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確認定於一尊的地位後,為填補疫情期間的外交空白,連忙進行「外交補課」,運用雙邊外交與多邊外交方式,推動其「大國外交」、「元首外交」與「微笑外交」,其目的是變換「戰狼外交」面目,削弱美國在全球編織「圍中同盟」的力道,讓世界各國在中、美對抗上「中立化」,即便不能與中國站在一起反美,也不要跟美國站在一起反中,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此謂「不結盟的統戰外交」。
許多媒體誤判中國的外交策略是為「中、俄結盟」、「中、越結盟」甚至「中沙(沙烏地阿拉伯)結盟」抗美、反美等,把美、中關係看成是一分為二、非黑即白的國際選邊站遊戲,如此,既誤解中共的外交思想,也誤導對世界各國外交行為的理解。
一、中共的不結盟統戰外交思想
所謂的結盟/聯盟,根據國際政治學現實主義祖師爺摩根索(Hans J.Morgenthau)指出,是實現軍事目標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一個國家或一個聯盟與另一個國家或聯盟之間的均勢(balance of power),在地區或國際體系中,相互競爭的A國與B國為確保或改善他們相對的權力、利益和地位,可採取三種措施:第一,增強自身實力;第二,依靠其他國家的權力來增加自己的權力;第三,阻止其他國家的權力增加到對手的權力中。當它選擇第一種做法時,就會走上軍備競賽的道路,當它選擇第二或第三種政策時,它便選擇了結盟政策。換言之,結盟/聯盟是指軍事上的攻守同盟。
中共的外交戰略不是這種想法。習近平的二十大報告再次鄭重宣示:「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靈魂和旗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立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域和長遠的戰略選擇」。
中共的不結盟統戰外交,脫胎於毛澤東的「三個世界論」,1974年毛指出「霸權國家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三個世界論」的戰略思想指明:蘇、美兩霸是第一世界,它們互相爭奪世界霸權。占世界人口大多數的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是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軍。而英國、法國、西德、日本等是第二世界,它們具有兩面性,是第三世界在反霸鬥爭中可以爭取或聯合的力量。
1980年代,鄧小平進一步明確地說:「中國的對外政策是獨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結盟」。「這個戰略轉變的根本出發點,就是發展同世界各國的關係,不坐到別人的車子上去,,要堅持同所有的國家都來往,對蘇聯對美國要加強來往;還要同歐洲、日本發展關係,更要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合作。重視廣泛的國際交往,在打交道的過程中趨利避害、不樹敵、不與任何國家結盟,廣泛發展同各個國家的關係」。
因此,中國並無與外國有任何結盟/聯盟的關係,例如,中、俄之間叫做《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而中國與北韓叫做《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即便解放軍與北韓軍隊在韓戰時並肩作戰,但是,迄今中共仍定位「中朝雙方增進戰略溝通」,連「戰略合作」也不願提。中共統戰外交最重要的理念,是要永遠掌握領導權,因此不願被平等結盟攻守同進退的同盟約定所束縛。相反的,美國則明確走結盟/聯盟外交路線,拜登政府多次得意強調,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在全球有超過75個同盟國家,是美國的全球優勢。
二、「外交補課」的意涵
習近平本來是最愛出國的中共領導人,根據牛犇估計,在疫情暴發前的幾年裡,習平均每年訪問14個國家,平均每年花在國外的時間為34天。這明顯超過了歐巴馬平均每年花在國外的25天和川普平均每年花在國外的23天。截至2022年11月,習近平以中國國家元首身份共訪問6個大洲70國,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習停止出國進行外事訪問活動,是20國集團中最長時間沒有出國訪問的領導人,直到2022年9月才出訪。
習近平為什麼這麼長的時間自我隔離封閉?最普遍的說法是防疫,要需要遵守新冠的防疫規定,但是,習近平在國際舞臺上的缺席,發生在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關係急劇惡化的同時,各類國際民意調查顯示,在過去兩年中,許多國家人民對中國的看法也急劇惡化。中國轉向閉關自守,官員們的注意力都在保護習近平的健康以及國內政治的勾心鬥角上,從習近平以降,中共各級幹部首先關注的是二十大的去留問題,「戰狼外交」成為這段時期中國的代表作。
因此,二十大後,所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補課的首要目的是,停止「雙惡化」: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關係急劇惡化;許多國家人民對中國的看法也急劇惡化。中共官媒宣稱「在習主席親自謀劃指揮引領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闊步前行,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不斷書寫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光輝篇章。」外交部長王毅形容是「開展密集峰會外交,拓展全球夥伴關係」。
三、微笑外交的特徵
二十大後,習近平同步開展雙邊外交與多邊外交,推動「大國外交」、「元首外交」與「微笑外交」,其基本特徵是「微笑」,甚至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展開笑容。雙邊外交包括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德國總理蕭茲、巴基斯坦總理謝裡夫、坦尚尼亞總統哈桑訪中,以及習預定12月第二週出訪沙烏地阿拉伯。另外,消息也傳出習近平將與普丁視訊會議,金正恩將訪問中國等。
多邊外交指G20與APEC峰會,中共官媒統計習近平與11國包括美國、法國、荷蘭、南非、西班牙、阿根廷、塞內加爾、韓國、澳大利亞、印尼和義大利。G20結束第二天他飛抵泰國參加APEC峰會,又會見了日本、新加坡、菲律賓三國領導人。至於習近平與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的交談並沒有被中國官方列入會晤範疇,但中國外交部澄清「不應該被理解為習近平批評或指責任何人」。「微笑」是最重要的。
其次,習近平新一輪的「微笑外交」似乎刻意淡化「台灣問題」,在公開的報導上,除了對美國強調「台灣紅線」,對日本加了一句「必須重信守諾、妥善處之」之外,幾乎不見中共藉此機會大力鞏固「一中原則國際化」,應是中共不願因「台灣問題」節外生枝,破壞其「外交補課」的效果。
相反的是,德國總理蕭茲公開說,與習近平會面時,表達對兩岸情勢的穩定及和平表達擔憂並強調,對台灣現狀的任何改變都必須和平解決或雙邊同意。蕭茲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記者會則說:「如同美國和其他國家,我們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但我已表明,關於台灣現狀的任何改變都必須是和平的,或是雙邊同意的。」
比較罕見的是,蕭茲竟然在外交上對習近平吃豆腐,單方面宣布「德、中反核武聯合聲明」,蕭茲表示,「中國政府、習主席和我能夠一起宣佈,烏克蘭戰爭中不應使用核武,單是這一點就讓此行值回票價」。在中共官媒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德、中反核武聯合聲明」。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雙邊外交或多邊外交,中共最強調的是對方的「獨立自主」,包括宣傳「歐洲戰略自主主張,表現出德國反對與中國脫鉤」、「中法、中歐應該堅持獨立自主、開放合作的精神」等等,甚至,中共外長王毅也說「中方讚賞沙特奉行獨立自主的能源政策」。
在新一輪習近平的「微笑外交」中,尚未看到有任何一個國家與中國結盟站在一起反美。例如,中國與越南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深化中越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講的是「國際社會應當共同努力,致力於和平、發展和合作,為世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 中國懲治台獨法律意見的悲哀與可憐 - 2024 年 6 月 26 日
- 傅崐萁訪中:不倫不類的交流 - 2024 年 4 月 30 日
- 馬英九:被閹割的中國人 - 2024 年 4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