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僵局,開創有利台灣的談判空間

簡立易
1.5K 人閱讀

根據媒體報導,中國上海復星醫藥已發布重大訊息聲明,指出已經與台灣台積電,以及永齡/鴻海達成協議,將販售共1000萬劑武漢肺炎疫苗。

不論外界如何解讀政府在此次疫苗採購中的得失,現在政府該做的事情,是必須記取這次交易過程中的經驗,為未來繼續採購Pfizer/BNT疫苗而努力。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綜觀此次疫苗採購過程,論者多以為台灣無法繞過上海復星代理BNT的事實,必須直接向上海復星採購;而復星又受中國政府影響,不可能承認台灣政府主權事實,於是疫苗採購過程中的免責問題,就會卡住而無法進行。

但談判的關鍵點也就在此。劉必榮博士在其著作《談判》一書中明確指出:「談判,是一個單靠一己之力而無法解決的僵局,而此僵局是不可忍受的。在僵局各造中,都必須體認到要以談判方式來解決僵局的一種工具」。也就是說,要先有一個「單靠一己之力無法解決的僵局」出現,才會有談判的發生。

台灣必須覺悟,由於武漢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國已成常態,未來因為人口自然增加,以及後疫情時代,全球商務旅行往來勢將恢復,疫苗及其他重要醫療物資的採購、與經常貯備,也將成為常態。而民間企業或宗教團體獲得政府授權後,代表政府採購然後捐贈,不可能成為年復一年的常態。因此,這類的採購將有可能成為未來每年必須面對的課題。

然而觀諸上海復星在此次採購過程中的曖昧不明態度,以及發布新聞稿的內容仍將台灣稱為「地區」的不友善小動作,使得我們必須再度思考,尋求和美國輝瑞/德國BNT直接洽談的作法。

而面對國際認知中,所謂「上海復星擁有中國、香港、澳門、台灣之代理權與銷售權」的此一說法,我們必須突破困境,創造有利於我方的空間。因此,我們可以思考「製造僵局」來促使德國與美國走上談判桌,體認到「這是一個單靠台灣一己之力無法解決的僵局,而如果德國與美國不正視此一僵局,台灣只能被迫製造一個讓德國無法繼續忍受,必須一同參與解決問題的局面」來讓美國Pfizer與德國BNT,以及德國政府和美國政府體認到必須一起解決此一僵局。

在德國在台協會6月2日的聲明中,提到「契約簽訂與否與條件,並非在政府的掌控下,而是取決於契約雙方。」(德國在台協會6月2日facebook聲明),台灣其實也可以明確聲明:「汽車晶片的供應順序,並非在政府的掌控之下,而是取決於供應契約」,將「物資短缺」這樣一個「僵局」從單方面的「台灣無法忍受」擴大成「德國必須共同參與」,讓德國政府必須進入到這個僵局裡面,來共同解決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製造僵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用意在讓德國政府進入「共同解決問題」的「談判各造」內。然而,台灣可以怎麼做呢?

台灣可以提出的是,「故宮模式」。也就是仿照故宮展品離開台灣,借展至世界各國時,借展國都會訂定特別法,豁免借展期間,任何自然人及法人,對故宮文物的各類扣押要求。

而這類豁免,重點不僅在於保障了故宮文物的安全,另一項值得關注的重點是:不涉及借展國在外交與政治上對台灣主權的國家政策。台灣在談判過程中,可以創造這樣的模式,來要求德國政府訂定特別法,在不涉及德國對台灣主權認知的國家政策前提下,特別豁免BNT與上海復星的契約責任,同意BNT或Pfizer得在特別法授權的範圍內,專案與台灣訂定供應契約。不論BNT與上海復星的契約內容為何,上海復星都不可能干涉或阻止BNT遵守德國境內的法律規定。如此一來,可以避免中國政府藉由干預上海復星,而使得台灣疫苗供應陷入緊張;又不用節外生枝挑戰德國對台海兩岸的國家政策。

而相同的方式,或許也可以在台美關係目前相對較佳的狀態下,遊說美國國會訂定特別法,由Pfizer與台灣訂定專案疫苗供應契約,就更不需要糾結在BNT/復星的投資關係中了。而即使以上的嘗試失敗,在不可能長期仰賴民間企業的捐輸下,或許重啟海基/海協的白手套談判模式,也可以是另一個思考的方向。

國際政治談判,本來就千變萬化,要在不可能之中找尋或創造可能性。美國、日本、立陶宛可以繞過COVAX供應機制,直接捐贈台灣疫苗,就說明了既有機制,不是一成不變,牢不可破。蔡總統有豐富的國際經貿談判經驗,一定熟知,只要能夠坐上談判桌,就能有各種的嘗試。

台灣現在該做的事是,在國內,正視疫苗必須成為國家重大戰略發展目標的事實,傾全力對國內高端、聯亞兩家公司的疫苗研發給予最大支持;並思考在武漢肺炎病毒全球流行成為常態後,如何創造新的談判模式,盤點對我方有利的因素,製造一個「難以忍受且必須解決」的僵局,讓德國、美國,以及未來有可能在防治疫情上有需要合作的國家上談判桌。在不損及國家主權尊嚴的前提下,確保未來穩定取得疫苗供應,保障台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留言評論
簡立易
Latest posts by 簡立易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