會有中重症的發生,一旦確診總數暴增,即使是0.25%的中重症發生率,也會讓中重症總數暴增。

特別是中重症或死亡的族群,大多是具有多重慢性病或失能的老人家,截至5月27日,發生重症1,058例中,60歲以上老人家達884例(84.6%)。依據指揮中心分析1月至5月26日,發病3天死亡占比為47%,發病4到7天內死亡占28%,超過7天占25%,3天內死亡的案例高達47%,會不會是因為「投藥速度慢」而導致死亡?

投藥速度慢,是因為缺藥,還是給藥的機制出了問題?我們姑且相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告訴我們:沒有缺藥的問題,那問題就是出在給藥卡住了,也就是抗病毒藥物的配發機制出了問題。

台灣只有57家核心藥局能夠給藥

4月時,疫情已經嚴重,除了大型醫院有配備藥物Paxlovid及Molnupiravir之外,不知道誰設計出核心藥局管理、配發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的辦法,全台灣只有57家核心藥局配發所有診所的開藥,都要讓確診者家屬,四處打聽哪裡有藥,還要天南地北、舟車勞頓,到這57家核心藥局領取Paxlovid;後來雖然弄出衛星藥局的名堂,也大概每1個鄉鎮區,有2家藥局可以領藥。

以台北市為例,250萬人口,一直都是這一波疫情的熱區,每天確診者動輒上萬人,只有兩家核心藥局,分別在松山、士林區,讓確診者家屬折騰不已;後來即使增加衛星藥局,全台北市也只不過20來家藥局可以領到Paxlovid。至於Molnupiravir更是麻煩,確診者只能到縣市政府指定1、2家醫院領藥,領藥前,還要再三確認,配合上班時間,事先約定。

所以在5月初前,每天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都在200人上下,明明知道兩種口服抗病毒藥物,不管Paxlovid或Molnupiravir,都是需要在發病或確診5天內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功能,這時候大多是輕症或無症狀,就必須仰賴醫師進行風險評估,適時、果斷的給藥,而不是等到有明顯嚴重症狀時,才給予藥物,也就徒勞無功,不只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更造成發病3天死亡占比高達47%的慘痛結果。

診所直接投藥

全國各地縣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幹部和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從4月一直向中央反映,及早給藥、方便拿藥,把口服抗病毒藥物比照流行性感冒快篩和給藥,直接由診所進行快篩判讀,符合風險因子的確診者,評估其腎臟(eGFR)、相關疾病、藥物交叉作用及副作用,盡速投藥。

5月15日以後,中央終於同意口服抗病毒藥物得配發到所有醫療院所,花蓮縣、基隆市等地方政府,首先將藥物配發到診所,方便確診者取得藥物;而後,其他縣市陸續跟進,以台北市而言,5月26日開始,提供居家照護診所、安養機構認養主責診所、居家醫療診所都可以配發Paxlovid藥物,直接給藥。

至於Molnupiravir,市政府和台北市醫師公會合作,在每一個行政區安排一家核心診所備藥,該行政區內診所直接到核心診所領藥,方便了許多。

5月27日,每天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提升到11,417人份,每日投藥率大約8%,國內學者像黃立民教授建議15%更理想,我認為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盡速在發病或確診5天內投藥,一定可以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給的快是非常重要的。

一條龍的快速精準投藥

另外一個關鍵是精準投藥,國內外統計資料都告訴我們,老人家是高風險、高重症率、高死亡率的族群,老人家精準的投藥,即使是多重慢性病和需要鼻胃管管灌投藥,Molnupiravir 都能夠提供最好的治療效果。

讓口服抗病毒藥物全面配置到基層診所,配合快篩陽策略的推出,也都是在診所執行,讓診所醫師針對高風險的長輩,快速、精準的提供症狀治療或口服抗病毒藥物,搭配居家照護制度,診所醫師、護理師、個管師持續的以醫療防疫專業,一條龍的診斷、治療投藥、每天健康追蹤,才能夠減少減輕高風險老人家重症或死亡的發生,讓台灣安然度過這一次疫情風暴。

留言評論
洪德仁
Latest posts by 洪德仁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