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緬邊境男孩的無國籍人生

王詩菱
215 人閱讀

今年七月的泰國洞穴事件中,受困足球隊男孩與教練的真實身份,讓世人注意到了泰國境內無國籍孩童問題。在泰國約有 40 萬人被聯合國難民署登記為「無國籍人士」,他們沒有出生證明、身分證明文件和護照,因而不能在泰國合法結婚、工作、辦銀行帳戶或前往其他省份,更不用說是出國、置產或投票。

字面上來看,很難體會這些障礙對一個人的生活有多大的影響。日前在泰緬邊境結識的一位克倫族青年,讓我們深刻地體會了「無國籍人生」的真實樣貌。

這位名喚斗南的克倫族男孩,在我們所資助的「帕蓬學生宿舍」擔任工作人員。圖片來源:王詩菱/攝影

這位名喚斗南的克倫族男孩,在我們所資助的「帕蓬學生宿舍」擔任工作人員,協助舍監既創辦人夫婦,打理宿舍大小事務。總是俏皮地綁著沖天炮頭的他,微笑中散發著細膩而沈穩的氣質。

問起他的夢想,23 歲的斗南用泰語對著當地夥伴傾訴良久,似乎不是普通一句「我想當老師、我想成為醫生」所能說透。原來,斗南不僅有夢想,更早在追夢的路上努力著、卻也挫折著;而最大的障礙,就是他的出身。

斗南的第一個夢想,是成為護理師。高中成績優秀的他順利考取大學相關科系,卻面臨 40 萬學費的高門檻;好不容易爭取到 30 萬獎學金的他,最終還是迫於家中經濟無法負擔最後的 10 萬塊,不得不放棄珍貴的入學機會。

夢碎掉的聲音,大概就是長這樣吧。

但是積極進取的斗南沒有就此放棄,反而再度獲得獎學金,進入飯店管理科系。聽起來,屢屢拿到獎學金,對他來說好像輕而易舉;殊不知,那背後是多少的努力推砌而成。而他後來,也爭取到了在泰國度假勝地華欣五星級飯店的工作機會。

「那你現在怎麼沒有在飯店繼續工作呢?」大夥兒好奇地問。

斗南這時才吐露自己的身分:「因為我出生在泰國、但是父母來自緬甸,沒有泰國國籍。」

在泰國「Education for All」的教育政策下,無國籍孩童雖然有免費就學到高中、甚至付費上大學的機會,並能藉此獲得部分權益保障,但是脫離學生身分後,這些保障也就隨即失效;斗南不能再自由往來泰國境內各地,只能待在自己出身的省分。因此,在飯店工作一年後,斗南就不得不離開華欣,回到位於達府的家鄉了。

論才華、論努力,斗南一點都不輸給別人;卻因為這些無法自己選擇、決定的因素,被迫一次又一次地,放棄他用認真進取換來的機會與夢想。斗南在大夥面前雖是侃侃而談,但我無法想像當年確定放棄入學、離開華欣的時候,他內心的苦澀與酸楚。

泰國政府誓言在2024年將境內無國籍人口數歸零,並在各地設立服務站,為無國籍人士與少數族裔的部落村民提供國籍、永久或短期居留證,不過目前為止進度十分緩慢;緬甸的內戰情勢與經濟發展遲緩,更是讓跨境前來泰國的人數有增無減。

帕蓬目前40 多位寄宿生中,有 20 位孩子是來自難民營的緬甸孩子,畢業後,恐怕都會面臨和斗南一樣的挑戰。圖片來源:吳佩璇/攝影,王詩菱提供

「帕蓬目前40 多位寄宿生中,有 20 位孩子是來自難民營的緬甸孩子,畢業後,恐怕都會面臨和我一樣的挑戰。我很高興能在帕蓬宿舍幫忙這些孩子,陪伴他們成長。」

如今,斗南已在帕蓬宿舍與附近教會工作 3 年,同時就近照顧媽媽。雖然歷經這麼多無奈的波折,他仍沒有停止夢想,一邊繼續著進度緩慢的國籍申請程序,一邊朝著最新目標努力,要成為空服員。

這群難民學生在團體生活中,學習自行打理生活起居,洗衣、煮飯、種菜、養豬樣樣自己來。圖片來源:王詩菱/攝影

在泰緬邊境,和斗南一樣沒有身分的貧困孩子,或是來自偏遠山區部落的弱勢孩童,因家境貧困而中斷學業的大有人在。帕蓬宿舍提供他們免費住宿與三餐,讓這群孩子能在附近的公立小學、國中與高中就學,並在團體生活中,學習自行打理生活起居,洗衣、煮飯、種菜、養豬樣樣自己來,大孩子照顧小小孩,一起溫習功課、學習克倫語、傳統織布、彈吉他;讓他們有機會一路完成高中學業,增加他們改變人生的機會。

斗南和帕蓬孩子們的路恐怕還是難免崎嶇,但願更多的陪伴與祝福,能支持他們不放棄夢想、繼續走得更遠。

延伸閱讀 ➤ 關於帕蓬宿舍

作者為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2012 年投入泰緬邊境人道救援與教育發展工作至今,關注難民、移工、少數族群的流離處境與人權,喜愛貼近東南亞文化與土地上人們的真實生活樣貌,目前任職 Glocal Action 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

留言評論
王詩菱
Latest posts by 王詩菱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