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疫情平原期,再談居家照護

洪德仁
1.4K 人閱讀

台灣COVID-19 疫情逐漸緩和,7月2日,全台灣本土確診34,748人,距離5月及6月初的高原期, 每日8、9萬人確診,情況稍微穩定。

同時,全國醫療量能逐漸充裕,無論病床(專責+負壓)、中央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大多還有50%的空床,即使是最緊張的南部(雲林、嘉義、台南)總床數達1,805床,空床數909床,空床率50.4%,顯示出經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帷幄運籌及調度,台灣的醫療資源得以保存。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居家照護政策

其實,每天3.5萬人確診,絕大多數(99.56%)是在家裡居家隔離和療養,剩下的0.44 %中重症確診民眾,才會安排到醫院、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治療和隔離療養,輕症和無症狀的確診者,留在家裡隔離和療養的分艙分流是有其重要性。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2022年4月19日推出:COVID-19 確診個案居家照護政策,訂定管理指引及應注意事項,讓65歲以下的無症狀或輕症,且無懷孕≧36週的確診者,居家環境符合1人1室(單獨房間含衛浴)的條件,就可以在居家隔離處所隔離療養。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請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和醫師公會合作,規劃居家照護,有的地方,像花蓮縣、高雄市在4月中旬啟動,台北市在4月22日因應確診者居家照護,市府與台北市醫師公會合作,招募社區醫師,每人認養2個里,整合居家照護及後端照顧,鞏固社區醫療。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積極邀請各縣市醫師公會交流分享執行的經驗和窒礙難行之處,進行整體的規劃協調。

居家照護實務

我有一個使用視訊診療判定快篩陽性的個案,我除了幫忙進行通報之外,也邀請他同意參與居家照護計畫,讓我成為在居家隔離期間的家庭醫師,並且應用LINE的官方APP隨時聯絡。

沒想到隔天LINE APP留下兒子確診的訊息,我們用相同的方式給予治療和關懷;再隔天,全家成員包括:太太、女兒也都中獎,這是6月10日左右的事情。11歲大孩子在6月下旬,出現皮膚紅疹、發燒、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年輕的爸爸和我用LINE聯絡,直接問道:是不是MIS-C?我幫忙轉介到台北榮民總醫院,收住院,檢查和點滴治療,兩天後出院,診斷是「類MIS-C」。隔不到兩天,9歲妹妹也出現類似的症狀,不過症狀比較輕微,就選擇到我的診所就醫。

我其實沒有看過MIS-C病人,不過哥哥的經驗,我提高警覺,閱讀了一些文獻資料,給予症狀治療、尿液、抽血檢查,進行生活衛生教育,像多休息、多喝水、多吃水果等,都是老生常談,這是最重要的生活型態。隔天檢查報告出來,尿酮體(Urine ketones)增加、肝臟功能檢查鹼性磷酸酶(ALP)增加達10倍,其他項目,像白血球、血小板、生化檢查都是正常,爸爸說哥哥在醫院的檢查也是相同。我馬上向台大醫院小兒傳染科專家請教,也是得到類似的診斷。這一家子除了兄妹之外,連同表兄弟姊妹,共有4人發生類似的狀況。居家照護診所的醫師及護理師,提供的服務不是只有居家隔離期間的健康關懷,特別是MIS-C或是長新冠,都需要長期的聯繫,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我有一位確診個案是知名餐廳創始老闆,台北市政府經由台北市醫師公會的派案,每天會有2,000多名確診個案,請312家診所進行居家照護的關懷,老先生就成為我的病人。打電話到家裡,老太太告訴我:老先生很有性格,不吃藥,她很擔心。我請老先生過來視訊通話,看起來很有元氣,老先生堅持不必吃藥就會自己好,我告訴他:你有心臟病、高血壓,加上已經80多歲,絕對不能併發重症,是很危險的。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可以減少95%發生重症的風險,保證讓你更加健康呷百二,等解除隔離後,我到店裡品嚐你的料理。老先生高興的說,好好,我就吃藥。你一定要來,我好好料理招待你。當他知道每一個療程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國家是花了新台幣2萬多元向外國購買,公費的藥物不是便宜的,反而是最好的、最昂貴的,老先生震驚的說原來如此。

也有一位50多歲的婦女,都很健康,只是到醫院陪病,PCR採檢陽性,Ct值34,代表感染多時,傳染力已經很低。我們和她聯絡時,對於要居家隔離7天非常不以為然,問我可不可以3+4,可不可以出門買東西,我知道她擔心的是住院中的老父親;但是規定就是規定,還是向她說明一定要遵守,國家的資訊能力是很強的,她反而笑著告訴我,對啦,手機的電子圍籬,是無所不在的,我還是遵守規定好了。

一定要接受居家照護的健康關懷

大家都知道高齡長輩,都會同時罹患多種慢性病,是COVID-19染疫後併發重症的高風險族群,所以台北市政府在6月底,把高危險族群從一般確診名單中,特別分開造冊,希望台北市醫師公會分案給診所,6小時內,完成電話或視訊關懷,並且回傳到台北市政府公共衛生平台初次評估表,讓市政府關懷中心進行後續個案安置和轉介。

這又是另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每天大概有200多案,我以醫師公會COVID-19醫療緊急應變小組召集人身份,拜託12個行政區各一家具有熱誠的診所承擔,即使星期六、日,也要持續執行。以我的經驗,常常是下午3、4點鐘時接收到名冊,立即進行電話或視訊關懷,診所全體總動員,勉強在晚上9點多鐘完成任務。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第一次高危派案,打電話到案家,案子告訴我們,90多歲的爸爸走了。昨天才在醫院PCR檢查,回家等報告,當晚醫院告知陽性,沒想到幾個鐘頭後,老父親在凌晨就往生。採檢到我們電話關懷,只有24小時。顯示出,高風險族群立即的關懷和追蹤是非常重要的。

居家的確診個案即使是沒有症狀、輕症,居家照護提供了確診個案居家隔離地點附近的社區診所醫師、護理師,就近健康關懷和追蹤,守護確診者的健康,讓案家可以安心在家裡療養。

懇請在家隔離的確診民眾,接到診所的健康關懷電話,請心平氣和的聽完電話,確認不是詐騙集團的來電,一定要接受居家照護的健康關懷,守護自己、家人和整個社會的健康,台灣才會有機會逐步解封,恢復正常的防疫新生活。

留言評論
洪德仁
Latest posts by 洪德仁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