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片新潮都流向知識的大海

果子離
195 人閱讀

那些年,我們的「新潮文庫」向張清吉先生致敬主題徵文

談到志文出版社,每個讀者都提及「新潮文庫」帶來的啟蒙,我也是這些世界名著的讀者,但對志文最深刻的印象,並非任何一本譯作,而是一本華文創作,一本詩集:《鄭愁予詩選集》。

奇怪,鄭愁予詩集,我特別鍾情於這個版本,儘管《鄭愁予詩選集》出版後五年的一九七九年,洪範出版《鄭愁予詩集I》,後來更重編,全新排印,不但是他早期詩作的定本,也是全本,但我寧可讀志文版。一來,鄭愁予最好的詩已收入其中,洪範版補足的詩作並不好, 一來,已習慣較小的字體與排版,換了版本,感覺韻味減損了些。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志文版才有的,楊牧代序的〈鄭愁予傳奇〉。名為代序,實為擲地有聲的評論。

鄭愁予詩集,我特別鍾情於這個版本,一來,鄭愁予最好的詩已收入其中, 一來,已習慣較小的字體與排版,換了版本,感覺韻味減損了些。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志文版才有的,楊牧代序的〈鄭愁予傳奇〉。圖片來源:果子離提供

這篇代序/詩評長達三十五頁,不但分析鄭愁予詩作的風格與成就,也探究現代詩的形式與技藝,對文學寫作剛起步的我,實有莫大的啟迪。

因為喜歡現代詩,除了《鄭愁予詩選集》,我也勤讀同列於「新潮叢書」的《鏡子與影子》。這是我閱讀陳芳明著作的起點,他在書中銳氣砲轟超現實主義詩作,雖然後來他否定部分當時尖銳的批判,但我也忘了書裡寫些什麼了,一忘泯恩仇,那個以晦澀詩風為最高標準原則的時代也過去了。

時代過去了,我眼中的志文也完成階段性使命,隨著本土的「新潮叢書」因故停擺,翻譯的「新潮文庫」因版權觀念興起而少有新作,志文漸漸成為中老年知識分子的回憶。而受志文營養哺育成長的青年,有的持續閱讀,閱讀更多更新出版社所推出的更多更新的書,當然也不少志文的讀者早已束書不觀,過另一種生活。

多年來,志文的書不曾現身於書店的新書平台,一度我懷疑出版社還在不在。如今的我已很少買志文的書,大型出版社發行的經典重譯,文筆優美而精準,相對之下,志文——遠景也一樣,這些大量翻譯世界名著的老字號,為台灣社會開啟一扇窗,引進新鮮的氣息,但譯文頗錯誤、拗口與漏譯,並非最好的版本。雖然其中不乏好譯筆,然而讀來卡卡的也不少。

志文比遠景好的地方在於,每本書都有很好的導讀,以及作者照片、年譜與相關資料,用心製作,引領讀者入門。

說到入門,「新潮文庫」中我翻閱最多的不是很多人喜愛的小說或哲學,而是威爾.杜蘭《西洋哲學故事》、山室靜《聖經的故事》等引領入門的幾本書。至今我仍不時閱讀。

也有早已絕版,或不易買到,在一片新譯浪潮中無法取代的書。例如馬奎斯《獨裁者的秋天》,在四年前《族長的秋天》推出簡字版之前,好幾年來都是中譯海內孤本。而真正的孤本,莫如波赫士與他人合編的《想像的動物》,一九七九年楊耐冬翻譯後,再也未有第二個版本,不但《波赫士全集》未收錄,志文版也絕跡了,從此這本書便和書中一百多種民間傳說與文學作品所想像描繪的動物一樣,成為想像。

志文出版的書那麼多,沒有一本是好讀、易讀、速讀的書,不論是華文創作或翻譯。志文的讀者,或面向本土,或放眼國際,閱讀都是為了解惑,是知識的求索,是理想的追尋。「新潮文庫」的主題、類型多樣,文學、哲學、音樂、電影、美術、宗教、神話都有,每個主題所推出的書籍或多或少,但每片新潮都如百科全書般流向知識的大海。這樣的理想、熱情與代表的意義,是多麼令人動容。

作者曾擔任編輯,目前專事寫作。著有《一座孤讀的島嶼》、《散步在傳奇裡》等書十餘部。


那些年,我們的「新潮文庫」「向張清吉先生致敬」主題專區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