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必然的昂貴與我那沈重的標籤

謝賢
135 人閱讀

出身世家的那些孩子們

如果您聽到邱吉爾、羅斯福、甘地、股神巴菲特、科學家拉格朗日、思想家培根的名字,浮現的是怎樣的印象?偉大的政治家、投資者與慈善家、科學家、思想家?但若再追加告訴您:以上卓越人物都是「政二代」甚至政N代,他們的父祖親屬都曾在政治部門任職高位,您又有什麼樣的感覺?

筆者是政三代,同時也派系,但另一方面,也是曾擔任Ptt站長,是「網路原生世代」第一代的參政者。圖片來源:謝賢提供

如果您聽到有一位16歲就開始寫政論稿而現在40出頭、台大財務金融畢業、在產業界從事企劃首年首案的產品有兩座國家級獎項的經歷、曾唯一提出完整市政建設政見藍圖的青年將要參選一個工商發展最迅速的城郊市鎮選區的市議員,您願意支持他嗎?但如果這位參選人是政三代,還願意嗎?

對於青年,過於昂貴的參政成本

《天下雜誌》近期推出一篇以「用錢買的台式民主」為題的專題報導,報導結論導出對於所謂「世襲政治壟斷」的擔憂。筆者身為列名其中、姓名被標註為紅色、「政治世家」第三代出身、被貼著標籤的青年參政者,輔以長年以來在實務場域對政治與選舉的觀察,也提供自己的觀點。

自2012年「反媒體壟斷」運動開始、到2014年太陽花學運掀起高潮,許多台灣青年開始對於投身政治領域、從體制的改變台灣投注了許多熱情,而在參與政治最直接的「民主選舉」方面,卻又面臨到極大的挑戰:「民主選舉的成本極高」,尤其對缺乏資源的年輕世代來說,看得到的經費物資到無形的人脈、經驗⋯都是充滿理想幹勁但兩手空空的年輕人無法負擔的。

青年參政的艱難與世代的調和

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像筆者這樣被掛著「政二代」標籤的青年,也多少會讓有志於參政的年輕朋友產生「相對剝奪感」。在2014年一場民進黨青年部主辦的座談裡,有年輕朋友提出從法制面改革—例如公費選舉、選舉經費上限、限制選舉廣告規格等手段,是否可以改善「青年參政困境」?筆者坦白地回覆:在公民社會還沒達到足夠成熟程度之前,這樣的措施只會堵死更多青年參政之路。因為現在就有確實實施上述政策的國家了,然而該國的政治新陳代謝是最緩慢的、權力掌握在派閥與世家手裡、還出現了民主國家中破紀錄的長期執政⋯那個國家叫做「日本」。

日本因為國民普遍不關心政治、投票率低,所以選票掌握在政治世家與派閥的動員組織中,加上法規限制沒有熱烈選情激發自主選民投票,最終造成政治權力的壟斷。而台灣年輕人若想參政,若缺乏組織基礎還可以藉由對政黨、議題的認同,以宣傳拉攏自主選民的支持,這是日本在法規限制下做不到的。

然而,上段提到的「宣傳」是需要錢的、需要很多資源,這就是民主的「必然的昂貴」,在這前提下,嚴婉玲老師因此在《思想坦克》有了〈家族可怕還是派系可怕?〉這篇探討家族政治與派系政治的專文,而筆者其實兼而有之,除了是第三代、家族第五位參與選舉的政治人物,同時也已加入民進黨的正國會派系(在台中俗稱「龍系」),但另一方面,筆者也是被年輕世代政治與媒體工作者們評為「極少數真正知道年輕人和網路在搞什麼」、不只年齡連思想也真正年輕的政治人物,這可能是因為筆者曾擔任Ptt站長,是「網路原生世代」第一代的參政者。

除了熱情與理想,還要「專業」

一邊是傳統的世家與派系傳統、一邊是新思維、新媒體、新方法,看似衝突的情形下,筆者自我期許能成為一個「調和者」。因為《思想坦克》有許多年輕讀者,也在此簡單說明一下「傳統」是怎麼形成的:因為政府機器的巨大與複雜,站在民代立場,想真正把事情做好需要非常多專精深入的瞭解,從釐清權責業管、法規限制、施政策略⋯到找出行政部門有裁量權限的部分,務使其採取便民利民的決策,這就是高度專業的政策與法案幕僚工作,這樣的工作非常複雜,人才培育在政治實務場域是以「任用幕僚」的師徒模式來傳承的,若沒有這樣紮實的基本功訓練,行政部門是不會敬畏缺乏專業的議員團隊的。

這樣的「傳統」是為打造「專業」,而這也是青年參政的另一道門檻,要願意蹲難看的馬步才有強韌的下盤基本功,但這樣的工作並非太受歡迎。我曾經與訴求「素人參政」的擬參選人聊過,驚愕發現他連最基本的政府政務的隸屬都還很陌生,若這樣的基本專業都不具備,要如何為民眾服務?若說「現況」是一些只會跑攤做公關的議員能連任多屆,那是民主的無奈與民眾偏好「跑攤/公關專業」的悲哀,但這並不代表我們青年參政者可以在「做事的專業」絲毫落後於資深前輩。

培育環境的優勢與專業團隊的支援

2014時筆者37歲,能獨力寫出一個完整的次都心區市政藍圖政見,當時震驚了許多地方政壇前輩,而其實這背後是筆者從國中開始就有閱讀政府公報和施政計畫文書的習慣,有20多年長時間的政策研究、實務工作訓練出的專業功底(沒有一點對政策的偏執傾向還不容易做到)。但這點也確實是因為筆者出身政治世家,家中堆滿政府文書才有的環境,可以領先10年於同儕就進行政策研究思考。

這樣的訓練簡單嗎?若假設一個在學校主修法政有六年理論基礎的碩士要投入,除了基本的政治理論之外,要去研究台灣的現行法規、了解台灣政府架構和理論值的差異、觀察調研地方的實際狀況、研擬未來發展策略、參考國外案例、了解比較我國與他國差異⋯這些都是非常耗費心力與時間的必備功課,而一般年輕人若沒有環境,連查詢政府公開資料可能都不知從何下手。

除了以上個人的專業能力訓練需要環境,世家或派系擁有的幕僚群也是很重要的。被視為儲備政治人才的幕僚們從多年實務工作中學習政務專業、建立人脈,即使是資質所限而學不會「把事做好」的楣角,至少也能「混個臉熟」,而在許多選民普遍重視人際關係甚於專業能力的選區,光是這樣也足夠延續世家或派系政治命脈了。

聽其言、觀其行、檢驗其思維

以上內容看下來,可能會讓年輕朋友有點失落:「青年參政怎麼那麼困難!?」若要提供建議,筆者建議各位年輕朋友除了有志投入的要好好尋覓並加入一個願意給年輕人機會、願意讓年輕人發揮能力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團隊,其實在投票時亦然。現在我們有一個工具叫做「網路」,可以直接聯繫到政治人物本人(用小編、助理處理,本人完全沒碰網路的,就直接淘汰了)。民眾應該緊盯政治人物網路上對於公眾事務公開發言的立場,若不認同就直接提問,問出他的立場與看法。素人不見得就是乾淨的新希望、年輕人不見得就是浮在雲端的理想派、政治世家子弟也不見得就是浮在雲端的貴族⋯⋯他們都需要被檢驗與挑戰,這就是網路之於政治的意義了。

作者係台大財務金融系畢業,民進黨提名第三屆台中市議員參選人。雖然是世家子弟,但因為從小叛逆、討厭被當少爺,家務自己來,從高中畢業到現在都是自己洗衣服、喜歡並擅長烹飪、討厭但擅長打掃、基礎水電和修繕會自己動手,跟民眾比較像,跟同行比較不一樣。

留言評論
謝賢
Latest posts by 謝賢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