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之間會有棄保效應嗎?

王宏恩
1K 人閱讀

隨著選戰接近、而民調封關之際,一些人開始討論最後總統選舉是否會出現棄保效應、導致結果翻盤。尤其在這次的選戰之中,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支持度始終小於另外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加總,使得一些人認為從數學上棄保效應是可能的,也有一些人拿出一年多之前新竹市的棄保做為參考。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棄保跡象並未出現

但從目前各種跡象來看,藍白之間似乎沒有明顯形塑出棄保效應的跡象。

首先,上一次的新竹市長選舉之中,高虹安在靠近選舉日時各項民調就幾乎領先,而國民黨原本就一直處於第三名,毫無勝選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選擇棄保、確保高虹安當選,而國民黨地方派系也的確能有效動員讓棄保票真的出現。相較之下,在這次總統選舉的選前民調中,國民黨侯友宜在大多數民調都處於第二,而位於第三的民眾黨柯文哲,選票大多是以反對藍綠為主軸的空氣票,要有效動員這些人特地返鄉回去幫忙投給侯友宜,恐怕不太容易;而假如只有部分選票轉移,不只無法確定讓侯友宜當選,甚至可能造成柯文哲選後補助款大幅下降。在侯友宜沒有明確給予選後好處的情況下,這次棄保的條件與新竹市長選舉大不相同。

而所謂的棄保效應,學術定義是「最喜歡的候選人當選無望的情況下,轉而支持第二喜歡、次佳且有當選機會的候選人」。然而,假如選民覺得其他候選人都超級爛,只唯一支持自己最喜歡的人、覺得其他當選都一樣爛的情況下,就失去了棄保效應的出現條件,因為沒有「第二喜歡」的候選人。舉例來說,我在研究2018年一邊開票、一邊投票的台北市長選舉時,當時選民們有明確策略投票的動機,因為前兩位候選人票數非常接近,甚至在投票時開票給你看。

但是最後該次選舉藍、綠、白支持者幾乎沒有人策略投票,因為大家都只愛自己的候選人、討厭另外兩位,所以就算輸也要投票彰顯自已的支持。相較之下,在這一次的總統選舉之中,柯文哲到今天仍打出要一起下架藍綠、說侯友宜是中共支持的人、也不停釋出內參民調顯示自己已經第二名,這些作為都是在鞏固核心支持者,讓自己的支持者更加討厭次佳的選項,與棄保效應的邏輯背道而馳,因此柯文晢目前的選戰策略只會讓棄保效應更不會出現。

棄侯保柯更不可能

假如柯文哲的支持者不會棄保的話,那侯友宜的支持者會選擇棄保嗎?從學理上來說很難。侯友宜的支持度在藍白合失敗、提名趙少康擔任副手之後就不斷讓核心支持者回流,加上潛在中國台商大量返台,使得在民調跟實際選票上都有機會一搏,也逐漸開始跟藍營小雞密切合作。在這樣的情況下,國民黨支持者並沒有放棄侯友宜、轉投柯文哲的動機。除此之外,藍白合的失敗,更讓國民黨支持者對柯文哲厭惡程度大幅上升,覺得本來國民黨到手的勝選飛了,因此就算柯文哲勝率較高也無法吸引國民黨支持者,畢竟再慘也不會比前兩次慘。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大選中郭台銘的意象仍然不明,而他即使退選,仍曾經動員百萬連署取得參選資格。郭台銘一直宣稱要幫助能夠打贏綠營、促進整合的選項,而他的核心支持者假如全力相挺侯友宜,並帶出部分的新選票的話,侯友宜的勝率就會繼續提高。雖然從上述推論來看,郭台銘對侯友宜的背書雖然不會造成棄保效應,但仍可能為選舉結果增添變數,尤其是這些票在藍白合失敗之後就沒有民意調查繼續追蹤了,這可是一群曾是對政治關心、曾幫忙連署、並曾接民調電話說要支持郭台銘的會投票選民。

最後,假如藍白之間的棄保效應不明顯的話,那麼綠營以及賴清德是否有辦法策動屬於綠營的棄保效應呢?假如藍白或無黨派的支持者之中,有一些把賴蕭配放成第二支持的選項的話,那根據策略投票的定理,賴蕭配要強調自己獲勝的機會、以及強化選民轉投票給賴蕭配的動機。動機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實際達到的政策承諾(例如過去的確送到選民手中的社會福利,例如最近許多支持者打開帳戶看到的學貸補助跟生育補助),而另一種則是心理上的光榮感(例如最近許多支持者提到的歐洲各國快速通關、各國遊客來台就學就業人數增加、各國投資開分公司的數量增加、外銷到各國的產品)。

畢竟投票本身是一個耗費人力物力的行為,而投票造成的效果(勝選後提案後通過預算後執行政策)往往要很久之後,所以要讓選民在投票日那天「有感」則更需要實際、摸得到、有記憶點的動員內容。

作者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覺得還是人類有趣多了,於是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

留言評論
王宏恩
Latest posts by 王宏恩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