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318對新世代還有多少吸引力?

詹順貴
716 人閱讀

今年的318新聞多、記憶褪色多

今年的318這一天,最受矚目的新聞是國民黨朱立倫主席一手主導、定位不明的「中央選戰策略會報」,因為成員名單含有傅崐萁、李全教等人引發內部激烈反彈,最後宣布停止運作;其次是韓國BLACKPINK團體18、19日在台灣的兩場演唱會門票秒殺,黃牛票猖狂。至於野百合學運世代聯盟藉33周年餐敘活動發表〈反侵略、護台灣〉聲明,並邀請到早早定於一尊的民進黨賴清德主席參與的新聞很快被淹沒,聲量相形見絀,令人唏噓。

韓國當紅的BLACKPINK女子團體演唱會,吸引的是新一代青年人的追星目光;而年代久遠的野百合學運,對於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終結「萬年國會」固然居功厥偉,但30年來台灣人民對民主自由、國會4年一次改選早已視為理所當然,野百合學運與它的貢獻,已難吸引現今青年人目光。

2014年的三一八運動。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從媒體所刊登野百合學運世代聯盟與賴清德的合照,其中有不少人已屬政治人物,包括緊貼賴清德旁邊的范雲、前排的羅文嘉、後方的鄭麗君、王時思、李俊俋、最後排的劉建忻、曾文生,其他還有沈發惠、史哲等(僅列筆者能辨識的),新聞報導稱有助於派系整合,反而拉低了野百合學運(33周年)的意義層次。

2014年3月18日,筆者也是第一波隨著學生們進到立法院議場之人,因為隔天有一堂3小時的課程要講,清晨不得不先離開議場,到課堂上問在座青年學員知道前天晚上發生了什麼事嗎?全部舉手說知道。跟學員們說我原本也在裡面,因為這堂課才提前出來(立刻迎來熱烈鼓掌),並坦承現在邊上課會邊擔心警察隨時可能執行清場驅離或逮捕,今天可能無法非常專注上課。大約2年多前,在某大學演講,詢問現場同學,知道太陽花運動的已經不到三分之一。上週六,直到臨睡前滑手機,才從同溫層的臉書貼文中意識到當天是318─太陽花運動9周年,驚覺原來曾經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筆者已經差不多忘記了。

隨著9年前參與318太陽花運動中知名度較高的老師、學生陸續從政的表現褒貶不一,尤其當時青年人、民進黨所熱烈支持的柯文哲顯露出毫無理念的投機心態,加上時代力量大起大落,領導階層分裂,整體表現令人大失所望,在在都是太陽花運動(可能還可以往前追溯反媒體壟斷、野草莓、苗栗大埔事件引起的農民反徵收運動)影響力行將終結的跡證,剩下的只是個別人物的風騷勉強撐起些微討論。

從太陽花運動以來的台灣幾次選舉,民、國兩黨的消長原因約略可歸納如下:

民、國兩黨消長之因

1、國民黨雖然很難獲得青年選票的青睞,但基層派系、樁腳的組織仍然雄厚,而且基本盤穩固並略大於民進黨,近年來更有中共多管道(尤其製造輿論話題、負責帶風向的內容農場與各類粉絲專頁、台灣地方廟會組織)不遺餘力的暗助。

2、民進黨本土派基本盤也相當穩固,但地方基層組織實力還明顯不如國民黨,過去靠街頭運動、進步政策與公民團體緊密結合,二次執政所累積的包袱,不僅與公民團體漸行漸遠,甚至還直接與部分團體反目成仇,選舉勝敗較容受如服貿協議、香港民主運動、中國壓迫等外在因素影響。只要失去公民團體支持,中間選票便很容易隨之流失,加上逐漸難以吸引新一代青年選票,讓兩黨選舉競爭勢態更加混沌難測。

3、時代力量能否撐過2024選舉,繼續取得立委席次,以避免快速泡沫化,猶待觀察。至於柯文哲趁時代力量式微,民進黨2020總統初選內鬥激烈之際,另外籌組成立剽竊先賢智慧的「台灣民眾黨」,吸引青年人支持或加入,但這批青年人是太陽花運動後次一世代的青年,他們縱使大多數討厭國民黨,但對民進黨不僅沒有理念上的認同,也談不上有多少好感,反而更看中柯文哲講話模式的另類趣味。

中間與青年選票的流失,不僅是民進黨2022敗選檢討所定調的主因,也是2024年能否繼續執政的關鍵。雖然一向能精準預測台灣選舉結果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認為地方選舉較不受中國因素與台灣主權意識影響,國民黨因基層組織實力比較雄厚而較容易贏得選舉,但中央層級的選舉,涉及到台灣主權意識、民主自由與中國威脅,台灣選民選擇的邏輯會與地方選舉不同,民進黨在2024的總統選舉贏面仍大。

小笠原欣幸教授的樂觀,固然基於他長期觀察與精準分析的脈絡,筆者認為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是民進黨於2022流失的中間選票與青年選票,會因為是攸關台灣主權的總統選舉而自動歸隊?抑或需要民進黨重新提出足以獲得他們認同的進步政策以吸引他們歸隊?總統候選人本人的特質會否影響中間選票與青年選票歸隊的意願或比例?立委選舉是否會受小笠原欣幸教授所指因素影響產生相同的選舉趨勢?以上問題恐怕任誰都不易回答。

相對於民進黨早早定於一尊(後來的初選領表、登記只是形式程序),國民黨不僅因「中央選戰策略會報」的定位、成員背景炸鍋,迄今也還在為擺平邀請哪些人加入「中央提名委員會」而傷透腦筋,其中最棘手也大咖的熱門總統候選人競爭者侯友宜終於在21日點頭加入。以上情形,對兩黨競逐2024執政權而言,其實都福禍參半難料。

已經暗潮洶湧的國民黨,最終究竟會因覬覦黨內總統候選人之提名者眾而再度分裂?或循2019年韓國瑜提名模式,提名遮遮掩掩、欲迎還卻的侯友宜?如願以償的侯友宜是否能重新團結充滿各種心結的國民黨實力人物?筆者無意加以探索,筆者自忖政治立場中間偏綠,作為一個非黨員但基於台灣本土意識而長期支持民進黨之人,有興趣分析提醒的是有助於維護台灣民主自由的民進黨。

解鈴還需繫鈴人

也是3月18日,2019年的這一天,賴清德大出意料地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登記黨內總統初選,聲明指出因為民進黨2018年九合一選舉大敗,他做為行政院長負起政治責任,率領內閣總辭, 回到台南深入基層,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習五點,積極推動併吞台灣的進程後,認為民進黨2020年的情勢比2008年還要險峻,外界督促他承擔責任的聲音更加强烈,為回應社會期待,他決定參加黨內總統初選,希望藉由民主的程序團結民進黨,力挽狂瀾。

現實狀況則是初選過程非但沒有促進團結,反而造成民進黨內部嚴重分裂,乃至泛綠陣營支持者的嚴重不安。所幸當時陳建仁副總統為促成蔡賴合與民進黨團結,謙讓繼續搭檔副總統之位,讓蔡英文總統贏得初選後,得以順勢提名賴清德擔任副總統搭檔,化解分裂危機,加上中國赤裸裸壓迫香港民主運動、併台日急的外在因素,2020年民進黨成功連任,但初選在蔡、賴各自支持者間所造成的裂痕,依筆者所見,並未因此次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早早定於一尊而消失,賴清德也欠缺一個能承擔2019年陳建仁角色功能的人來相助。

因此,即便小笠原欣幸斷定民進黨在2024的總統選舉的贏面仍然比較大,但其前提仍是建立在青年選票會回流民進黨之上。也就是說,賴清德雖然毫無懸念成為民進黨下屆總統候選人,他仍有首要的兩項功課要做,一是如何修補蔡英文總統支持者的裂痕,以減少這部分的選票流失?二是如何挽回與公民團體間的疏離,化解彼此間的敵視,以爭取中間選民支持?以及如何拉攏或吸引包括太陽花世代與次世代青年選民回歸?

事實上民進黨與國民黨,只有在台灣主權與對中立場上有較明顯的區別,在財經政策上僅是右與極右的50步與百步之差。以近年來諸如地價、房價飆漲、貧富差距快速拉大、美牛美豬、涉及勞工權益的工時與例休假、深澳電廠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等重大爭議事件為例,民、國兩黨只要朝野位置一換,所持立場就立即180度大轉彎,自然無法獲得公民團體的甘心無條件支持,也更難以贏得中間選民與青年選民的心。

以上兩項功課,對一向自視甚高、心高氣傲的賴清德來說是高難度挑戰,非常不容易,尤其第二項更可說是他擔任行政院長後明顯的致命傷,但賴清德既然想競逐總統之位,就必須更積極、更謙虛地去面對與克服。筆者與多數中間選民一樣,期待的是高高興興地票投自己喜歡、信賴的候選人,而不想無奈地含淚投票。

作者是因為喜歡大自然與賞鳥,而把法律用到保護環境與土地上,卻滿身不合時宜的律師。

留言評論
詹順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