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光電進入農漁牧,科技介入田間管理

姚量議
660 人閱讀

2032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32年,

2032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滿30年,

2032年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推行了23年。

2032年,台灣的農村會是什麼樣的風景?農業生產將發生什麼變化?綠能會怎麼影響農村景觀?而創業立足的機會又是什麼?

家庭農場、傳統老農稀有化,農企業成為主流

家庭農場與老農耕作所生產的糧食是目前台灣主要糧食的生產模式,然而這種生產模式的「營業利潤」往往不是維持耕作的主因,許多地主為了避免土地荒廢或其他情感因素而選擇維持耕作。為什麼上述生產模式賺的錢不多?主因在於耕作面積過小使得成本難以降低。也因此,2009年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開啟了整合農地以達經濟規模生產的機會。而務農者隨著耕作面積增加,事業經營管理的需求也必須提升。組織型態以追求「營業利潤」的農企業與各式合作社也逐步增加,而農企業的生產競爭力遠遠高於家庭農場與老農的生產模式,特別在面臨各項資材齊漲的時刻將更為凸顯。

在增加營業利潤目的與政府2050年凈零排放的能源政策鼓勵下,綠能設施將大量改變農村地景。目前,太陽能板已普遍架設在畜牧設施的屋頂。漁業光電也逐步展開中,而營農型光電也躍躍欲試,畢竟廣達近百萬公頃的農地「發電」效益龐大且在政府保收電價下業者容易取得銀行融資,海內外資金也都看好光電產業發展。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然而,生物存活的重要元素之一是陽光,當陽光用在發電那農地還能種植什麼作物成為了首要的提問。過去幾年,再生能源相關法規未完善下產生了眾多農地綠能的亂象,如光電設施下沒有農業行為或在沿海農地種植需要潮濕環境的蕨菜(過貓),甚至養蟋蟀的昆蟲農業等。如今,政府強制要求光電設施下必須落實農業生產,而看好農地發電未來已無法閃躲糧食作物生產下,光電業者轉為思考如何兼顧發電與維持原有的糧食生產。其中一個關鍵是提高太陽能板設施高度(必須高於農業機械進場高度)、增加側光量以滿足作物長得好的流明數成為重點。

然而,光電業者付出的農地租金往往大於農耕業者,導致農地租金的市場價格提升而墊高了農耕業者取得農地的成本,農地耕作的主導權將由光電業者掌握。在這樣結構下也將發展出農耕、漁業、畜牧等業別的專業顧問服務公司與代為執行農地耕作、水產養殖、畜牧飼養的農業勞務服務公司,而各式跨業別的企業合作結盟的商業行為將蓬勃展開。農業經營進入更多元、更複雜、更嚴謹的專業企業經營階段。

科技介入畜牧,但身體感知還是根本

農業部門中最優先加入綠能產業的是畜牧業,且近年來不乏各業別企業投資「光電加畜牧」。光電營運維持相對容易,收益也相當穩定。但畜牧業投入門檻高,如飼養管理能力、飼料效率、環境監測能力、疾病風險控管等不同能力的管理者自然環境的變異都讓投資畜牧業帶著高風險。因此,科技介入畜牧被認為是可以降低風險的可能機會。介入的面向可分監測項目與判讀項目。其中監測從動物的日常基礎生理需求監控展開,如飲水量、飼料採食量、體重、蛋重等。環境監測也是另一個基礎項目,如畜舍內的溫度、濕度、風速、阿摩尼亞濃度等。進階的監控項目則是動物體內的抗體量與環境熱點的病毒量等等。

但,以上的基礎監測仍不足以提出飼養管理的預警與解方,為了提出解方必須納入動物行為的觀察才可能提出具意義的解方。經濟動物的行為判讀有賴於畜牧現場的觀察與動物科學家的研究,不同物種在飼養規模與環境差異下的行為差異變數目前仍難以量化,這需要長時間影像、聲紋等資料累積與人工判讀以作才能建立動物行為的大數據。如,雞隻咳嗽的聲音與族群數量搭配雞隻活動力、糞便等的觀察是雞農判斷是否投藥的重要指標。

動物行為判讀資料庫、環境監測與動物體內監測三者將建立「智能畜舍的科技管理模式」,這將有助於飼養管理者的日常作業參考與成為教育訓練的具體教材。但是,科技介入無法完全取代「身體感知的農業管理」,畢竟日日夜夜的動物行為感知與長時間累積的敏銳度依然是頂尖飼養管理員的重要能力,更是畜牧業成敗的重大關鍵之一。

善待勞工是農業部門總體提升關鍵

無論是糧食生產的部門或是畜牧業,綠能光電的投入都將成為重要收益來源。政府的政策鼓勵與補貼也早已投入在此,個體農戶與農企業在農業生產上都享有比一般商業往來更低利的專案貸款與享有其他軟硬體設施的補助。然而,農業部門的勞工待遇普遍偏低必須是下一步政府介入的項目。長期農業部門薪資偏低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特別是農業經營管理朝向專業企業經營,場域管理納入科技設備輔助,產品品牌行銷與通路建立的商業競爭、外銷出口拓展等都需要更多人才加入農業部門。薪資待遇將是農業產業能否升級的關鍵點,因此如何促成企業合理取得利潤與分配利潤,應該透過如差異稅務政策、差異補貼政策引導落實才能有效強化總體農業產業的提升。

留言評論
姚量議
Latest posts by 姚量議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