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下的非洲豬瘟防疫與宣傳

劉彥甫
321 人閱讀

據Google關鍵字搜尋趨勢顯示,國家級警報發送與夾帶畜產品提高罰則,不但喚起公民的公衛意識,包含口蹄疫與禽流感資訊都隨著國家針對豬瘟防疫,也連帶成為公民進一步渴望了解的範疇。雖然中國屢屢遭到我國學者指控防疫態度鬆散、百年內難以除疫,但中國現下的防疫實情與中國飲食消費習慣轉變,我們同樣必須了解以利防疫單位與國人因應。

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登載(OIE),中國所通報的病毒爆發形式是混合型,舉凡野豬亂竄、後院小豬戶以及大型養豬場,都曾經出現非洲豬瘟的陽性反應。雖然中國此前從未爆發過非洲豬瘟,但中國國務院與農業農村部代表中央,已指示全國與頒布非洲豬瘟緊急應變方案、成立豬瘟督察工作組、安全豬肉販賣標章,成立非洲猪瘟强制撲殺補助、舉辦非洲豬瘟防控知識宣傳,以及豬瘟吹哨者檢舉獎勵。

但為何病毒一發不可收拾?先說結論,原因主要在:中央政府認為豬瘟病毒可控制、地方擅自主張未能即時通報、連續節慶豬肉需求暴增(中秋與十一連假)、撲殺生豬補償金發送遲緩、豬農私自跨區販售或製作肉製品及豬飼料,以及廚餘份量龐大且廣為豬農應用──爆發案例近半數是透過泔水(廚餘)傳遞病毒。

中國製非洲豬瘟懶人包(並含宣傳口令五要四不:一要減少人車進入疫區;二要入場人車徹底消毒;三要豬隻飼養管理;四要隔離引進生豬;五要申報檢疫。不要使用廚餘餵豬;不要放牧避免與野豬接觸;不要從疫區調生豬;不要隱匿不報。)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近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聲明「中國的豬瘟疫情總體可控」,其實是中國政府自豬瘟爆發以來的一貫口徑,因為非洲豬瘟在中國爆發,不僅已實質加劇美中貿易戰中的關稅壁壘(參見拙作餐桌戰爭-從非洲豬瘟到地緣政治衝突),中國政府為避免民眾陷入恐慌,只好統一定調。

而生活在中國的女藝人劉樂妍宣稱「瘟疫無虞餐餐有豬」,以及網路流傳的部分省區已無生豬可食的訊息,凸顯的就是中國防疫漏洞「資訊落差、地方上報」。

事實上,中國官方高度重視非洲豬瘟,在中國最重要的媒體與宣傳管道《人民日報》、《新華社》,以及網路、論壇空間,無不快速分享著非洲豬瘟的政令宣導與最新消息。但中國的版圖與城鄉差距過大,各省市地方自治區接獲農業農村部通令《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後,任何層級單位或個人即時向在地獸醫部門通報採樣,逐級上報至農業農村部與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經檢驗為陽性反應才發布疫情與撲殺。

攸關生計的中國豬農,眼見地方領導擅自主張,斷定病豬仔是季節性豬瘟,甚至否決上報,導致中央喪失豬農的信任,豬農大多選擇立即停損,不分重量紛紛「出欄」,將病豬仔跨區調運至外省低價販售、製成肉製品與飼料,不待檢驗結果豬瘟疫情早已外傳,全境限制調運與豬瘟督察工作已於事無補。再攤開豬瘟吹哨者檢舉獎勵後發現,出現很嚴重的資訊落差,不見得各個省份都有,這個依檢舉疫情嚴重分三級獎勵的制度,獎勵金至多只有三佰人民幣,毫無吹哨的誘因。

另一個嚴重資訊落差在於撲殺補助金,許多豬農不僅至今仍在詢問如何申請補助金,豬農申請補償金後匯入帳號的速度遲緩(至少超過兩週),且各地區因政治及物價波動因素,補償金呈現非常嚴重的級距差異,在財政不濟的省市,甚至補助入賬數目遠遠低於地方公告價(參見下表)。諸如上述種種因素,都是豬農為求自保違紀的肇因,對比地方派出宣傳小兵站在「護國街道」,「誓言防疫勝仗、嚴防豬瘟狙擊」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不免讓人回想起文革時期的愛國衛生運動。

豬瘟擴散後豬價暴跌,且生殖豬隻跌至十四年來新低(見下圖),從巴西、美國與西班牙進口的冷凍豬肉,將成為填補未來中國生豬產出缺口的長期替代方案。不少民眾通曉疫情非常嚴重,搭配中國近年的消費習慣轉變,除了自發開始包素餃子之外,中國官方緊急進口牛羊雞肉的應對,民眾也以消費力響應。中國雞農展望明年度的強勁需求,北京的雞苗售價一路上漲,已達非洲豬瘟爆發前的兩倍。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毫無疑問的,中國儘管在資通訊與農產品項陷入貿易戰的頹勢,但終舊會「摸著石頭過河」力求穩定,但對於臺灣來說,已經兵臨城下的生化危機,恐將威脅我國政經至少卅年。臺灣面對無路可退的難題,除了檢討夾帶畜產品重罰無法到位,增聘檢疫人員與檢疫犬服役之外,或許也應該從了解問題源頭,從認識中國開始。

[if gte vml 1]>

作者為歷史、全球政經雙主修,文章散見臺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思想坦克、換日線、想想論壇、關鍵評論網,並經風傳媒、新頭殼、民報、華視等多家媒體轉載

留言評論
劉彥甫
Latest posts by 劉彥甫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