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讓姚文智更走不出迷宮

陳子瑜
160 人閱讀

姚文智愛貓新聞,因為呈現方式有瑕疵,加上大環境風向不利,因而在極短時間內演變成網路霸凌事件。

圖片來源:姚文智辦公室提供

2018年台北市長選戰開打至今,最引人注目的選戰發展,恐怕不是柯文哲開放群眾募資半天即達標、也非自我邊緣化的丁守中,而是姚文智一則愛貓新聞,在短短數小時內瞬間發展為公關危機,可作為網路時代選戰的經典案例。

首先要指出的是,姚文智愛貓新聞,是因為呈現方式有瑕疵存在,加上大環境風向不利,因而在極短時間內演變成網路霸凌事件,可說是2014年連勝文選情的濃縮版。回顧四年前的台北市長選戰,連勝文被定調為「買辦政治世家富三代」,與「受誣陷素人醫生討公道」的柯文哲對決,隨著選情發展,連勝文的一舉一動,都被連結到「靠爸」、「公子哥兒」等形象,再加上蔡正元、羅淑蕾等「豬隊友」助陣,最終變成只要名字出現在網路上,就是被噓爆的下場,毫無招架之力。

選戰過程中,「勢/風向」會因為選民結構、選舉策略,以及突發事件等各種因素產生變動,進而影響選民的投票取向。這種無形的感受,一旦突破某種臨界值,就會促使游移選民決定表態,以及劣勢陣營支持者的士氣崩盤,這也是為什麼,在選舉過程中,一直都會有各式各樣的民調出現,作為各家陣營鞏固支持者與放風聲攻擊對手的工具性證明。

在網路時代,由於去中心化與資訊流通迅速等特性,特定陣營想要「造勢/帶風向」是更加困難,因為「澄清/事實檢驗」同樣迅速,其後所造成的反作用力會更加沈重。屏東縣議員蔣月惠因一篇文章而爆紅,此一風向扭轉又因為連續幾個電視通告所呈現出的「真實」,而再次轉變,就是最近期的例子。

以上述論點來看,姚文智的貓,並不是突發事件,而是「勢/風向」不利的情況下,因為照片姿勢、應答內容出現些許瑕疵,先是引發愛貓人士不滿,近一步使得反姚陣營找到破口,迅速延燒所致。在可預見的未來,無論是電競、動漫,或任何議題,都可能會再度上演。

因此,必須要問的問題,就是姚文智的「勢/風向」為何不利?以及是否已經超越了臨界點?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包括了中央執政包袱、候選人個人特質以及幕僚團隊能力不足等因素,但回顧過去,恐怕要以柯文哲拒接蔡英文「台灣價值」的議題為關鍵點。柯文哲的拒接,導致民進黨無法安撫深綠支持群眾,被迫自提人選,然而無論是兩岸一家親或台灣價值,看在網路上的多數年輕族群眼中,在台北市長的這個層級,並不是那麼重要,而民進黨傾全黨之力的猛攻,也讓柯文哲順勢操作成受到藍綠夾殺的弱勢者,更加深了不藍不綠的形象;再加上第一場大型造勢晚會,包括姚文智在內,整個民進黨都呈現出「負心漢柯文哲」的氛圍,更使得網路上的柯文哲支持者萌生不滿,隨時要找機會好好修理回去的心情。

更進一步而言,姚文智的「勢/風向」之所以不利,其源頭就來自於作為政治人物,姚文智的形象太老了,團隊也無法激發他在選民眼中的新鮮感或期待感。姑且不論善用網路行銷、「年輕人的新寵物」柯文哲,就連美麗島世代的蘇貞昌,都能夠透過團隊的巧手,讓選民有耳目一新的感受。所以就「老」這點來說,姚文智和丁守中,是同一個等級的。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綠營的選民是分裂的,這個分裂來自於三種可能。第一種,對柯文哲的親中言論不爽到寧可讓丁守中當選;第二種,堅定的民進黨支持者;第三種,堅決不肯讓國民黨取回政權。因此相較於丁守中,姚文智在選民結構的劣勢,也反應在網路裡。

接下來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從歷史經驗來看,民進黨是非常擅長打劣勢選戰的,但為什麼姚文智這一局「這麼不像民進黨」?答案恐怕要從幕僚團隊、特別是網路團隊來找了。網路時代選戰的特色,前面已經有所提及,這邊要再強調一個重點:過去只能被傳統媒體「影響」的選民,現在全部都是可以發聲的「自媒體」。「網軍」雖然是確實存在的,但絕對不能把所有的不同意見都當成對手的「網軍」,如果用這種角度來看待網路世界,只會更加把「單純的不同意見者」加速催化成「堅定的反對者」,換言之,就是把還有爭取可能的對象,變成對手的義勇軍。

姚文智的網路劣勢,就是來自於他的網路團隊根本與網路主流脫節,以至於不但無法與柯文哲抗衡,反倒會讓自己更加損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臉書上居然出現綠營媒體人,用下廣告的方式募集「反柯義勇軍」。當選戰操作至此,距離當年的「連勝文防線」,恐怕也只剩一步之遙了。

對姚文智來說,當務之急,絕對不是製作更多的新聞行程,而是先空個半天到一天,邀集35歲以下的黨工或團隊成員,把自己的嘴吧關起來,好好的聽他們的批判性意見,了解自己到底跟年輕人的想法距離有多遠,才是扭轉戰場的第一步。

作者目前是快樂聯播網「子瑜生活二三事」節目主持人。之前待過民進黨中央黨部、立法委員蘇治芬國會辦公室、聯合國INGO地方政府永續理事會高雄中心主任,還一度跑去非洲查德吃頭路。雖然跟韓國周子瑜名字很像,但身為中年大叔,路線不可能走甜美風,只能運用就學時期的歷史學與政治學訓練,以吐嘲政治人物來博君一笑。

留言評論
陳子瑜
Latest posts by 陳子瑜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