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陳沂直播跟鄭家純吵架,以女權批判鄭家純裸照物化自己,指鄭廣告照誤露肛門。鄭家純否認露點,陳沂跳針死咬不放。那麼到底鄭家純有沒有露點?雙方群眾都心知肚明是假議題,貓玩耗子就是要惹惱你。
陳沂所知道的女權不符事實,女性主義罵父權結構物化女人,不是罵女人被物化就該死。罵女人脫就犯賤的論調叫父權,陳沂假女權真父權,標榜進步價值,暗地架拐子痛扁進步價值。掏空名詞,偷換概念,這是對語言的扒竊,比偷錢更惡劣。
直播觀眾觀賞了典型的烏賊戰,這在政治公關界行之有年。《北農風雲:滿城盡是政治秀》一書報導二○一八年,吳音寧擔任台北農產總經理,王欣儀等多名國民黨議員指吳音寧「送七噸剩菜給溪州鄉社福團體」為「公器私用、圖利鄉長表哥」。當時農委會、市場處、市府顧問蔡璧如都認可送菜;後來市場處長卻竄改訪談北農紀錄,跟王欣儀開記者會譴責吳音寧。
國民黨參選人游淑慧則指吳音寧「不顧菜價崩跌,跑去高雄吃魚翅」。儘管菜價沒崩跌,吳音寧也沒吃魚翅,但真相對國民黨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功設定議題,使吳再怎麼辯解,也只會和貪官污名更密不可分,反襯前任總經理韓國瑜英明。王欣儀等人不為自己這些言論負責。
先前男跨女網紅罔腰宣布懷孕,使大眾爭論多日。那麼她真懷孕了嗎?是否可能?這個假議題空洞無物,沒什麼可吵。但媒體不查證、真相不明時,爭議作為火藥擊發,便把這枚空包彈推送到社群媒體每個角落。打通最後一哩,龐大路網既可用於業配團購,也可用於操縱公投、大選。社群媒體用戶即使發文抱怨罔腰,此舉也還是廣發江湖帖邀人來討論罔腰,是屎就不能只有我吃到。
臉友們看了去搜罔腰是誰,看完才會發現浪費生命去看你推送給他們的垃圾,他們根本不想知道這破事,受騙吃了滿嘴屎,厭惡卻吐不掉。用戶發文笑網紅們蠢時,病毒式傳播已達陣,讓你把你所有臉友牽去賣給網紅們。好吧,就算受騙了,事情也不大,顯然這些詐騙集團設定議題的本領通天,而我們也太經不起撩。
不,不只如此。
●
假如用戶從爭議熱圈退開,換個角度觀察上述集客行為,遠距空拍俯瞰這十年,會看到廣告資金大河改道,報紙良田抽乾變旱地;熱錢湧入網紅口袋,滄海成桑田:
〈2016媒體白皮書〉稱,台灣報紙的廣告營收,2007年有136.68億元。後因讀者不再訂報,轉而上網看報,2015年腰斬剩64.27億。台灣尼爾森媒體研究公司媒體廣告監測稱,報紙廣告2018年36.6億元,2020年受疫情衝擊剩14.1億,為前一年的54%,接近2007年的一成。
網路廣告從2007年49.5億,2012年116.01億超過報紙廣告,2015年193.52億,2016年258.7億超越電視,
在美國,只晚一年,數位廣告(占廣告總額38.4%)2017年超過電視廣告(35.8%)。
消長隨疫情爆發、居家隔離而加劇。在全球,GroupM表示網路廣告2019年占廣告總額48%,2020年為52%。〈2020數位廣告趨勢總回顧〉見證了社群媒體廣告的井噴,2020年全球社群媒體廣告第三季比第二季成長56.4%;臉書廣告成長22%,中國騰訊第一季廣告同比成長32%。受訪六成網紅說業配大增,年增26.8%。台灣2015年10億,預估2025年135億。
《紐約時報》2020年廣告比同期降15%。英國許多小型媒體倒閉,而台灣損失最慘重,2020年《聯合晚報》結束,2021年失去台灣《蘋果日報》。陳沂臉書跳針罵人,新聞瘋炒、粉絲叫好之際,我們不知已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東西。台灣《蘋果日報》銷量曾破71萬份,至2019年9月底平均淨發行量每日10.17萬份,2020年同期8.26萬份,也接近當初的一成。在虧損下毅然支撐至今,值得讀者感念尊敬。
媒體生態的惡化由來已久,已達雪崩拐點,《蘋果日報》傳遞了警訊。
●
傳統媒體變成純網媒,差別在哪?
中天新聞台轉進YouTube,Playboard稱逾1.8萬觀眾捐贈中天435.5萬。《數位時代》稱其月均廣告收入140至200萬元,這數字還要被YouTube抽成,大不如原本中天52台每月授權收入3,500萬元,及數億電視廣告收入。原本新聞部員工近五百人,據《聯合報》報導,撤照後將留任兩百人,部分調任中視新聞部,部分做網路新媒體。也就是裁員三百人,再扣除轉中視者,中天YouTube頻道的編輯、記者不到兩百人。減少的三百多人,就是傳統媒體和網媒的新聞戰力差距。
台灣《蘋果日報》收掉紙本,只留《蘋果新聞網》,裁員326人。同樣有大量記者、編輯人才斷層,失去戰場,這不僅是媒體的損失,更是社會的損失。
傳統媒體和網媒的差異是,四大報以龐大發行量吸引廣告,支持大批記者、編輯;而數百家網媒分食廣告殘羹,多數不採訪,只免費轉載、彙整改寫。記者不採訪,就沒有重要的新聞。沒有新聞,觀眾就無法監督政治,因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不知道記者可從事件挖掘到多深的結構核心。
有人說,別說網紅不好,網紅也有知識型理智有料的啊。其實不管是蟑螂型網紅或知識型網紅,都無法代替《蘋果日報》採訪新聞。大眾眼球、廣告資金改道流向網紅、社群媒體,都在侵蝕民主。
●
民主政治是工業革命後,隨著商業發展,和媒體、廣告共生而成。未來報紙、電視為老闆政治利益隱瞞真相時,《蘋果新聞網》能否發揮《蘋果日報》調查真相的力量?台《蘋》防線失守,今後拿起武器保衛自由就是讀者自己的事了。讀者低標可以做的是訂報、買報,贊助媒體;高標是從臉書、Google、YouTube免費娛樂與政治腐敗的共生中覺醒。
社群媒體透過操縱網紅、粉絲、廣告的博弈,正在秘密地摧毀新聞自由。台灣媒體抄別家新聞發即時,跟緬甸政府把作家、記者關進牢裡,表面有天壤之別,但對社會的箝制效果是一樣的,讀者都看不到真相。《蘋果日報》退場,絕非自由競爭、優勝劣敗,也不是網路大勢所趨;而是政府把社群媒體掠奪公共利益視為理所當然。 約翰.道恩說:「如果家園不再,整塊大陸都因之缺損。別問喪鐘為誰響,它為你而響,為你我而敲。」大眾知的權利有一部分隨之下葬了,它必須起死回生。
- 《魔法阿媽》之爭:孤獨的孩子習慣一個人跳傘 - 2024 年 9 月 30 日
- 還我阿北運動:約好的棲身之地卻在夢中遺失 - 2024 年 9 月 16 日
- 縱放柯文哲:養育一個貪污犯需要全村之力 - 2024 年 9 月 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