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的歷史學家在回顧2020年代這十年時,2022年11月的第三個周末可能會被視為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民進黨敗戰日,上海有反習聲
同一天晚上,先是面對的中共威脅受到整個自由民主世界高度關注的台灣竟然在一場地方選舉中,讓政績和候選人都乏善可陳的親共在野黨二度拿下令執政黨難堪的大勝。但就在支持執政黨的抗中保台派選民不幸重溫2018年韓流異軍突起的創傷壓力症候群,對如此出乎它們意料的結果在情感上難以接受、憤憤不平之際,同一時刻的上海,卻有大批市民,刻意選在烏魯木齊中路上,對著代表全世界最嚴厲監控人民體系之一的公安喊出「共產黨下台」的口號,表達他們對新疆烏魯木齊之前發生的大火卻因嚴厲的封城措施延誤救援,不幸燒死至少10人的慘劇,還有看到世界盃足球賽的場上場下都已經回復正常生活,自己的解封卻還遙遙無期的抗議。
當然更引起注目的是,類似的抗議不只發生在上海,在火災當地的烏魯木齊、武漢、南京、天津、重慶、成都和北京等地都有群眾上街呼口號抗議,爭取全世界都以為他們從來都不想要的自由。雖然這場因為網路傳播而擴散開來的抗議對習近平和中共政權的挑戰到底有多大現在還難以判定,但是對岸短期內的政經局勢會急遽惡化是確定的事實,而這對台灣國民黨大勝後的新政局一樣有不可忽視的衝擊。
庶民的經濟感受與整體外交成績平行
雖然這次是執政黨的大敗,但已經有不少分析家如日本的台灣專家野島剛,甚至立場偏藍的評論家都指出選民投給國民黨不代表他們真心認同國民黨,只是基於一種「給民進黨一個教訓」的心態造成的。那麼對於民進黨的不滿,可能是這次直接上第一線領軍作戰的蔡總統所忽略的,是台灣很謹慎、很晚解封的防疫,雖然成功的讓台灣擋住了前兩波的疫情,但對國內不少服務業的就業人口來說,這三年並不很好過,他們是無法分享到台灣這三年經濟逆勢成長果實的群體。
再加上蔡總統執政以來努力推動的產業升級目前還看不到太明顯的成果,但台灣一直陷在高房價的難題中,近來又被捲入世界性通膨的漩渦中,因此對一般的薪水階級,他可能對蔡總統的國防、外交和前兩年的政策感到滿意,但自己的這幾年生活改善幅度有限,近來又出現些許的下滑,使得有不少人決定投給在野黨候選人當作表達不滿的出口。
其次對於2018意外慘敗應該還是耿耿於懷的蔡總統為了避免上次黨內初選造成黨內太大的不和與分裂,這次決定除了屏東之外都不辦初選由她直接挑選有機會勝選的候選人,希望能守住無法再連任的政績斐然都市,或是嘗試奪下他黨執政的縣市,這樣的選擇事先看來不能說錯。
但從事後的得票數來看,民進黨的地方派系似乎沒有全力為黨指定的縣市長候選人拉票、動員,因此出現很有趣的分裂投票,民進黨在各地縣市議員的得票率和席次和2018相比都有明顯成長,表示地方的派系對於自己的子弟兵還是使出全力輔選,從國民黨和小黨手上奪回不少2018失去的城池。
論文案是錯誤的開始
最後一個為泛台派陣營所忽略的一點戰術失誤是,某位近來急速竄紅的旅美網紅非常不智的開了抓論文抄襲的戰場,引起藍營意外拿去檢視桃園市長候選人林智堅的論文,這點在趙少康11/19發的一篇臉書文中又講到「綠營先罵柯志恩論文抄襲,結果迴力鏢打到林智堅身上」可為明證。這不但後來讓林智堅被迫退出選舉,由鄭運鵬匆促上陣,這對整體士氣形成很大的打擊,還讓後來有一段時間選戰焦點都史無前例地被歪曲到綠營討不到便宜的論文抄襲議題上,當時就引發不少台派KOL和知名節目主持人周玉蔻等感嘆不該如此。
從國民黨方面的反應同樣可以證明這次的結果並非在野黨贏得選民的認同,朱立倫在選後發表的勝選感言竟然很快說出謝謝大家站出來挺善良、挺公理、挺正義,會用如此空洞沒有內涵的道德性用語解釋自己的勝選只能說明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為何勝選。
就好像2018年韓國瑜橫空出世,跌破所有人眼鏡,大勝有備而來的陳其邁,是基於高雄陷於長期的經濟低迷,希望有新人帶來新思維,好好在高雄深耕帶來翻轉,韓卻以為自己是因為個人魅力超群一定能在總統大選中複製韓流,結果不但在總統大選中慘敗還丟掉了高雄市長寶座。
而藍營應對泛台派的台灣基進黨成功發動罷免的方式竟然不是好好反省,反而是推出一連串的報復性罷免當作反制,結果只有在傳統深藍的中壢和傳統地方派系重鎮台中第二選區獲得慘勝,但在台中的補選中一樣敗給民進黨的立委候選人。另外在藍營極力宣傳的四大公投案,藍營同樣以給民進黨一個教訓為訴求,但四大公投案全部被駁回,投票率也相當低。
以上這些事例對於現在還處於很悲憤狀態的泛台派支持者可能很無感,但已經充分說明,如果是一次只有一場單一投票活動,並有一定全國矚目的藍綠對決下,這幾年來提不出願景、論述、人才也處於斷層的藍營根本討不到什麼便宜。藍營只有每四年這種遍地開花的地方選舉會莫名其妙的等到一場大勝,然後做出和趁勝追擊完全相反的舉動,而且又會遇到外部大環境也忽然轉為不利其政策主張。
2018之後有反送中,如今則是反習聲浪高漲
上次是2018勝選後半年多就爆發香港抗議,這讓韓國瑜不久前拜訪港澳中聯辦的舉動和之後對於香港抗議回答「不知道、不曉得」引發強烈反彈和泛台派加速集結。這次更是非常玄奇的外部環境在國民黨勝選當晚便發生劇烈變化,對岸將迎來一個充滿動盪不安的2023年,也會再次加深台灣主流民意對中共的疑慮和反感。
但是習近平已經在拜習會會後中方聲明稿中將台灣定位為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在中共20大剛開完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罕見的兩度在公開場合中表示中共會加速統一台灣的進展,甚至用上非和平手段。那麼現在內部也面臨執政十年最大危機的習近平,會不會將台灣問題列為優先事項加速促統的動作來轉移焦點呢?如果會,他會怎麼做呢?
第一個他會怎麼做的線索是國台辦針對大選結果發表的聲明,其中的關鍵是將選舉結果定位成台灣選民「求和平、求穩定、要過好日子」,並將「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如果中共只是複製2019韓國瑜就職後訪問對岸,強調加強交流和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基礎,試圖讓某些藍營的縣市長如法泡製(目前已經有「兩岸企業家峰會」將由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將29日出訪對岸,這明顯是事先已經私下溝通好,要搶先趁著勝選後馬上向對岸釋出善意訊號換取商機),那麼結果會和之前一樣,引發泛台派警覺、反彈,又把下次大選的主軸慢慢往抗中保台推。
但如果中共由於內部的抗爭情勢不論是堅持不解封或是習出人意外的讓步解封卻又因為其他議題抗爭再起而始終無法徹底平息,那麼習就會有動機想在兩岸關係上獲取更大的成果來弭平民怨,比方說要以國民黨為交涉對象,以本次選舉已證明台灣人民希望兩岸和平穩定之名,重新開啟類似簽訂和平協議為目的政治性談判,這樣當然一定會引起台灣內部更大的反彈和國際關注。
對此習近平自然會針對「島內少數台獨勢力對和談的反彈」準備好在軍事上做出更大的恫嚇,並藉機在國內實施更嚴格的控管來壓抑抗爭,這就會是兩岸情勢急轉直下的時刻,而此時如果中共又策動台灣內部的統派和恐懼戰爭的團體出來遊行呼籲和平,那麼便是灰色戰爭不幸開打的起點。
這樣的情勢推演可能會讓某些人覺得抗爭持續其實對台灣不是好事,但這只是片面的看法,若是習近平穩穩地順利持續壓榨全國人民、調動全國資源大力發展軍事和科技相關工業,在高度不透明下對攻台和在南海、東海繼續擴張做全力準備才是更大的危機。中共內部的情勢越不安,習勢力要花費更多的經費和精力在內部維穩又要同時對外逞強,這樣才會增加他犯錯、盲目冒險而失敗的機率。
另外,由於中共長期空洞的武力犯台恐嚇和兩岸長期的和平讓台灣人普遍都缺乏備戰的憂患意識,除了今年稍早的《金融時報》報導,這在10月出刊,以台海戰爭為封面故事的法國大媒體《觀點》雜誌又一次被進行採訪的法國記者注意到了。雖然台灣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稍微更多一點人開始為可能的台海衝突做準備,但若要為台灣國防政策和預算的更大轉向贏取更多的政治支持和讓大部分人意識到問題的緊迫性,適度和台灣真正相關的外部危機其實會有正面的效果。
總之國民黨的勝選表面上是給了習近平在國內危機更嚴重時解套的一個出口,但從國民黨目前政治智慧和人才水準來說,已經再再證明它們只會把事情推往他們想要方向的另一邊,雖然這種國共合作對民進黨軟硬兼施的劇本一時會帶給台灣人很大的衝擊,但與其繼續向鴕鳥一樣不願面對兩岸發生衝突的機率不斷在升高沉溺在小確幸之中,還不如經歷震撼後迅速開始勵精圖治、加速富國強兵,才是保持台灣獨立自主、民主自由的最佳保障。
- 川普2.0:還給你一個偉大的美國? - 2024 年 11 月 15 日
- 黃仁勳用真心颳起旋風 - 2024 年 6 月 4 日
- Johnson議長的果決讓美國再次偉大 - 2024 年 4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