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執政下的外交成績──讓一中框架漸失著力點

王思為
762 人閱讀

台灣做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本該在國際社會上具有應享受的權利與應盡的義務,然而自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文之後,聯合國體系將我排除在外,許多重要國際組織的活動我皆無緣與會,長久以來造成我國在國際事務的參與程度愈來愈低,國人對於國際事務亦愈來愈無感;所謂在外交上會引發國內政治的波瀾,差不多只剩下兩岸之間關於邦交國的你爭我奪時刻。

邦交數增減都無阻我外交困境

然而說實在的,無論是在哪位總統任內的邦交國數目多一點或者少一點,台灣外交處境艱難的情況絲毫都不會因此而改變。而且,邦交國的維繫大多時候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百般無奈,斷交往往是友邦國內政局情勢變動的政治結果,並非我經營不善所致,國人對此皆了然於心;即便有著邦交國的來來去去,對於台灣人的尊嚴與光榮感亦無增損。

換言之,吾人其實都明瞭觀察外交事務辦理的優劣指標基本上並不在於邦交國數目之多寡,而在於台灣的國際空間跟以往相比是否增加,台灣的國際能見度與被關注度是否提升,以及我國政府的地位是否提高。

為了突破此項外交困境,長久以來我國政府與民間對於推動國際參與及拓展外交空間,多半是以凸顯台灣(或中華民國)具有國家主權地位的主軸作為出發點,因此理所當然地訴求我具有參與國際社會的合理性及正當性,並且能為國際社會帶來具體的貢獻。

歷任總統的各種外交努力惜乎難以匯為一氣

但上述的操作無論是訴諸於理的理性牌,抑或是動之以情的同情牌,在現實主義當道的國際社會底下,往往得不到吾人所期待的效果,換來的只是每年不斷重複上演的相同情境、也換來一次又一次的無功而返:從李登輝時代的「務實外交」,推動「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到陳水扁時代的「全民外交」、「主權外交」、「攻勢外交」,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遞交入聯申請書,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到馬英九時代的「活路外交」、「外交休兵」,對中國採取「和解」態度,僅商請友邦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時支持我國實際參與國際活動,但從未提案「重返」聯合國;到蔡英文時代的「踏實外交」,以「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為目標,主打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等國際組織;歷任總統在其任內都提出相關的外交路線與藍圖,但方向與力道卻不見得一致,以至於多年的外交努力卻無法凝聚出持續性的累積成果,甚為可惜。

我國參與聯合國及拓展國際空間的主要難題,自然就是阻擋在台灣面前的「一個中國」論述所形成之「一中原則」緊箍咒,其不僅在國際間長期遮蔽了討論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可能性,亦在國內牽動不同政黨之間爭奪詮釋兩岸關係主導權的敏感神經。

一中魔咒框死台灣,必須全面解咒

如果要形容台灣外交困境的根本癥結在於兩岸問題的僵局也並不算錯,但有別於馬英九將兩岸問題矮化在「中國VS.台灣」的「一中框架」陷阱裡頭愈掘愈深,蔡英文的處理方式則是將兩岸問題提升到「中國VS.不只是台灣」的集體安全陣營裡,讓「一中框架」漸漸地失去著力點,由台灣結合理念相近的國家共同對抗中國所帶來各種政治、經濟與道德上的脅迫與施壓;將「一個中國」魔咒從中國的主權與領土論述當中逸脫出來,轉化成為專制的中國共產黨對於民主制度與自由人權的普遍威脅;使得「一個中國」的壓力從過去只有單純地壓在台灣肩膀上,轉換成為由許多友好、愛好民主、自由與和平的國家共同承擔來自中國的壓力,並且不讓中國侵害這個集體安全陣營共同利益的企圖得逞。單就這點而言,蔡總統的戰略選擇與佈局是值得肯定且讚揚的。

另外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因為川普政府上台之後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大幅轉向、美中對抗格局成形下的大勢所趨,蔡政府只是剛好搭上了這班列車而已;但請不要忘了蔡總統2016年上任時就是以國防安全為首要之務,國防預算逐年增加,並於2018年掛牌成立隸屬於國防部的國防安全研究院等等作為,各方展現台灣對於自我防衛的決心,因此應該說是在當時台灣與川普政府的對中戰略轉向一拍即合,適時地相互呼應,美台雙邊關係也在如此的脈絡之下能夠有堅若磐石的發展。

又或許有人批評蔡政府政策不過是一味地投向美國老大哥的懷抱,但這種講法卻完全忽略了印太戰略的存在與重要性;結合美國、日本、印度、澳洲四國在印太區域的多邊戰略對話機制,除了美、日的傳統盟友關係以外,印度本是蔡政府所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的經營重點國家,台灣的戰略位置又在印太戰略架構底下處於關鍵樞紐地位,足以影響整個印太的區域安全與和平穩定,因此台灣與印太架構的接軌在彼此發展上是相當自然的。

圖片來源:翻攝自蔡英文臉書粉絲專頁

尋求與盟友交流合作方能破除一中魔咒

當然這個動態的過程還在進行之中,與印太戰略夥伴之間的盟友關係也在持續加溫,不過我們必須知道唯有這些實質關係的深化,對於台灣下一階段的安全與發展才能夠帶來更直接的幫助,而這也正是現在蔡政府所努力的方向。

過去我們已經聽了太多國內政客們所發明圍繞在文字遊戲上、沒有營養及內涵的外交口號,什麼「親美友中」、「親美和中」、「親美、友日、和中」、「親美、和陸、友日」云云,但這些腦袋裡一味地只想把中國捧得高高在上、尊崇中國,期待中國的善意才能讓台灣偏安一隅的想法,其實才是會將台灣導向危險無底深淵的愚昧及無知。

台灣這些年於各個方面的「脫中入世」,逐漸地把自己從「一中框架」當中跳脫出來,加入理念相同國家的陣營,並且持續擴大對國際社會的幫助與實質貢獻,推動「Taiwan Can Help」善的循環,才是增加保護台灣籌碼的正確作法。也唯有讓中國的「一中框架」逐漸地失去著力點時,台灣才有辦法真正地走出去,爭取到台灣應有的外交空間。

留言評論
王思為
Latest posts by 王思為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