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多次用指月的比喻來說明真理與言語敘述的不同。如果有人用手指指向月亮要我們看月,我們卻只看著手指,甚至以為手指就是月亮,那就無法知道真正的月亮是怎樣。經濟問題也常用各種數字想掌握經濟的真相,這些數字也常稱為指標。但這些指標也常不能完全代表我們想掌握的事實,卻有很多人把指標當成事實而誤導了該做的事。例如現在很多人用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來評斷執行成效,即可能使執行者追求KPI的數值而非真正該追求的目標(請參閱陳博志,〈政府不宜太重視KPI〉,《看雜誌》,184期,2017年11月5日)。而台灣很注意的IMD(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之類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也常會誤導政府和人民的信心及努力方向。
佛經中多次用指月的比喻來說明真理與言語敘述的不同。圖片來源:Pixabay
早在1995年我給李登輝前總統的〈對國家競爭力指標之建議〉(收錄於《梁國樹教授財經政策建言集國際經貿建言》,遠流出版社,1998年出版,pp.95-99)中,即指出: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及世界經濟論壇編製的1994年世界競爭力報告中,我國的排名下降到馬來西亞之後,引起國內許多人的重視和緊張IMD的這份報告雖然值得我們參考,但不必為這種不是很具科學性的報告而過份緊張乃至喪失信心。競爭力是一個日常用語而非學術名辭,因此,它在學術上並沒有唯一明確的定義。在一般文獻中,學者有時為了其討論之方便,會配合其分析而給競爭力不同的定義。例如在分析匯率問題時,學者常用各種不同方法將各國的相對匯率和物價綜合成某種價格競爭力指標,而在分析貿易量的變化時,學者也常以市場佔有率的變化來表現產品競爭力的變化。至於類似IMD這一類競爭力指標的編制,則通常是在沒有單一理論架構做基礎的情況下,把各種有人認為和競爭力有關的指標都擺在一起。
這種大雜燴式的競爭力指標因為沒有一貫的理論做基礎,所以其含意也就變得十分模糊。事實上,要把其中眾多的指標綜合成為一個數值來代表整體的競爭力時,缺乏理論基礎的結果不僅使各細項指標分別該占多大的權數無法客觀決定,加權出來的單一指標到底代表什麼,其含意也相當模糊。若讓代表整體的指標包含不同的細項指標,或者採用不同的指數,最後的結果常會有很大的差異。各國有不同之國際比較利益,本為國際經濟學之基本原理,這就是「一枝草、一點露」。先進國家在技術及資本密集產品具有競爭力,而開發中國家在勞力密集產品具有比較利益,因此不針對特定產業而只對全國來評估競爭力在理論上就有問題。真正要看一國之競爭力,應該檢討未來產業的發展條件,也就是經濟進一步升級和發展的能力,但現有各項指標都未能充分反映這樣的發展能力。另外,在給李前總統的建議中,也指出:有甚多指標是利用意見調查而得。意見調查的部分有許多只是簡單的主觀印象,因此被說好的國家可能幾個相關指標都被說好,而反之則大部分被說不好。這種印象分數不是沒有用,但易受當時的宣傳和特定事件之影響,因此連帶使「競爭力」這類綜合指標失準或甚至追著印象跑。因此,有些國家經濟變好時競爭力排名並不高,等排名變高時它卻其實已經出問題。不過我在該建議中,也指出:儘管這類綜合指標並不可靠,但其中之個別指標仍值得我們做為決定改進方向或重點的參考。然而李前總統或許沒把這項建議交給行政院,因此1996年行政院提出了要「把我國的競爭力提升到全球第五名」這個沒意義也不太能成功的政策。後來馬英九前總統也曾公開指出我國在IMD和WED等多項國際評比的名次,而說:「我們並不是在這裡自我感覺良好」。但接著2013年我國在IMD 2012的排名竟不給馬英九面子而由第7名降到第11名。我仍以一貫的主張在2013年5月30日《經濟日報》的社論指出:「政府和人民都應該更務實做好本分工作,而不要只看這些評比結果,忽喜忽憂。」該篇社論對現在的蔡政府也一樣有效,所以原文抄錄如下:
事實上,經濟發展的成果才是檢驗國家競爭力最客觀的指標。和同樣發展程度的國家相比,我們的經濟成長及人民福利是不是比別人高?我們的投資環境是不是比別國優越,而能吸引到新投資?如果不是,我們在那些競爭力評比中排名領先又有什麼意義?我國即使在很多機構的排名優於南韓,但在全球的市佔率和排名,20年來相對於南韓卻大幅下滑,我國目前的投資率不只遠低於南韓,也低於我們自己六年前的水準,我們的手機、電視、汽車、船舶、線上遊戲、網路企業、面板、DRAM、電視劇、成衣、整容,甚至日用品都比不上南韓。老實說,要說出幾樣一般公認我們勝過南韓的產業或產品都不太容易。
事實勝於雄辯或詭辯,也勝於各種指標。如果前幾年我國的競爭力評比排名很前面,甚至優於南韓,那顯示的很可能不是我國真的比南韓有競爭力,是這些評比不盡可靠。過去其他國家的經驗也顯示,這些評比並不見得能事先掌握到某些國家的興起和衰落。所以我們一再提醒政府和國人不要以這些評比做政策目標,不要拿好的排名來自誇,也不要因排名的下挫而失去信心,胡亂辯解,甚至又弄出一套因應方案。
不管這次我國在IMD排名下降的原因是指標變得更接近現實,或者是我國的競爭力真的變差,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或許都可以不必細究。政府應該把評比的下降當成當頭棒喝,喚醒我們不能再沉醉於競爭力的評比中而自我感覺良好。夢想時刻,我們應該回歸到實際,務實地重視種種呈現經濟實況的指標,以及可以真正解決問題的政策,別只談目標或口號。
作者為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台灣知名經濟學家
- 蔡總統該做改善世界的意見領袖 - 2020 年 5 月 20 日
- 再談民粹論 - 2018 年 8 月 21 日
- 颱風假的自由和管制 - 2018 年 7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