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營知名媒體人趙少康在7月9日晚間貼文,以「假外銷轉大內宣」標題,指出《思想坦克》是綠營「認知作戰一條龍」的樞紐。
趙少康就是要「認知作戰」與「大內宣」等概念無效化
事實上《思想坦克》是隸屬於財團法人台灣智庫的評論平台,而就台灣智庫歷任的執行長如鄭麗君及莊國榮來看,智庫立場偏向泛綠陣營,應無疑義。這些都是完全公開的資料,網路稍微搜尋一下就可以清楚了解。
就《思想坦克》平台而言,由本土派的立場出發去評論公共事物,堂皇發聲,也是為所應為。並沒有任何需要掩飾或迴避的需要。然而趙少康為何特地要製造一篇仿若公開機密情報一樣的文章呢?
關鍵在於「認知作戰」與「大內宣」一詞。趙少康目的,就是要「認知作戰」與「大內宣」等概念無效化。
「認知作戰」與「大內宣」
根據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定義,認知作戰是:「利用爭議訊息,破壞社會既有網絡及深化對立。」中國對台戰略不僅是軍事熱戰,所有可接觸台灣的管道,凡從金融、資訊、政黨、基層村里組織乃至宗教團體,都會成為是現代作戰的一環。例如沈伯洋教授在〈中國認知領域作戰模型初探:以2020臺灣選舉為例〉一文中所分析的現象。
還有2021年6月剛出版的《戰狼來了:關西機場事件的假新聞、資訊戰》一書,裡面以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進行深度剖析。若讀者有印象的話,這起事件原是日本因為颱風關閉關西機場,各國旅客被困在機場的島上。而此時台灣的網路傳出一則空穴來風的貼文,說中國大使館出動專車接運旅客,但台灣不聞不問。這則貼文引發極大的政治風暴,引起國內輿論激烈的攻擊與對立,最終甚至導致我國外交官蘇啟誠自殺身亡的悲劇。
從本書剖析的各種時間線看來,這起事件「人為加工」的因素非常大。甚至可能是一種系統性的輿論操控。因此「關西機場事件」,可以當成「如何辨識認知作戰」的一項教材。
至於大外宣,這個概念是2009年,中國決定投入450億元在全球推廣「大外宣」(「中國對外宣傳大布局」),目的是對抗並影響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的觀點。這原本是一個公開的計畫,並非資訊滲透,但因為規模過於龐大,導致後來只要對中國有利的新聞,台灣民眾就會認為又是大外宣的一環。
於是不知何時,台灣網路又出現「大內宣」一詞,指稱民進黨透過龐大資源影響媒體,甚至組織了號稱「1450」的網軍來操作輿論。於是大內宣就成為了藍營閃避中國因素,反擊民進黨的標籤。
藍營混淆資訊,降低台灣民眾對中國認知作戰的警覺心
認知作戰、大內宣原本都應該是國家動員、戰爭層級的大事,但在藍營蓄意製造標籤的狀況下,將這概念無效化、模糊化,最終導致社會輿論完全辨析不出中國方面刻意的滲透與破壞。
我們聽到泛藍的輿論會說:「沒有認知作戰這種事情。但如果要討論到底,那民進黨政府無時無刻也都在進行認知作戰,甚至跟民進黨政府有關的宣傳全都是一種認知作戰。」
這樣的說法,無疑就降低了台灣社會對於認知作戰與大外宣的警覺心,甚至轉而變成了台灣社會內部對立的口水戰。例如2021年發生的「林瑋豐事件」。原本林瑋豐就是在PTT上很活躍的使用者(鄉民),經常在八卦版打筆戰,而他慣用「反諷」的筆法跟別人吵架,讓對方哭笑不得。
但就在5月24日,台灣疫情嚴重爆發之際,PTT八卦版上出現許多呼籲刪除「疾管家」(衛福部的app)的文章。林瑋豐覺得事態不單純,於是指稱說這是一種認知作戰。但不久林瑋豐本人的言論及文章立刻被鄉民考古,認為說林瑋豐經常反串,那麼他說的認知作戰就是「自導自演」,連帶他家人在民進黨工作的背景也被挖掘出來,於是整起事件就變成了「民進黨的認知作戰」。
混淆現有的資訊,降低台灣民眾對於認知作戰的威脅感受,就是目前趙少康正在進行的事情。趙少康的目的不是要抹綠,抹綠不是什麼大事。他的目的是要讓社會大眾認為:民進黨也在進行認知作戰,任何對民進黨有利的都是認知作戰。
中國應該是意外發現認知作戰,比傳統的文攻武嚇成效好太多。因為進行傳統文攻武嚇,只會讓台灣敵我意識更強烈,更激起台灣人反中的意識;而在日常生活中操作認知作戰,只要簡單的對立,例如趁疫情爆發之際搧風點火,甚至不用花太多活動費,台灣社會就會自動裂解。
台灣社會內部對於認知作戰毫無招架之力
我想美國人之所以會大手筆提供疫苗,大概也發現了:台灣在傳統軍事防禦上或許還有抵抗力,但社會內部對於認知作戰毫無招架之力。所以才會出現這一個月來施打疫苗的亂象,甚至最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台灣民眾施打疫苗的意願,導致防疫工作失靈。
但要如何抵禦類似的侵擾?認知作戰的散播模式很想是病毒的傳播模式,建議所有網路使用者,對於網路訊息都要更加小心查證,縱使消息是來自熟悉的媒體平台,都還是要斟酌再三,多方驗證再來分享,如同入關前要先隔離檢驗一樣。對於匿名、未知來源的消息,更應該提高警覺,主動追查來源,切斷假消息的傳播鍊。
- 《黑神話:悟空》熱潮背景 - 2024 年 8 月 27 日
- 十年了,大家都好嗎?──從解構三一八到政治與社運板塊變遷 - 2024 年 3 月 22 日
- 為何一定要讓學生讀顧炎武的〈廉恥〉? - 2023 年 12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