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之心》與NCC的智慧

羅慧雯
262 人閱讀

大愛電視台的《智子之心》耗資千萬、動員許多知名演員和創作者參與的戲劇就此停播,引起廣泛討論。圖片來源:中國電視貓網站。

大愛電視台的《智子之心》因劇情描述現年91歲的林智惠(智子)在日治時期志願隨日軍去香港、廣州擔任戰地護士,而被中國官方與中國網民抨擊為「媚日神劇」,因此大愛台僅播了兩集後就停播。隨後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在記者會中強調此劇「美化侵略戰爭」、「兩岸網民一致譴責」。而大愛電視台則否認是因為對岸的政治壓力而停播,僅說明這是表現手法上引起誤解的戲劇,「大愛台基本上是不碰政治、腥羶色的,所以如果這些議題會造成紛擾的話,……乾脆不要」。

耗資千萬、動員許多知名演員和創作者參與的戲劇就此停播,引起廣泛討論,中國民族主義式的言論審查原本就令人反感,此事也讓人感嘆起連長期製作戲劇的大愛台都有她的罩門,那麼台灣的電視產業究竟要如何走下去?

大愛劇場以慈濟志工的真人真事做為原型來製作戲劇已長達十多年,其目的在藉由慈濟志工的經歷來宣揚慈濟宗旨以「淨化人心」。對台灣影視產業來說,大愛台每年固定製作戲劇十多齣,提供戲劇人才發揮與露出的園地,有產業上的意義。固然大愛的戲劇有內容上的侷限(例如固定出現慈濟志工人生轉折的公式),但不可否認的是,有許多導演邊拍大愛劇場的戲劇以求得溫飽邊進行自己的創作,而大愛劇場也讓演員有持續演出的機會。

23日傳出NCC關切大愛的停播,要求大愛到NCC陳述意見,並要求經營者必須保證獨立自主營運才會同意換照的新聞。NCC的此舉又引來批評,有媒體評論《智子之心》的播與不播是觀眾和大愛電視台自身的事,若《智子之心》今後重新上架就是政治干預媒體的證明。

從歷史經驗來看,NCC的作為與不作為都有人批評,但以台灣觀眾收視偏好外國戲劇的狀況來看,政府關切本國影視產業的發展是理所當然。記得前陣子參加一場和媒體有關的論壇中,一位高中老師憂心忡忡地說,她從小看日本動漫,對日文和日本文化的嫻熟程度使她不須另外補習日文就通過日語檢定的最高級,而現在她的學生都在追韓劇,浸淫在韓國文化中,作為老師想用本國節目來補強學生對這塊土地的認識,發現貼近當代台灣社會的影視素材並不多。這位老師反應的正是許多台灣人的心聲,三十多前台灣流行美國影集、港劇,二十多年前繼之前流行於第四台的盜版日本推理劇後,日本趨勢劇也開始在合法的電視頻道上推出,這十多年來台灣的電視頻道則是韓劇、中國劇的天下。台灣的觀眾被餵養的都是外來的文化,也就是說台灣觀眾的影視消費大部分都拿去壯大外國的影視產業。

面對本國電視產業積弱不振的現象,這些年來NCC對於振興本國電視節目採取的措施,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置入性行銷的鬆綁。2012年起,NCC放寬對置入性行銷的管制,除了新聞和兒童節目仍禁止置入之外,只要不刻意影響節目內容編輯、不直接鼓勵購買物品、服務或誇大產品效果,並依規定於節目播送前、後明顯揭露置入者訊息,都可以作置入。2014年更讓節目名稱可直接冠以贊助商名。NCC企圖藉著對置入性行銷的鬆綁,讓廣告主可直接贊助節目製作經費,緩減製作單位的經費壓力。

另一方面,此屆NCC委員上任後,即研擬提高本國節目自製比率的辦法,並於去年年初開始實施。依據《廣電法》第19條第3項和《衛廣法》第8條第4項,NCC訂出黃金時段本國自製節目的比率,無線電視必須為50%,衛星頻道為25%。另外也訂了新播率為四成的規定。

那麼,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呢?開放置入性行銷至今,出現許多惹人非議的內容,就像購物台的廣告忽然出現在劇中般的突兀。像是主角大喇喇的解說起某手機的卓越性,某食品的美味,劇情安排的不合理在在影響觀眾收視的流暢感。其實國外的許多置入都是點到為止,並不會給觀眾過度行銷的感覺。如今到了選舉季節,政治人物的置入更讓觀眾收視不舒服。

除了置入的手法還需要更聰明之外,在電視廣告市場規模年年下滑的今天,想以置入作為製作經費的主要來源也不可行,何況並不是所有類型的戲劇都適合置入,古裝劇、較為批判性的戲劇類型,較難找到願意置入的廠商(除非是冠名贊助)。而本國自製率的提高,是一個企圖以對播出通路端(電視台)的管制提高本國內容產製比率的做法。但這作法仍屬間接,況且NCC定的比率並不高(這是因為現有的產品不夠,貿然訂出高自製率業者未必能執行)。歸根究底,本國自製節目的缺乏主要仍是投資誘因的不足所致,購買外國節目的成本一集可能僅需數萬元,自製戲劇動輒百萬起跳。

從上述的背景來看,NCC對《智子之心》的關切並非毫無道理,投資本國節目的誘因之一即是台灣言論自由的環境,NCC必須透過作為來彰顯台灣的自由民主價值,而具有市場力量的電視台對自由環境的維護也有責任,唯有在政府和電視台都持續努力的狀況下,台灣的電視產業才有未來!

作者國中時綽號為費雯,大學念台大經濟系,研究所念新聞,於日本京都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公共電視研究員,現在在傳播學院教書。關注各國影視產業發展,也喜愛追劇以及考察各種庶民史,相信數位時代中仍存在著具支配力的媒體,因此需要公民持續監督。

留言評論
羅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