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新力專題No. 5】

基隆市安樂區,位於基隆港西側,基隆人口最多的行政區,臺二線自北而南貫穿全區。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lienyuan lee@panoramio, CC BY 3.0)
西瓜派與人情網絡
一開始投入選舉,沒人認識我。
原先我以為他們會從新聞片段上,對我有一些既定印象、刻板印象。但是,真的開口聊天以後,不,他們根本不知道我是誰。
他們會開口問的,首先,要確認你的地理位置。
這地理位置,是地方人仍在使用,但行政劃分可能早就消失的古老地名:石皮瀨、港內、礦坑。如果你有哪個比較在外面走跳的父母,或者是親戚朋友,也可以。譬如,市場的阿娟是我阿姨,碼頭的國雄是我阿叔。用這個方式,他們確認了你的家族,確認了你的出身,確認了你與他之間的遠近。
早在六度分隔理論被學術界正式看待以前,地方人情網絡,就是這樣在定位你。
如果你沒有這些東西,那就會很辛苦。辛苦,不是不可能成功,但你要有面對辛苦的心理建設與素質。
下一個問題,更關鍵,你是誰的人?
你是要出來選舉,所以,他需要知道,你上面的大人是誰。是市長?是立委?是某個地方頭人?是誰?
根據這個大人現在的氣勢,根據他對這個大人未來的走向,也會決定了,他對你的印象與親疏。
說了這麼多,其實,他們在腦中運轉上千次的運算,圍繞的問題只有一個:你會贏嗎?你是不是比較大的西瓜?

5月,張之豪在遊覽車上與鄉親請託。圖片來源:張之豪Facebook
有黨籍的獨立參選人
參選過程中,我雖然以民進黨員的身分,爭取民進黨的初選提名,初選過關後,也是以黨籍提名的候選人參與選戰。對我來說,在大局上,為本土陣營拿下一席,在黨內,為進步價值駐守,並且也有位置,來抑止機會主義者來搶奪本土政黨的話語權。這些,都讓我認為,以民進黨員的身分參選,是個值得努力爭取的機會。
不過,我沒有加入任何派系。
外人總會以為,你既然是大黨民進黨的候選人,想必有很多資源挹注。會這樣想的人,不了解民進黨,也不了解「資源」是什麼。
民進黨是個派系共治的黨,有派系,等於有了人脈、金援、各種有形與無形的支撐。
而沒有派系,你就是一切要靠自己。
因此,我感覺,自己更像個獨立參選人。
在我剛辭職,投入選舉時,連要跑行程,都不知道要從何跑起。因為,沒有人會告訴你,哪個協會團體,哪天在哪裡會有活動。相對於一投入,就有著密集的行程表,跑都跑不完的行程的其他政黨,或者其他有派系的人來說,那時候的我,舉步維艱。
不過,這也都不是不出現的藉口。媽祖、王爺,生辰日期就是那些日子,拜拜,就是那些日子,如果我們連站在路口,對著不特定,也不認識的市民,都可以拜票了,我們怎麼可能無法直接到這些地方,厚著臉皮去問,硬著頭皮去亂入?
就這樣,沒有人帶,沒有人領,你還是可以走進每個角落,只要你肯走,就會有路。
別人比你加分的地方,是這些冤枉路,他們不用走,就取得入場券了。但只要你很努力,比別人加緊努力。
縱使在起跑點時,別人輕鬆優雅,好整以暇,你已經全身痠痛,汗流浹背了,但是,你還是可以取得入場券。
民進黨沒有黨產,沒有挹注任何單一候選人的小金庫。所謂「資源」,不過就是有一些已經參與其中的樁腳、頭人,帶著你去迅速打開人際網絡。
當然,這對無派系的人來說,也是不存在的。
那時候,我感覺一切很基本,很物理。出三分力,你就有一分的收穫。出十分力,你也許可以有六分的收穫。

圖片來源:張之豪Facebook
勤.走出氣勢
對絕大多數的西瓜派選民來說,他們除了要知道你是不是有大人帶以外,也想知道,你會不會贏?
這取決於氣勢。
氣勢看似抽象,其實也很具體。
你的看板到處都看得到,所以選區內有很多選民知道,你是參選人之一。
你對各大小活動都有參與、有出席,這表示,你很勤跑。
你的造勢大會,人很多,花籃很多,這也是個指標之一。
選舉,就是個製造出氣勢,讓西瓜派覺得,你有勝選機會的整體動員。
這個過程中,考驗著你的人格特質、你的判斷、執行、協調、創意。
選民在這個過程裡,也要逐漸看出,你是不是個,稍微具備這些能力的人。因為,這些都是一個他們期待的民意代表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特質。
你有做到以上這些,那你勉強可以及格,但不保證你會高分。
但如果你連以上都做不到,那選民也不會給你任何機會。